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 教化学
2012-04-29岳赟
岳赟
摘 要:针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提出教师和学生结合、教室和实验室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三结合”法教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创新教学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机会很少,并且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也很难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学生知识面窄,走上社会,交际、工作能力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结合、教室和实验室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三结合”法教化学,有利于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具体实施方案
1. 教师和学生结合
教师和学生的结合是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要使教学有计划地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转变教师角色,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要做到这一结合,就必须做到:
(1)教师备课,学生也备课。对教师来说,要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能总是唱“一折子戏”,要根据不同学生状况,在组织教材和处理教材中做出相应的变化。由于化学教学有许多演示实验,因而教师在这上面更应花一点时间,使学生能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总结出结论来,真正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备课扎实,课堂上发挥得好,教学效果就好。作为学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应该懂得自己的“主演”角色,课前预习好,若有不懂的地方查资料,资料上找不到,课上听老师讲,若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单独请教老师。这样,通过“有问题→查资料→带问题听课→还不懂单独请教→问题解决”这一途径,学生真正解决了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若只是教师备课,学生无备而来,注意力不集中,教学则很难顺利开展。
(2)教师讲课,学生也讲课。新课程改革,把更多的舞台给了学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锻炼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学生胆量的锻炼,还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仅喜欢学习化学,而且敢在化学课堂上展现自己,会更加喜欢上化学。
(3)教师课后总结,学生也总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课后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在课后积极反思,每节课后都要坚持。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预定和本节课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总结不足和优点,使其成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料。学生也应该总结,根据老师的讲解和预习情况,发现自己的掌握程度及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等。教师和学生课后反思总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教室和实验室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实验,化学教学会成为“空中楼阁”。化学课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了解了化学基本概念等,而实验教学则使学生基本形成了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了化学知识,培养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演示实验边讲边做,使学生具体认识了物质的外表特征、现象的变化。而学生实验课教学比演示实验课的要求高。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做好实验的预试,并给学生讲清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特别对于那些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强调,以免发生事故。对于由于条件等原因没有药品和仪器做实验时,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改进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学生也可根据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改进教师提供的及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及反应原理,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课教学,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更浓的兴趣。
3. 理论和实践结合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教育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每一个实验,每次做都要谨慎、细致,并思考改进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要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师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通过在职培训、自我教育学历培训、参加进修班等,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非常重要。化学与生活、环境、健康等各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穿插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或小常识,如讲到二氧化碳时,可讲讲“死狗谷”和“吃醋”的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学生不仅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它不能供给呼吸,还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碳酸,而且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讲诺贝尔、拉瓦锡、舍勒等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了化学后,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如“天火”“鬼火”等,还应为人们声张正义,揭开用化学知识欺骗老百姓的“魔术师”“神医”等秘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实际,尽量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题目,比如调查当地水浪费及污染情况等,这样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化学本身是一门与材料、能源、健康和生命科学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化学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热情地关注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食品安全、能源节约、新能源开发、塑料降解、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并安排学生在课后做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化学教师和学生、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信人类会生活在更健康、更安全、更清洁的和谐社会里。
二、意义
“三结合”法教化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还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南师范学院化学系.中学化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刘知新.中学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通渭县常河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