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2012-04-29
[<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2012年陆家嘴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经济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亟需破解的困局。经济增速下滑、物价屡创新高、实体经济内外交困,而金融体系同样面临改革和创新。本次论坛旨在把脉中国金融改革未来之路。]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为了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改革现有的金融治理架构。
尚福林(银监会主席):银行要将信贷资源真正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加强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信贷结构,要优先保障重大在建续建项目,以及“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许小年(经济学家):银行的经营目标不是优先保障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而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证储蓄者的存款收益和股东的回报。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监管当局还把银行当成政府的提款机,不出坏账才怪。
郭树清(证监会主席):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我们不能不转变发展方式,这正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金融体系的深入改革承担着全局性的历史责任。
谢国忠(独立经济学家):中国的改革是流行渐进式的,先做实验,就像搞特区。但是搞特区的方式,在金融上面应该说是失败的。
胡祖六(春华资本创始人):当前我国实行现收现付的养老金方式,用年轻一代去养活老一代是不合理的。由欧美国家,欧债危机的前车之鉴可能得出此种模式难以为续。是现收现付,还是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的积累型养老体系?我认为是后者。
祁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李鸿章说过,船大难调头,船小好调头,对于小国家容易一点,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也是一个渐进式的。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税外的乱罚款、乱摊派,特别是一些索贿行为让企业有苦说不出来。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负担,需要政策性融资机制的配合。
方星海(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欧元虽然近期遇到一些困难,以后仍然会是非常强有力的储备货币,而人民币应该会成为潜在的第三个储备货币。下一步的推进主要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市场对外开放也要进一步加大。
陈志武(经济学家):如果让我去做市长、书记,我也会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权都拿过来,做这些大项目,大的工业项目,大的基础设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