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速生林竹 建设绿色银行(一)
2012-04-29廖光庐
编者按:随着我国“十一五”期间开始陆续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家的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近来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咨询种什么树经济效益比较好,本栏目将分两期就适合在长江流域发展的几个速生树种及其栽培技术给大家作详细介绍。在荒山荒坡、弃耕地、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地方大力发展种植速生树种,不仅可以绿化美化我们的家园,改善生态环境,更是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建设了一座绿色银行,还可以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杨树丰产栽培技术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的通称。作为速生树种之一,杨树用途广泛,除生态用途外,以往我国主要用作民用材,但近年来杨木加工业发展迅速,如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和中密度板的工厂,都依赖杨木为原料;作为造纸原料的杨树小径纤维材也供不应求。因此,种植杨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杨树的短轮期特性,它正成为我国纸浆材及人造板材的重要原料树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我国纸浆加工原料需求的持续增长,杨树在我国短周期集约工业人工林的地位还会持续提高。
一、品种简介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择杨树品种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选择抗蛀干害虫品种。桑天牛和云斑天牛是该地区杨树的主要害虫,危害普遍而且严重。其次,要选择耐水淹品种。杨树虽然具有耐水性,但水淹亦会影响林木生长,水淹时间过长还会导致树木死亡。最后是应选择杨树树干通直圆满不弯曲、侧枝细、速生、出材量大的品种。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栽种的杨树品种有:“南林95杨”,“南林895杨”,“中潜杨3号”,“中嘉杨2号”、“中嘉杨5号”,“中天杨”,“中汉杨17号”,“中汉杨22号”,“ I-69/55杨”,“I-72/58杨”等。
二、丰产栽培技术
1.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可选择秋季和春季,一般来说,气温在10℃以下、杨树落叶后进入深休眠状态至杨树树叶萌发之前是适于杨树造林的时间,在江西省北部一般为12月中旬至3月10日前。
2.造林地选择
土壤肥沃湿润、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适宜速生杨树的生长。但对于杨树来说,水分的供应是第一位的。最好的立地条件是地下水位在1.5~2米之间,地下水位1~1.5米的地方杨树也能正常生长,在地下水位0.5~1米的土地上栽杨树,应有深沟排水设施,否则杨树会因根系分布浅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并易遭风倒危害;地下水位在0.5米以上的地方,则不宜栽杨树。
3.造林
带根造林应选用根系发达完整、苗木粗壮、枝梢木质化程度高、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1年生或2年生壮苗造林。栽植穴要提前挖好,穴的规格为:长×宽×深为0.8米×0.8米×0.8米;对地下水位较高的造林地挖穴规格为0.5米×0.5米×0.5米,即小穴浅栽高培土,防止风吹树斜,影响生长和材质;河洲造林挖穴规格为0.5米×0.3米×0.8米,即小穴深栽高培土法,以防风大吹斜树干,影响成活与生长。有条件的地方,每穴施0.5公斤磷肥和10公斤土杂肥,可促进杨树的速生丰产。
