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电视台如何办好“健康类”栏目

2012-04-29刘林平

新闻世界 2012年12期

刘林平

【摘要】在央视《健康之路》等栏目的引领下,近些年,“健康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登陆众多城市电视台。然而,跟风模仿、参差不齐、收视创收皆不给力,也是其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本文以芜湖广电中心《健康123》栏目为“靶”,综合“健康类”栏目发展规律及城市电视台地缘优势两方面,探讨城市电视台如何做好“健康类”栏目,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健康类栏目《健康123》

分析众多城市电视台“健康类”栏目的收视份额,不难发现,相对于其他自办生活服务类栏目,其处于劣势。“专家访谈”、“资讯专题”,是城市电视台中比较流行的“健康类”节目模式。然而,不可否认,迎合专业化、忽视生活化、牺牲观众收视需求、置“健康类”栏目发展规律于不顾,是其弊端。另外,城市的地缘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健康”资源得不到整合高效的利用,是其盲区。一味窃取网络等外来信息导致公信力丧失、与官方等主管部门缺乏沟通导致权威性丧失,只顾“客户利益”同受众缺少近距离互动导致人文关怀缺失,如此种种也是争议之处。总之,“你不在乎我的感受我何必在乎你”,很难想象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会锁定这类栏目,更谈不上保证持久性。对此,笔者根据在芜湖广电中心《健康123》栏目的工作实践经验及自身理论学习,通过分析,趋利避害,试图寻找到如何在“大健康”的理念下,整合本土“健康”资源,做好“健康类”栏目,以期能对正在或将要开办此类栏目的城市电视台予以启发。

一、“大健康”式定位,“权威”“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电视栏目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专”可以让观众有的放矢,选择想要收看的“健康”栏目。试想,我们可不可以将健康“专”得更加全面一点呢?牢牢把握住“权威”和“生活”这两只抓手。

目前,《健康123》的栏目内容:新闻资讯、健康专题、名医访谈。新闻资讯以官方和广告客户的信息发布为主,健康专题主要是医院的“软文”及一些公益性报道,名医访谈则以医院科室及专家宣传为主。尽管《健康123》说的上是专业化的健康栏目,但是难免有枯燥、生涩之嫌,收视份额急剧下滑也就不难理解了。如何提高收视率,持续创收是其目前发展的瓶颈。笔者以为,“大健康式定位、“权威”“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解决囧境的一剂良方。如今,人们不仅要求资讯丰富、自身保健,还要求养生,而且要养得合理、养得美味,更希望得到权威平台及人士的引导,共同探讨属于自身的健康话题。而《健康123》栏目,从新闻资讯上无“新”字可言,从健康专题上“深度”无从谈起,从名医访谈上太过于“专业”,忽而“俗不可耐”忽而“曲高和寡”;不仅权威性令人质疑,而且生活色彩也单薄。笔者认为,如果主持人避免“正襟危坐”的呆板式播报,适当加入自己(媒体人)观点态度,不失为形成“权威”性的一条捷径;不过,资讯民生化、专题深度化仍是长久之计。至于“生活化”的突破,笔者认为应延伸健康的概念,拓展有着丰富内涵的“大健康”——可以是名医会诊、可以是美食养生、可以是运动健康、可以是健康生活智慧、甚至可以是减肥、塑身、美容等生活时尚话题,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广告客户的“软文”报道。

健康时尚的生活,注重品质还需品味,这才是符合当下潮流的 “大健康”理念。不局限于治病,不至于“谈病色变”;而是注重“治未病”,提高大家预防疾病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权威”性、“生活”化做到实处,方能彰显健康类栏目的本色。

二、版块架构须与时俱进,拓宽收视群体

好的栏目版块架构,不仅能让观众从直观上对栏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可以吸引观众锁定栏目内容,巩固提高收视份额。比如,《健康123》栏目,时长15分钟,创办之初设置“健闻连连看”、“健康一点通”、“健康故事会”三个版块。遗憾的是,随着城市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些版块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合时宜了。

成功的健康节目不仅给受众传播治病的医疗知识,而且传输防病的健康理念,彰显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情味。《健康123》栏目内容主要来源于医院,给人一种“谁有病谁看节目”的感觉,这也就涉及到栏目的收视群体了。一直以来,《健康123》以中老年人看的多;殊不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及健康理念的变化,“求医不如求己,注重日常保健养生”逐渐成为主基调。所有的都市“亚健康”人群都应纳入收视群体。针对于此,笔者建议推出一个“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版块,以主持人参与为特色,正确引导人们如何饮食、保健、养生、健身;既注入了生活气息,也与人们当下的健康理念契合,势必引起人们的共鸣。另外,在治病方面,“名医在线”就是一个不错的版块,既可以是专家访谈也可以是普通专题,只要涉及到医院、医生,都可纳入这个版块。这样观众收看有的放矢了,“没病的学习预防”“有病的了解何处求医,如何解除病痛”!甚至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及时策划出新的版块;如可以根据当下食品安全主题,推出“食话实说”,曝光抨击危害人们饮食安全的行为,宣传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帮助人们提高安全意识。

