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2-04-29李萌

会计之友 2012年13期
关键词:企业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李萌

【摘 要】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后勤实体引入了企业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实体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理顺财务关系,规范会计核算,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核算制度不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滞后、服务经费核定标准不配比等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后勤实体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明确财务核算体制,合理解决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属性,强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经费核定标准。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企业化; 财务管理

高校后勤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后勤实体得到了长足发展,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高校后勤财务工作得以不断完善和加强,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方式,不断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对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引入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目的是要改变原有的供给型、福利型的后勤体制,其改革方向在于后勤社会化,用企业运作方式加以规范,以市场规律驱动,在竞争中提高和改进服务质量,同时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要先做到“企业化”,高校后勤的企业化就是要在高校后勤系统建立企业化的组织机构,形成企业化的经营机制。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其核心问题是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引入,要选择企业化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改变传统的服务管理方式,使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开,使高校后勤实体从供给型、福利型的体制中分离,使之成为服务经营性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运用市场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方式解决市场活动中的问题。高校后勤实体应逐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收支自主、自负盈亏”的服务经营型后勤实体,建立并实行事业单位内部的企业化管理。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必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理顺各种财务关系,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达到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因此,高校建立和探索适应其发展需要,又符合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的后勤财务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后勤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如图1所示。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是以后勤实体财务独立核算的模式存在,因为这样更适应于社会的外部环境和高校后勤实体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部分高校则是采用原有后勤的核算模式,虽然后勤管理体制变了,管理模式变了,思想变了,但其财务核算形式变化不大,存在一定的弊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要因地、因校而形成适应自身高校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核算制度的不确定问题

各高校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的程度也不同。我国部分高校后勤实体已经真正地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于高校之外,而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另一部分高校是引入了企业化管理方式,但不具有法人资格,仍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或直属部门,没完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后勤社会化。这样一种现实情况给高校后勤实体带来了财务核算体制问题,要求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核算必须满足现实需要。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要执行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既要满足学校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制度,又要考虑结合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这种模式给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核算带来了相应的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另外,由于核算制度的不确定,造成了核算制度的不规范,特别是在固定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没有明确统一的规范,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会缺乏可靠性。

2.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属性制约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目标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高校后勤实体的运行既要保障后勤服务,又要符合市场规律。或者理解为,高校后勤实体既要体现其公益性,又要体现市场性,这就使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具备了这样的双重属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使财务管理目标相互制约,不能很好地发挥财务管理作用。而目前,我国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又被赋予了太多的行政性任务,导致后勤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张强,2011)。高校后勤既要在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不断保值、增值,又要实现各方利益的相互满足。但实际操作上,由于高校的自身性质,学校要保证校园的和谐、稳定,使公益性要放在首要的位置,市场性必须给公益性让步,这种情况造成了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路径不一致、不均衡,很难准确实现切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3.企业化运行下的财务管理滞后问题

按照国务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要求,我国高校后勤实体基本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并实施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随之带来的就是财务管理配套问题。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要适应改革带来的模式过渡和转变,但实际情况是一些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还相对滞后,达不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目前,从我国高校后勤实体的社会化改革进程上看,绝大多数高校的后勤实体都与高校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注册了法人资格,也接受学校的监督、指导和领导,这就造成了后勤实体财务管理上的相对制约。多数高校的后勤资产所有权归学校,国家拥有终极处置权,真正属于后勤经济实体的只是部分经营权,并不具有对其经营资产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孟建敏、刘华,2008)。这样的产权结构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严格的企业财务管理,从而使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受到一定影响。

4.运行经费核定标准的不配比问题

高校后勤实体的运行经费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向学校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学校以“服务经费”的名义向后勤实体拨付相应的运行经费;二是后勤实体通过自身的一些经营项目获得经费。由于高校后勤实体占有一定的优势资源,其通过一些自主经营项目获得相应的补充、保障运行经费无可厚非。但是其服务经费的核定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矛盾的双方就是学校和后勤实体,学校既需要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又需要节约经费,这造成了服务经费标准核定的不配比问题,给后勤实体造成了困难局面。学校在核定经费时,多是按照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的经费标准进行一些调整,这种调整缺少科学论证,也未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同行业标准等,使高校后勤难以实现企业化管理和成本核算(牟起玲,2009)。目前,对于高校服务经费标准的核定问题,我国高校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和规范的服务质量价格体系,同时缺少相应的指导性文件,这也是造成服务经费标准核定不配比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明确现阶段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核算体制