对于截根插干造林,为确保栽植插干深度到位,应及时就地用红油漆在干上规定部位划上标记,一般在1米处。挖洞前应按株行距准确测量,并在定植点用小木杆或苇秆等做好标记。插干前可用稀泥浆灌洞,也可以用水直接灌洞。无论灌泥浆,还是直接灌水,都必须做到边挖洞边插干,插后浇足水促生根。洞中灌浆灌水后要及时插入苗干,直至红油漆标记与地平,轻摇苗干几下,使洞土松动与苗木密接。插干后就近铲土封实踏实洞口。
4.造林密度
培育用于造纸及纤维板的小径材,采取超短期轮伐,密度以株行距3米×3米、3米×4米为好,3~4年轮伐;中径材造林密度以株行距4米×5米、5米×6米为佳,6~8年轮伐;大径材造林密度以株行距6米×7米、7米×8米为宜,10~12年轮伐;四旁植树株距2~3米,3~4年后再隔株间伐。
5.抹芽修枝
(1)抹芽。新植幼树春季发芽后,将树干上2米以下的嫩枝叶全部抹去,以集中养分,促进上部枝条的生长。
(2)修枝。杨树幼林修枝应采用轻修枝、重留冠,去竞争枝、留辅养枝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杨树1~3年不宜进行大修枝。当杨树胸径长到10厘米时才开始修剪侧枝,树冠保留树干高度的2/3~3/4,上部只修去特殊的枝条和卡脖子枝。对大枝分两次修剪,以免伤口过大,对一、二年生的竞争枝、徒长枝,可在生长季节适当截剪,一般剪去1/4~l/3,削弱其生长势,防止发展成粗大枝,以利培育圆满的干形,以后视树冠生长情况适当修枝。一般最下一枝距地面高8~10米时可停止修剪,这样能获得较好的无节良材。
6.病虫害防治
(1)天牛防治。杨树云斑天牛成虫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桑天牛成虫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虫期内可每天上午在林缘或林网上捕捉云斑天牛,在杨树上捕捉桑天牛成虫直接杀死。清除林下杂草,切断云斑天牛和桑天牛成虫的食源。云班天牛幼虫危害是从树干基部向上蛀食,一虫只有一个排粪孔,防治时,先要用铁丝掏空蛀道内的粪屑,找准蛀孔插入毒签,最后用泥土封口;杨树桑天牛幼虫从树枝和树干上部向下危害,一生有多个排粪孔,防治时要找准倒数第一个排粪孔(正在排粪的蛀孔)插入毒签,也可从虫孔中注入50倍敌敌畏液毒杀幼虫。插毒签防治杨树蛀干害虫方法简便、安全、经济,防治效果在90%以上。
(2)食叶害虫。选择害虫在杂草和土壤中化蛹这一时期,进行翻耕土地灭蛹,时间一般在5月~9月中下旬。如果能在冬季集中一次深翻土地,可以杀灭各种害虫的越冬虫蛹,同时可起到增施肥料、加强抚育管理的双重作用。
(3)杨树溃疡病。病苗是传播病菌的主要来源,造林时应精选苗木,将重病株剔除烧毁,轻病株可用托布津400倍液喷洒苗木;发病高峰期在主干上喷洒代森锌100倍液,另外可用10倍碱水或50%托布津200倍液喷洒防治。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王建革 邮编: 330045 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姜晓装 邮编:330038)
一、品种简介
泡桐生长十分迅速,一般7~8年即可成材。民间有“一年一根杆,两年像把伞,五年可锯板”之说。在江西宜推广乡土树种“白花泡桐”,“桐优1”、“桐优2”和“桐优3”也已通过了江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可在江西全省推广应用。
二、丰产栽培技术
(一)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平缓、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造林。不宜在低洼积水处造林。
2.整地、挖穴、施肥
穴状(挖大穴)整地。挖穴的大小应视立地条件而定。一般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穴径为0.7~1米,穴深0.5~0.8米;若土层较薄、土质较紧、土壤瘠薄,则穴宽可为1~1.5米,穴深0.8~1米。回填时,先把表层土回填,并每穴施三元复合肥0.3~0.5公斤,有条件的可用腐熟农家肥15~20公斤与回填土混匀施入,踩实虚土。
