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好作品
2012-04-29宋凤洲
宋凤洲,1954年生,河北正定人,本科学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客座教授;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河北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书法艺术大专班,进修于天津美院美术创作短训班和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班。作品入选全国首届正书大展,获河北省第二届楹联书法展一等奖。40多篇论文和部分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书法报》等报刊上发表。
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历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不同的观点与认识,不同的学习与教学,不同的追求与取舍,各有各的说法。在这些人看来是好的作品,而在另些人眼里或许就不是好作品。所以就有了“北碑”和“南帖”之别、“妍美”与“朴拙”之分。即便是历来能够公认的“神品”“逸品”“能品”的赏评标准,在今天的审视和把握中,定位也是因人而异的。
就我自己的看法来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具备五种素质,(按观赏顺序)即:干净;传神;承古;赋新;文美。
干净
书法作品张挂于墙壁,大体看来,纸面应当洁净,点画应该利索。没有那些多余的墨渍、涨墨和交代不清的墨迹。就像人脸要干净,着装要整洁,房舍要卫生一样。仪容大方,使人看了舒心和愉快。
然而,要真正做到这点,也需要用心和留意。创作时,只顾抒情或匆忙“挥洒”,或追求一时新奇,而使点画狼藉,含糊不清,余墨飞溅,零乱无序,就像人之披头散发、破服垢面。这样的作品,给人第一印象“脏兮兮、乱哄哄”,有失艺术的高雅,甚至令人作呕。
传神
继而,要看章法、结构和点画的质量。合理的章法,会使人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布白与虚实、领属和呼应关系。以及点画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收敛、开合,还有使转纵横和书势、字势、气势等巧妙搭配及有序变化。再有落款的增色补益,印章的点缀添花,都是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作品的字法之准确,结体之美妙,用笔之精到,都是书法深刻的内涵。古人所谓:点画道丽,具筋骨血肉,或龙跳天门,或虎卧凤阙等等,都是书写能够抒情和传神的根本和实质。也是书法的精髓和关键。
承古
书法作品应当对优秀传统有所继承,这是接受遗产、更新遗产和分门别类、鉴赏雅俗的标志之一。只有努力继承先贤优秀技法和创造成果,才能使自己的书法有来头,有古色古香气,才能得大法。历代有成就的书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书法作品能够所属哪宗哪派,或许这就是正路,就是脱离低级趣味,步入高雅艺术殿堂的有效途径。当然这里面还要包括师法尚高的层次在内,不能不分优劣。
赋新
书法作品中,只见古人是不够的,还要有作者的面目。
具体说,作者的眼光,手性,悟化与发挥,技法的高度和熟练程度,以及追求,也要同时在作品中显现出来。诸如笔法,结构,章法的运用,工具与使用,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长和特色。这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作者立足、生存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所以,也是区别于他人,展现自我形象的核心环节。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赋新,决不是满足于低俗的自我表现,而是在追求高雅的过程中的自我自然流露,是高标准高难度的攻关。应该是既新又好,
文美
书法作品还要重视文字内容。不管要写的文字多少,一定要文辞美,语言美,思想美。唯有这样,才会增加书法作品的含金量。如若能写出反映时代,彰显先进思想,歌颂高尚情操,积极教化社会与人类的首创内容,会使作品增添文学、人文、史料等新的可读性;增加作者独有的魅力。当然就会使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
总之,笔墨当随时代。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既要不失古人书道的优秀传统,又要有作者的新笔墨语言,最好还要兼具作者新的人生思想和其深厚学问的展露。这是书道和书品丰富价值的创造。
(责编: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