1.明确现阶段的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实体依据其自身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企业和事业两种会计核算制度,而又由于后勤实体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致使事业核算制度中的高校后勤实体又多参照和借鉴企业的核算模式进行会计核算。这给会计制度设计上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是一直困扰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的问题。鉴于这样一个客观情况,高校后勤实体在会计核算制度上应把握好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会计制度的设计要求等三个方面。后勤实体要从其实际管理要求出发,根据其自身的后勤管理模式,确定所要执行的会计政策,并应根据服务、经营以及管理需求,设置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科目体系,统一明细科目,这样有利于加强会计资料的汇总、控制和监督检查。

2.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

高校后勤实体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目前仍是众多高校后勤财务工作的难点问题。很多高校是自筹经费购买固定资产,但必须在学校资产处进行验收,学校财务处同时进行账面价值管理,而后勤实体又不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高校后勤实体在引入企业化管理后,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处置方面进行设置,选择适宜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使得会计核算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在需要更新固定资产时,应履行相关手续报请上级审批,经审查核实确需要更新时,方可从相应的折旧款项中支付使用。

3.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

实行企业化的高校后勤实体,应不断加强和完善成本核算机制。以往的高校后勤实体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由于引入企业化管理,出于管理要求和成本核算的考虑,建议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能体现高校后勤实体的业务活动运营效果、实现计划、预算、控制和报告的一体化。以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后勤实体的会计核算基础,同时考虑国家拨付教育经费的管理要求,在年终决算时,一方面按照企业化财务运行模式出具财务报表,另一方面要按照学校要求填报事业单位年终决算报表。在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的同时,高校后勤实体应建立可行的核算制度,严格区分经营性收入和后勤保障服务经费收入。

(二)合理解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属性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的双重属性一定程度上使财务工作受到了影响,后勤实体应合理解决其公益性和市场性并存的问题。高校后勤实体应坚持以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为方向,追求具有公益性、非完全营利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使财务人员能维护资产所有人的利益,有利于高校后勤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有利于保证后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刘亚岑,2011)。我国高校后勤实体存在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其公益性和市场性的侧重点也不同,那么从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上就应遵照后勤实体的管理模式,以后勤实体的中心工作为重点,采用不同方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财务管理目标双重性问题,才能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强化高校后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模式

高校后勤实体既然实施了企业化管理,就要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解决财务管理相对滞后的问题,探索适应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模式,不断强化管理手段,改变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适时创建新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李敏,2009)。高校后勤实体应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成本控制,运用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应在满足学校稳定和体现公益性前提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应有效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后勤服务运行成本的控制,实现其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目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运行成本最小化。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经费核定标准

在服务经费核定时,高校考虑的是学校整体年度经费预算和稳定的后勤保障问题,而后勤实体要考虑的是学校核定的服务经费能否满足后勤保障的正常稳定运行问题,站在不同的视角,就会对经费核定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解决服务经费核定标准的不匹配问题的核心就是“统一观念、标准对等”,学校要对后勤实体在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上高度认可。另外,相关部门应依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当地区域的物价水平和用工成本,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经费标准。对制定的经费服务标准应多方位考虑,并征求多方意见,反复推敲,力争达到科学合理,各方满意。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11(2):25-26.

[2] 孟建敏,刘华.改革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意见[J].中国农业会计,2008(8):32-33.

[3] 牟起玲.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J].高校后勤研究,2009(3):52-53.

[4] 刘亚岑.新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2):279.

[5] 李敏.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新模式[J].高校后勤研究,2009(2):112-113.

猜你喜欢

企业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财务管理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其仿企业化路径探索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和谐校园下的高校后勤工会创新路径探索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