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2-04-29张桂霞
张桂霞
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十五年,我亲身感受和体验了江苏新课程改革,应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下不但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而且减轻了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作为一名高中信息学科的教师,我深感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改变。新课改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形成一种高效的,适合学生发展、主体参与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从而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构建高效课堂,上好每节信息课,这已然成为全体信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那如何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好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选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而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不仅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而且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信息的意识。
二、精设计、勤备课、善反思,为课堂教学做好有力支撑。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用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有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能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同时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然成为课堂教学过程后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已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要对教学实践有系统的反思,写出教学感悟,促进个人专业成长。
三、根据学生实践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高中必修部分是信息技术基础,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落实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就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本而言,版本较多,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势必会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厌烦情绪。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对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尽量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如对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方面,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并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例如,在教学“表格信息加工”的内容时,教学的重点是借助数据加工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挖掘出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因此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放在Excel软件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上。在实施教学时,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如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数据输入的基本方法后,可根据情况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素材,给学生提供没作统计的考试成绩表等。让学生学会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同时体会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优越性,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比较、分析数据,发现、提炼出蕴含于数据中的信息,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四、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合作,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操作中形成技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控,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更深入和熟练。
参考文献:
[1]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