3.造林密度
(1)在路旁、沟渠旁、河旁,泡桐可成行栽植。单行栽植,株距以5米为好;双行栽植,株行距可采取5米×5米的品字形配置。
(2)在村旁、宅旁栽植,则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前期密植(如4米×4米),并适时疏伐,调整密度,保证泡桐正常生长。
(3)在红壤丘陵岗地营造泡桐纯林,可采取4米×4米、5米×5米或6米×6米的株行距。立地条件好的,以稀植、培育大径材为好。
4.造林时间
从泡桐落叶后的12月到树液流动前的整个休眠季节都可进行,江西省多在春季2~3月份造林。
5.栽植方法
泡桐不能栽植太深,1年生大苗栽植时,以苗木根颈处与地表相平为宜。根系要理顺,不能窝根,不能架空。土壤干燥时,栽后要立即浇一次透水,保证土壤与根系密接。
6.扶正与保护
栽植当年,因泥土下沉和强风影响,有些苗木会发生倾斜或倒伏,应及时扶正,适当培土。泡桐的树皮很薄,尤其是幼树阶段,遭受损伤后很难愈合,而且随着树干的粗生长加快,伤口逐渐加深,易变成沟状裂痕,或者畸形发展,对材质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保护,严防人、畜损伤苗木。
(二)抚育管理技术
1.水分管理
泡桐根系分布较浅,不耐土壤干旱,如果能套种农作物、苗木、花卉、药材等则更好。
2.肥料管理
泡桐生长快,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基肥一般采用腐熟饼肥或复合肥,与表土混合均匀施入。追肥一般在4~6月份施用。
3.密度控制
当林分进入完全郁闭时,即可进行间伐。造林密度为4米×4米或5米×5米的泡桐片林,可采取隔行或隔株间伐的方法。
4.干形培养
高干干形培育是加快泡桐生长、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材质规格的重要技术措施。主要采取抹芽和接干技术培育高干干形。
(1)抹芽。对一年生树干上分布较低的腋芽,在萌发后必须及早抹(摘)除,以促进主干的高度生长,培育高大通直无节良材。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保留侧枝数以4~6对为宜。第一次抹芽后,还会反复萌发新芽,只有当枝条生长到0.5~1米以后,抹过的芽才不会再萌发,故必须重复抹芽2~3次。
(2)接干。接干可采取平茬接干和剪梢接干两种方式。
①平茬接干。若苗木干形不良或因遭受人畜、病虫危害而致苗木低矮,可进行平茬接干,即在靠近地面处用刀或锯子去掉地上部的树干,利用根部积蓄的养分,使根茎部萌发新梢形成快速生长的态势,以达到培养良好干形的目的。
②剪梢接干。泡桐枝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茎顶梢2~3节和分枝的顶芽每年落叶后都会枯死,第二年腋芽萌发时由顶端向下第3~4节的一对腋芽抽梢向上生长,称为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会影响主干生长,导致主干低矮,可采用剪梢接干技术培育通直无节良材。剪梢接干一般在春季萌发前进行,剪梢接干的技术要点是:第一,选芽。要求选留的剪口芽要位于树干上部组织充实的迎风部位,腋芽要健壮、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第二,剪梢。剪梢时,剪口应与主干约呈45°,剪口上方应距选留芽1~2厘米,剪口下方应在选留芽的对生芽下边,剪口要平滑,既不破裂,也不能剪破节间处的横隔。第三,抹芽。要及时抹去除靠近叶痕留作接干芽以外的萌芽。生长初期要重复抹芽2~3次。第四,控制竞争枝。由于重剪的刺激,接近剪口的2~4节侧枝也会旺盛生长,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竞争枝向上生长。方法是:把竞争枝向下压或用绳向下拉,使竞争枝与接干主枝夹角增大,从而减弱竞争枝的生长势。
5.病虫害防治
(1)大袋蛾。避免大面积营造大袋蛾喜食的寄主纯林,农桐间作时营造其不喜食的杨树、柳树作防护林带。在冬春季,人工摘除袋囊。
(2)泡桐丛枝病。严禁从病区引进泡桐根、苗,夏季修除病枝,并涂土霉素凡士林(配比为1∶9)药膏,涂后用塑料布包扎。适时防治蝽象、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减少病原传播。
