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困难引起的思考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困难引起的思考
2012-04-29杨旭霞
杨旭霞
【摘要】高一新生普遍认为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是这种情况引起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一新生学习数学困难;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抹杀创新意识;应试教育;断层现象;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每年高一新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带着对高中学习生活的无限憧憬和旺盛的求知欲,跨入了高中学习的大门。他们有学好包括数学在内各门学科的强烈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生活,蓦然发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不过是部分同学的美好愿望。他们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够听懂但作业不会做。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并且觉得高中数学习题的运算量大,不借用计算器的话,对运算结果没信心,甚至一碰到运算量大的习题不是放弃就是算错。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变为学习后进生。特别是文科班的部分同学,甚至到了“谈数色变”的境界。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以上一些情况,除了高中数学课程本身比初中数学难学以外,我们的教学本身是不是出问题了?有没有按照教学规律处理我们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是不是以“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日常教学工作?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计算器在平时教学中的滥用。由于在中考中可以使用计算器(宁波地区中考考生在考试中可以使用计算器),初中学生在平时做作业和考试中为了提高准确性教师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导致了学生连最简单的运算也习惯用计算器。
(2)平时教学缺乏连贯性。考试不要求但属于数学的基本素养却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不讲。
(3)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广泛采用“填鸭式”,课堂上满堂灌,课后每天两三张数学练习卷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很少有自己思考整理知识点和看书的时间。
(4)有些重点题型教师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甚至要求学生能背出有些题型的解题过程。
首先,合理利用计算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教学中过度使用计算器,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严重欠缺。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计算能力的欠缺,就如人少了一条腿不能跑步一样,是学不好数学的。而平时教学缺乏连贯性,就会导致初高中知识点衔接出现问题,增加了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困难。其次,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甚至有些数学题型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出,不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整理的时间,从而出现了学生自己不会主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难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和发展智力,从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实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过分地追求功利性。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现代社会赋予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倒不必过分忌讳。但过分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为了考上重点高中,在中考中取得高分,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应试教育”为中心,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学衔接上出现断层现象。这种断层在初高中教学衔接上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断层。(2)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断层。
如果说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的断层可以通过编写初高中衔接教材,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关知识点来弥补的话,那么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而言,不管是运算求解还是推理论证、抽象概括、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要求都有较大的提高,部分高一学生由于缺乏上述能力,从而出现学习数学有困难的现象。
在此,笔者没有责怪初中教师在教学上有问题的意思,其实教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初中教师的业绩、评优、地位、甚至奖金收入都同中考成绩挂钩,为了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多几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名额,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的办法,也可以理解。不但在初中,其实在高中学习阶段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提高大学录取率,在平时的教学中何尝不是采用应试教育。学生起早贪黑,部分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超过12个小时,学生都苦不堪言。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高考,高考这根指挥棒指挥着我们中学的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