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2012-04-29罗志荣
罗志荣
当前,广大中央企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正在掀起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据了解,国有企业尤其是各中央企业集团党组(或党委)纷纷以发布学习通知、举办报告会、辅导讲座、开辟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和新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与记者见面会和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文件资料。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方兴未艾。
但也要看到,在这种学习热潮中,也存在着把一种“当前头等重要的政治大事”挂在嘴上当作应景的政治表态的不良学风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形式主义地对待学习,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言论与行为严重脱节,知与行严重脱节,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停留在从会议贯彻会议、从文件贯彻文件的层层叠叠的夸夸其谈之中。这种形式主义地对待学习,无论多么重要的意义也会演变成毫无意义,无论多么伟大的行动纲领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的那样:“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无疑需要认真全面学习十八大的系列重要文献资料。有的单位要求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十八大的重要文献,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也只是初步和初级的。因为对十八大精神实质的精准把握,不仅需要对十八大文献进行精心阅读、深刻领会,而且更需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融会贯通、验证发展。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因此,广大企业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否则,就会陷入空谈。
结合重要战略机遇期 审视企业发展大势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审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大势。不审势则宽严皆误、迟速皆误,丧失重要的发展机遇。
十八大报告在对当今世界的变动和国内状况的变化全面、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两个判断:一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提出了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两个意识。而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需要中国企业及其企业家前瞻性地分析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的互动演变及其趋势,辩证看待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及其相互转变对中国及其企业的多重影响,从而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胸有成竹、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任凭风浪起,乘风破浪行。
从国际环境分析,一是如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危机持续,将影响中国的出口,促使人民币加快升值,加大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但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将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本,同时也减轻制度上对中国的压力。如果危机结束,其重振的内需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在能源及原材料和制度层面有不利影响。二是如美国战略转移重返亚太、积极参与亚太事务、与日本及其他盟国遏制中国的意图持续,则中美关系将可能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双方在内政、经贸和外交中的各种冲突增加,迫使中国与中国企业不得不投入较大精力和资源应对;如中美关系保持相对稳定,则中美两国和两国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互利互惠机会而取得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发展,等等。
从国内的有利因素看,一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明显优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加上十八大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确立,对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是根本的保障。二是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经济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三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将成为有效应对挑战的战略路径。四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取得明显进展,一方面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不仅对于减轻“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压力,而且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将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刚刚超过5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城市化对经济的拉动包括房地产的拉动将是全方位的持续的。五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仍然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十八大确定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对消费的拉动将更是空前未有的。六是通过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功能性发展格局。七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公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进一步激发出来。
从国内的不利因素看,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中国30年快速增长的主要代价之一就是环境污染,而且已经接近临界点,中國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有机废水排放国。二是人口红利接近消失。自2004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工资迅速上涨,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用工荒已在部分地区出现。三是能源需求巨大。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0.3%,超过占全球19%的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需要从外国进口。四是人口老龄化开始出现并呈加快态势,中国将成为历史上少见的未富先老国家。而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一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重负。五是严重的分配不公不仅和腐败频发引发对社会贫富差距、社会公正、腐败等的极大不满,将可能导致政府和社会、劳资、贫富之间的矛盾上升或者激化,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国际与国内诸多有利与不利条件的交织,使得中国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复杂局面。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不过相比以往,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机遇主要表现在外部市场需求有助于我们做大、做快;那么在“后危机时代”,机遇则表现为内部转型的要求需要我们必须调整、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对此,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企业及其企业家首先必须站在中国历史长远发展的高度,正确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以及中国企业组织的组成要素及其变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谋大局。其次,中国企业及其企业家必须站在世界历史长远发展的高度,正确看待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和企业组织的组成要素及其变化,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的转型,并从中找准本行业本企业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战略定位,主动及时进行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再次,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和飞速发展的技术进步,中国企业及其企业家要审时度势,做到顺大势、识大体、顾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所在的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久。
结合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新阶段意味着新趋势新任务的形成。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历史新阶段——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发展的趋势发生明显转变——由外向型经济增长向内需型经济增长转变、由外延型经济增长向内涵型经济增长转变、由主要依赖国际资本向培育壮大本土资本转变、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国内需求结构也出现重大变化——发展型需求的比重逐步增加,公共产品短缺取代私人产品短缺成为突出矛盾;发展的总布局发生明显转变——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布局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转变。特别是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外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下降,表明外在环境和内部发展格局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那种依赖环境污染、低廉劳工出口低端商品的外贸模式和以粗放的GDP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都已经不可持续,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改革更显紧迫。
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方阵已经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逐年增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如果用技术实力、品牌价值、股本回报率这些综合竞争力指标衡量,中国企业整体的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仍然较弱。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世界百强品牌中还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即使就进入世界500强数量最多的国有企业的状况而言,目前的发展方式仍然还比较粗放,布局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指出:“國有企业目前大多仍分布在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比较低。一些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同时,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国企研发投入强度还比较低,不少核心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挑战,不仅国企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频频遭遇西方政府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抵制,而且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等有实力的中国民营企业,近年来也遭遇来自美国等国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偏见的抵制,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难度。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的成功,不仅在于抓住趋势,更重要的是抓住趋势的转变。面对新阶段的新任务,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尤应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以及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学以致用,通过深化改革破解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升级中的突出矛盾或发展难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应当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等,虽然政府应转变职能,尽心尽力创造环境和条件,包括促进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健全法制保障、制订实施激励创新的经济政策、提供透明开放的产业政策和信息等,但是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企业,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主体或“主角”。如果说在高速时代,企业主要功能依靠规模经营优势取胜的话,那么在中速时代,则必须将重点转向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中速时代的生存法则,最重要的是决策思维变化,要从过去抓机会重规模转向选机会重细节;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内部的结构优化变革;要通过技术提升和管理提升,突破环境和资源制约,向高端制造、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和新兴产业转型;要从少数人先富向多数人共富转变;要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质量、更有效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队”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及其企业家,更应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发挥表率作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结构调整,让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经济转型,改变对资源过度消耗和对环境过度污染的状况等当前困扰中国发展的“最大问题”中,交出一份成绩优秀的答卷,以带动更多中国民营企业跟进。
结合本企业实际 狠抓系统贯彻落实
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本企业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重在实践,着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振奋精神,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实现改革发展核心目标的各方面,并真正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可操作措施。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照十八大报告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查找、梳理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差距,特别是认真查找本单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改变束缚科学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把改革发展事业推向前进。
要落实到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性上来。要认清中央企业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性,明确搞好国有企业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重要性。
要落实到推动中央企业科学发展上来。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要把发展作为中央企业的第一要务,着力探索和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深化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推进企业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出去”等战略,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做到合规经营;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全面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要落实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党的建设上来。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要求,全面加强中央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国企党建的科学化水平;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开放性和公信度;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要落实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树立中央企业良好形象。特别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即道儒释家中道德的感召、和谐的理念,社会主义提倡的奉献精神和公平正义追求,西方人理性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以及市场机制带来的效率等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时代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地融合和平衡,构建中国文化的全球位势,提高中国企业國际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融合文化的能力。要坚持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一体化的要求,使经济发展实力、科技创新实力与文化融合实力相融共进、相得益彰。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要求。虽然各企业所要解决问题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重在实践是共同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任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