(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姜晓装 邮编:330038)
一、基本情况
随着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等竹材加工业的发展,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径级竹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资源却越来越少。因此,现在定向培育大径级毛竹林,提供市场急需的大径级竹材,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技术措施
(一)林地选择。大径级材用毛竹林应选择位于山谷台地、山麓缓坡和位于低山坡中、下部,高丘山地,山脚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或较丰富,土层厚度100厘米或80厘米以上的1、2立地级竹林,以及位于低山坡上部、低丘地,土壤疏松、潮湿、腐殖质中等,土层厚60厘米以上的3立地级竹林,按生产大径级竹材为主要产品,实施定向培育技术。
(二)调节竹林结构。竹林结构关系到竹林利用环境资源、制造养料、繁衍更新和发挥竹林功能效益的能力,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决定效益。
1.通过砍伐,调节林分组成。竹林中应保留深根性、窄冠型阔叶乔木树种,其比重(以树冠投影计算)不宜超过30%,以提高林地肥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竹林抗逆性能力,其余应砍除。同时应全部清除林内灌木、杂草,维持竹林组成的混交结构。
2.严格按竹龄控制立竹砍伐数量。每年砍伐8年生竹,使竹林维持每667平方米(1亩)立竹180~220株的密度、1~4度竹各占25%的年龄组成比例,为培育大径级竹材创造良好的年龄结构。
3.材用林不挖冬笋,或仅采收部分浅鞭冬笋;春笋以留养为主,选留地面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大径级竹笋,留养成竹,并注意尽可能在林地上分布均匀。及时疏挖地面直径9厘米以下的小径级竹笋、弱笋及退笋,特别是出笋前期和后期的小径级竹笋,促使大径级竹笋成竹,达到竹林立竹个体大而整齐的目的。
(三)改善竹林生长条件,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更佳的生长空间,以改善竹林竹材品质和提高经济产量。
1.每年7~8月劈除林内杂草、灌木,连续劈山三年。此后,若竹林立竹度大,林内杂草、灌木稀少,一般可隔年劈山或不劈山。
2.每隔4~6年全垦抚育一次,可促进发笋长竹,在当年盛夏或冬季进行,深翻30厘米,结合清除树蔸、竹蔸、老竹鞭等。坡度25°以上地段的竹林,宜采用水平带状垦复。
3.于孕笋年(出笋小年)9~10月及春季出笋前一个月,每667平方米施入含氮4公斤、磷1.3公斤、钾2公斤的化肥或其他肥料。采取株穴施或沟施法,以增加新竹数量和提高新竹胸径。
4.加强竹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执行防重于治的方针,积极防治,杜绝和减少毁灭性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廖光庐 邮编:330038)
一、基本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贸销量的增加,对竹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笋用毛竹林的经济产值也成倍增加。
以生产竹笋为主要产品的毛竹林,称为毛竹笋用林,通常培育措施较精细,每年要松土施肥,甚至要进行灌溉,竹林管理集约,挖笋也要求严格。
二、技术措施
笋用毛竹林应选择交通方便、向阳背风的1立地级和2立地级的毛竹林。
(一)改善竹林土壤条件,增加肥力
笋用林应维持土壤疏松、地下空间充裕、肥料充足,才有利于竹鞭生长和孕笋。
