APP下载

体会不一样的精彩 收获不一样的成果

2012-04-29廖银霞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12期
关键词:篇目阅读课名著

廖银霞

前不久,中国出版科研所发布了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特别令人担忧的是,从一般国民的阅读行为来看,如今很多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典型的是阅读中存在“15分钟主义”,即现代人看书常常只能看15分钟,15分钟之后就坐不住了。

在中学阶段,语文课一般每周5~6节,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来安排的,但其教学方式却多是把各级考试中的文段阅读考查思路当作阅读教学的思路。这种做法使学生阅读的功利性进一步加大,加上前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只是简单地考查对作品名称、作者的识记以及对人物、内容的一般了解,使一部分师生形成这样的错觉:名著阅读只是熟记几部名著的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及相关情节就可以了,基本上可以不读原著。那么,阅读其他作品还有必要吗?所以,不仅是家长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连不是教语文科的班主任也投的是反对票!有鉴于此,我尝试在七年级开设阅读课,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引,使学生重视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一、 明确阅读目标,监督到位

俗话说,开卷有益。学生通过阅读,能感悟和吸收作品中的精华,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按照课程设置,语文课是每周6节。刚开始实施这个设想的时候,是在我任教的班级中选了一个班,在每周6节的语文课里选取了一节安排为阅读课,后来觉得可行就在全年级推广。

但是,课程安排只是一个前提,关键还是落实。开学初,我们年级的语文备课组就按教学计划指导学生编写周阅读计划,然后要求学生按照阅读计划进行阅读。如七年级第二周的阅读计划是:阅读《繁星》的前言、后记、目录,做好相关的笔记;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并把阅读心得简明扼要地写在阅读笔记中。一般来说,前半学期按七年级名著阅读要求来编排,后半学期则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既保证了名著阅读量,又兼顾了学生的阅读个性。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阅读,把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分解,逐个实施课外篇目的阅读,使学生逐步养成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习惯。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除了用检测的方法外,还利用课前5分钟的演讲时间让学生说阅读心得,推荐自由阅读的篇目;这样,学生的阅读就落到实处了。

二、 培养阅读方法,指引得当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过程。如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的时候,能恰当地把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总结规律,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1. 根据阅读文本的体裁总结阅读方法

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会根据文本的体裁来教学生阅读的方法,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适宜采用此种方法。一般来说,记叙文与说明文是有明显区别的,记叙文主要抓记叙的要素、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的方法等;而说明文则主要是会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2. 指导学生采用恰当的手段辅助阅读

学生的阅读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常常是随意和无序的。我们在阅读课中,指导学生采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来辅助阅读,使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又能把好词好句归纳整理,做到读书写字两不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在读书时注意把重点的词句或精彩语段勾画出来的习惯,这对学生上课做笔记又有推进的作用。

3. 利用周记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

阅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读过某篇文章或某个语段,会觉得有话想说,善于写作的人也许会通过记日记、随笔等方式进行宣泄。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仅习惯于写短文章,我们大可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引导他们把读后感写进周记,也可以对书中某一句子、文段进行点评。这样可以解决学生没啥可写的困难,写得多了,学生会有顿悟,其写作水平也就会得到提高。所以说,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养成习惯后,他们就不怕写作了。

4. 关注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觉得学生的作文欠文采,一些语言的表达也欠精彩。我们就利用阅读课,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上阅读课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带一个笔记本到阅览室,学生可以把自己读到的精彩语句摘抄,课后把阅读笔记交给老师检查。采用这样的方法指引学生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三、 激发阅读兴趣,重视需求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要培养的,有的教师在要求学生读课外读物时,限定学生只能读大纲规定的篇目。但名著部头太大,一开始很难让学生产生阅读的乐趣,如《红楼梦》《鲁宾孙漂流记》等,内容深奥、篇幅长,学生一时读不下去就会有挫败感。这时,我们就可以采取兴趣自选+必读的方式,必读的篇目又采用分解法,每几周安排读一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自编阅读计划,交老师审核;自选的篇目则让学生做主,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但无论哪种阅读,都要求学生把所选的内容读完,以养成学生从头到尾读完作品的好习惯。

四、 注重个性阅读,收获不同的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除了能获取信息,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而阅读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享受阅读。所以,我们在每一学期都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信任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不断修正,不断提升。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读点闲书。他指出,读闲书也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闲书,可以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潜力。事实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学生就有一些是通过个性阅读发展了爱好并取得成效的。

重视阅读,鼓励阅读,是我们开设阅读课的初衷。通过扩大阅读面来拓展知识,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不一样的精彩,收获不一样的成果。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强调了“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如果我们能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来培养,那么,何愁学生不读书?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喜欢读书,何愁不能实现他们的终身教育?

(作者单位:新兴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篇目阅读课名著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军事志的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