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宋名臣范仲淹生于正定

2012-04-29宗荷

当代人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宗皇帝庆历边关

宗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出自一代名臣宋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您可知道,范仲淹是正定人。千百年来,关于范仲淹的出生地,一说苏州吴县,一说徐州。然二说均无确切记载与考证,皆为推断,不足为据。随着研究的深入,范仲淹生千真定府之说,得到了公认。根据有五:一、范仲淹父亲范墉,曾任成德、武信、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真定府是成德军治所,证实范仲淹之父曾在真定府为官。二、范仲淹在给他哥哥信中说:“我本北人,北人淳厚。”三、范仲淹在《移苏州谢两府启》中自述:“某生于唐虞。”唐虞泛指河北。四、曾和范仲淹共同镇守西夏的大将韩琦,后调任真定府为官。到任不久,范仲淹便致信韩琦:“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自报家门,明明白白。五、著名宋史研究家方健先生在其《范仲淹生平及其思想概论》中开门见山:“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989年10月1日)诞生在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其父范墉时为北道重镇成德军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祖籍陕西彬州,四代祖因战乱滞留南方,定居苏州。范仲淹两岁在徐州丧父,随母谢氏改嫁山。东朱姓,易名朱说。26岁中进士,遂要求复归范氏家族,遭家族拒绝。范仲淹只好承诺“只求复姓,别无他寄”,29岁复姓范,名仲淹,字希文。45岁第一次回苏州,仅凭吊了祖坟,查看了祖居。58岁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60岁赴任杭州,途径苏州,短暂逗留。63岁赴任途中,病逝徐州。随母葬于河南伊川。由此看出,范仲淹既非生于苏州,又没长在苏州,家族仅准复姓、不准入籍,更无葬于苏州。

生于正定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吴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

范仲淹考中进士做官后,一直在低职位上徘徊,没有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参决权,意志得不到发挥,才能得不到展示,于是他在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也就是他三十四岁时,向当时的枢密副使张知白毛遂自荐,以图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强国、富民之梦。“盐仓治水”,说的就是范仲淹受命到泰州西溪盐仓带领广大灾民治理海堤的情节。当时,泰州西溪一带的海堤严重损坏,多年没修,秋天大风暴雨,潮水涌入,原来的沃土渐渐变成了盐碱地,五谷不收,老百姓逃荒要饭,远走他乡的就有三千多户,范仲淹见此惨状,非常痛心,便建议修复海堤,为民解忧。此事得到了朝廷的恩准,于是他便带领广大灾民开始了盐仓治水工程,经过一番艰难困苦的治水大战,全长一百五十多里的海堤修成了,逃亡的灾民也陆续返回了家园,范公关心灾民疾苦的这一举动,深受广大灾民的好评。

范仲淹大胆直言,抨击时弊,几度遭贬。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范仲淹升任秘阁校理,出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曾几次大胆直言批评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带来的弊端,因此而被贬为通判;章献太后去世后,仲淹又被召入京,任左司谏,但不到一年,又因批评仁宗皇帝废除皇后,被贬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晋升为国子监,因批评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再次被贬知饶州,可以说是三出京城、三起三落。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宋朝与西夏关系日趋紧张,因战事需要,范仲淹被调任为陕西经略副使,协助军事长官韩琦,负责北部地区的军事防务,他亲自到边关延州视察,看到的是番不容乐观的景象,他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将自己调往边关延州,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到了延州之后,他首先抓了边军整训,在精兵的同时,严整军纪,并对边关城寨进行了修复和重建,使边关局势有了很大改观。

为了坚守边关,仲淹加紧安排修筑城寨,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他亲自指挥修建了马铺城,切断了西夏与少数民族的往来,使西夏官兵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不敢轻举妄动。由于仲淹守边有功,朝廷又将他提升为观察使,但仲淹为确保边关万无一失,曾三次辞让观察使,受到了宋兵和边关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这年范仲淹五十五岁,由于他在边关抵御外来侵略立下了汗马之功,朝廷又将他提升为参知政事,这次的升迁,为范仲淹实现自己青年时代改革朝政、富民强国的理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这年九月,仁宗皇帝在天章阁召见了范仲淹,他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天章阁是真宗皇帝所建,属于内禁重地,从来没有在此召见过朝臣,此次召见范仲淹,足见仁宗皇帝对他的重视和对他寄予的厚望。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了十项改革内容,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十件事抓住了北宋真宗和仁宗两朝政治积弊的要害。“庆历新政”方案于庆历三年十月相继颁布实施,首先改革的是官制,后全面展开。

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从庆历三年十月至次年八月,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庆历新政“触动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加之准备不足,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在奸臣和宦官的勾结下,很快就以失败而告终,范仲淹因此而被罢免参知政事。

范仲淹被贬之后,先后又在邠州、邓州、青州等地做过地方官。在这期间,他仍然为官清廉,尽职尽责,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这年先生已63岁,老病一身,他向朝廷请求,到颖州任职,借以休养,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因颍州历来是北宋大臣退闲之地)。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范仲淹带病上路,但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中途在徐州诊治,同年夏天,范老先生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4岁。

(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宗皇帝庆历边关
论庆历贬谪诗风
慢半拍儿见皇上
毕昇(节选)
神童与诚童
边关的雪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边关月(独唱)
两个神童
两个神童
边关巡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