1.除草松土。每年7~9月间,进行铲土抚育1~2次,深10厘米左右,这时草嫩易除,而且肥效高,埋在林地可作肥料。每年10月或冬季全垦深翻松土一次,垦深30厘米左右,同时注意挖除老竹鞭、竹蔸和消除土中石块,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林地物理性状,提高林地保水、保温和透气能力,以利于竹笋和竹林生长。
2.施肥。每年2~3月出笋前及7~9月铲山追施速效化肥各一次,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用量为含氮3公斤、磷2公斤、钾1公斤,采用株穴施。每年10月或冬季全垦抚育后,增施有机肥一次,采用开沟埋肥,或结合全垦撒施林地,再翻入土内。每667平方米施入厩肥400~600公斤,或菜饼100~140公斤;也可割草埋青,每667平方米埋1000~2000公斤。
3.增加土层和提高土温。在林地加盖客土,如在林地施入猪牛栏粪,培塘泥,加盖生土及垃圾,不仅可改良土壤结构而且能增厚土层,使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竹鞭生长和培育优质竹笋。在孕笋和发笋期间,采用竹叶、谷壳(砻糠)、地膜等覆盖林地,可有效提高土温,促使冬笋早发、多发,一般在10~11月间,在竹林沟施有机肥后,进行覆盖,厚度一般为30厘米,若土壤较干旱,则先浇水、后覆盖。至春季气温增加达正常出笋温度后,及时清除覆盖物。
(二)维持合理立竹密度和年龄组成
合理砍伐和选留母竹是笋用林丰产稳产的关键,是维持笋用林高效结构的重要措施。
1.合理砍伐。每年于秋后实施立竹号字(每株立竹号年号),砍伐5年生的老竹,未到砍伐年龄的立竹,不允许砍伐。保留1~4年生竹各约占25%,每667平方米留立竹160~200株,维持竹林年轻的年龄结构。
2.科学选留竹笋。笋用林每年在出笋盛期结束前10天,即盛期开始后5天(一般在清明节后5天),开始选留健壮竹笋留养成竹,每年每667平方米选留40~50株,胸径控制在8~9厘米。其选留标准是:当竹笋出土10厘米高时,其基部直径6~7厘米;当出土高度20厘米时,其基部直径达7~8厘米,这样其新竹胸径大约是8~9厘米。同时注意使选留的竹笋在林地分布均匀,并加强管护,促使成竹。
(三)竹笋采收方法
笋用毛竹林严格实行冬笋一次采收或不采收,而鞭笋则适量采收。
1.挖冬笋。毛竹笋在秋季开始萌动,至冬季笋体膨大成为冬笋,可挖取食用。一般采用全面翻土挖笋和开穴挖笋。
(1)全面翻土挖笋。可结合冬季竹林全垦抚育时进行,在松土时,细致深挖30~40厘米,切忌大块翻土,以免损伤或折断竹鞭。沿竹鞭具有冬笋,则可一次挖取,但冬笋个体小于150克的不应采收。
(2)开穴挖笋。在地表有泥土松动或开裂的地方,用脚在松动处踩踏有松软感觉,则是有冬笋的征兆,再用锄头开穴即可挖取冬笋。
2.挖春笋。大多数冬笋待到春暖时,长成春笋出土可见。春笋一般以笋尖出土面10厘米左右时采挖,质量好,产量高,经济收入高,严禁挖未出土的春笋。春笋已裸露地表,只需适当挖去笋基部一些泥土,即可挖起。春笋除出笋盛期中、末选留养竹之外,均应及时全部采收,一般出笋早期3~5天挖一次,出笋盛期则1~2天挖一次,出笋后期2~3天挖一次。
3.挖鞭笋。笋用林挖取鞭笋会使竹鞭分叉增多,同时可使鞭的中下部芽肥大,次年易萌发肥大的竹笋,故适度挖取鞭笋是有益的。深埋竹鞭,可促使多发叉鞭。鞭笋长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通常于3~5月挖取鞭笋,其余时间应停止挖鞭笋。
(四)采取连年作业,改大小年制竹林为花年竹林
为调节竹林大小年间出笋、成竹数量,达到每年出笋、成竹的数量差异不大,必须采取连年作业,维持竹林每年换叶竹株(即大小年竹株)数量相近,即各年龄立竹株数量基本相同。
1.年年等量留养竹笋。竹林出笋大年出笋多,每667平方米仅选留40~50株竹笋养护成竹,其余均应及时采挖利用;当竹林出笋小年出笋数量少时,则应尽量选留40~50株健壮竹笋养护成竹。维持每年留养相同数量的竹笋养护成竹,以形成花年竹林立竹组成结构。
2.年年抚育竹林。竹林必须年年除草松土、抚育和施肥,维持竹林年年发笋长竹的良好生长条件,在进行大小年竹林改造成花年竹林时,结合竹林垦复抚育,应对部分2~3年生竹施行断鞭处理,即截断其来鞭,以形成较小鞭系,有利于竹林多出笋,更快形成花年竹林。
(江西 廖光庐)
温馨提示:本栏目15期将给大家介绍其他三个速生树种:耐寒桉树、湿地松、杉树,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