城市及其周围环境在变化着,健康类栏目也得与时俱进,虽不至于大动干戈、脱胎换骨,但是局部调整也可起到“杠杆”作用。比如,《健康123》栏目,重新架构“健闻连连看”、“名医在线”、“我的健康我做主”、“食话实说”等版块未尝不可。

三、整合本土“健康”资源,“收视”“创收”并驾齐驱

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健康资源”主要包括:卫生局、药监局等官方部门及其直属机构,辖区内的公立医院及民营医院,养生保健会所,医科类的高校,连锁药店,还有保健品、食品等边际资源。

正是这些“接地气”的资源,构成了栏目的内容,也直接达到了创收的目的。从节目内容收视来看,官方相关政策的解读及其工作动态涉及民生方方面面,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诠释是健康类栏目权威性的立足点;而灵活的运用官方动态也是撬动相关行业广告投放的有力杠杆。迫于创收、宣传的需求,公立及民营医院科室及专家的宣传构成了栏目内容的半壁江山。除了硬广告的宣传之外,这时“转换思维”的软广告(专题),也是观众熟悉本土医疗环境的重要途径,可起到潜移默化深入观众的效果,更是体现节目专业化的亮点。公立、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成为了栏目的主要创收渠道。另外,诸如“养生保健会所、连锁药店、保健品等边际资源”也可是栏目内容的一部分,契合了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与此同时,做好这些行业宣传,对于规范行业发展,满足节目创收有一定拉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医科高校资源是城市电视台的一个短板,如芜湖的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院高专,一直以来被冷落在《健康123》栏目之外。虽然这些资源不能直接带动栏目创收,但是“转换思维”,使其满足如养生保健等行业的需求,也可以“迈个坎”间接地带动其发展和栏目创收。

因此,只要能够更好的整合城市本土“健康资源”,撬动思维的杠杆,健康类栏目赢取稳定持久的高收视、高创收,不再遥远。

四、借助地缘优势,深入群众开展互动

城市电视台相比央视、省级卫视及地面频道的最大优势就是“接地气”,熟悉本土百姓的喜好和需求,可以近距离地与百姓开展“满足广告商需求”的花样繁多的互动——赢得收视、带动创收。而健康类栏目的特殊性质,使其相比其他服务类栏目,更具潜力。

“通过做活动来赚取影响力”,无论是“送医进社区”、“名医大会诊”,还是“江城名医大讲堂”,都使栏目在官方还是民间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然而,由于策划周期长、活动成本高、时间短等局限,这些活动未能给栏目带来应有的长期、持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不能将做栏目与做活动有机的统一,达不到“做活动也是做栏目”的效果。一个城市有多少个区县、一个区县有多少个社区,这些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试想,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电视台健康栏目不能将“访谈”“会诊”走进社区?社区就是演播室,就是录制现场;在适当环节,居民可以零距离的与专家、主持人进行互动;观众不再是坐在电视机前的旁观者,而是进入电视屏幕的实际参与者。进百个社区,同一个社区不同的场次,同一场次不同的健康内容,这样既宣传医院、专家,也让栏目影响力在社区深深的扎下根。

五、细节决定成败——城市电视台办好健康类栏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栏目时长最好在半个小时

健康类栏目最忌讳信息量不够,特别是“健康访谈”等板块,话题刚起头,还没高潮,限于时长,匆匆收场,观众收看当然很是扫兴。

2、栏目的整体包装最好是以绿色为主、白色为辅

这样给观众一种生机、跃动、纯洁的审美感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3、主持人最好是一男一女通俗式个性化播报

健康类栏目是极具有生活气息,甚至是欢乐氛围的,主持人的鲜明个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话题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室外的大自然美景下播报,不妨一试。

4、健康资讯要学会既能服务客户,也能讨好观众

一般开业、论坛、会议等枯燥的线索,要能抓住其中的某个角度,学会从民生的角度加以延伸,而不是“假大空”,迎合了客户脱离了观众。

5、健康专题可借鉴多种电视表现手法

现在的健康类栏目专题大多是“主持人+解说+专家”的枯燥模式,以说教为主。其实,健康类栏目,可以根据不同话题,借鉴影视剧及其他高收视栏目的特点,用情景剧、故事、评述等多种电视手法加以呈现。

6、将栏目主持人、记者打造成“城市健康大使”

城市电视台“健康类栏目”往往在做栏目的时候,忘记了自我宣传,这几乎是所有城市电视台的一个短板。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栏目平台,包装打造主持人、记者的“名人效应”,将“健康福音”带进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芜湖广播电视中心)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