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实践

2012-04-29刘海军王纯武黄琳

科教导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东北大学爱国主义祖国

刘海军 王纯武 黄琳

摘要当前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刻把握教育内涵是思想前提,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是有利条件,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新兴传播媒介相结合是原则。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才能深深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1 全面把握内涵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前提

(1)爱国主义教育的浅层次内涵是教育学生爱国土、爱国民、爱国家。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而一般来说,祖国的要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自然要素即国土,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山河、海洋、矿藏、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二是社会要素即国民,指有共同的经济生活、语言文化、社会心理、历史传统的人民共同体;三是政治要素即国家,指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起来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祖国江河大地、锦绣山川的依恋,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骨肉同胞、祖宗先辈的热爱,以及对祖国领土主权、社会制度的维护等。

(2)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层次内涵是教育学生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作为爱国主义情感的理性升华,是道德意义上的爱国主义,因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求学生把关心和维护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民族利益看作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要求人们把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相统一,当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发生矛盾时,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利益。

(3)爱国主义教育的更深层次内涵是教育学生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作为外在行为集中表现上的爱国主义,其倡导的是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主张用诚实劳动、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美好生活。因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落脚点是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本领,早日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涵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不能建立深厚的爱国情感,就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积极的爱国主义行为。全面把握三个层次的教育内涵,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前提。

2 优良的学校传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与东大学子共度除夕时曾说过:“我知道东北大学是一所在历史上有名的学校,人们给这所学校概括很多,评价很多,其实如果说起她的传统,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东北大学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1923年,学校在“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呼声中成立,可以说,她从创建开始,就深深打上了爱国的烙印。1928年,张学良将军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在东大校歌中唱出“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声音,成为东北大学师生行动的座右铭。“九一八”事变后,东大师生一路流亡,一路高呼抗日救国;“一二 九”运动中,东大师生为祖国计,为人民思,举旗走在队伍最前列,成为运动的先锋和主力;西安事变中,东大学子游行请愿,直接促成张学良校长发动爱国之举;在抗日战争中,有苗可秀、佟彦博等50多位东大人为国捐躯,东大人丛德滋更是被授予“新中国001号烈属证”……在这一幕幕历史中,东大师生无所畏惧、舍生取义的壮举,将爱国主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了继承光荣的历史传统,近年来,学校修建了“汉卿会堂”,在会堂里专门设立“老校长张学良业绩展”“东北大学校史馆”,第一次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东北大学历史。学校还改造了一二九花园,矗立了一二九运动群雕。《东北大学八十年》、《张学良与东北大学》、《感悟东大》、《东大轶事》、《张学良画卷》等接续出版。 在《东北大学体育八十年》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华民族参加奥运会的体育盛事。为了纪念中国奥运第一人,学校专门修建了“刘长春体育馆”。如今,校史馆、一二九花园都成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依托这些条件,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每名东大人的必修课程。

3 坚持“三个相结合”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是引导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涉及到教育学生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揭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实际行动的正确向导。近年来,东北大学在传统的“铭记历史 爱国爱校”主题教育的基础上,策划“理想指明方向 信念导航青春”主题活动,通过辽海讲坛、建龙大讲堂、“新青年”论坛、“龙图腾”系列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载体,用科学的理论、现实的成绩、先进的典型教育学生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目前,我校大一新生中就有73%的学生提出了入党申请,在校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开展社会实践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能单靠理论教学,必须让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形成理性的爱国情怀。2000年,学校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理论之光”社会考察活动。每年暑期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根据课程教学需求,给出社会考察题目,要求学生自选题目开展社会考察活动。同时学校按照选题、立项、评审、资助的方式,每年组织十多支“理论之光”重点团队,分赴沿海经济开放区、革命胜地、企业、农村和学校进行重点考察,了解国情,倾听民意。十余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实践团队200余支,撰写考察论文2000余篇,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强化了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与服务意识。此外,学校每年都开展“三下乡”地方发展实践考察、“一周一企”就业见习行动和“义工接力计划”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有30000余次的学生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新兴传播媒介相结合。网络、手机移动终端是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块阵地,主流教育内容不去占领,就会被非主流教育内容所污染。自2000年以来,东北大学先后创建了“东大视点网”、“东大新闻网”、“先锋网”、“学生信息网”等6个红色网站,成为学生的网上家园,构建了网上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依托东北大学先锋网,在学校总体规划下,基层团支部组织建立了“团支部博客”。学校在团支部博客上通过“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百年奥运”等优秀文化教育成果激励学生,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要我受教育”到“我要受教育”,从“要我讲修养”到“我要讲修养”的三个转变,一方面通过团支部博客创新内容与形式,吸引学生自觉受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使学生养成“见贤思齐”的提升自我修养的意识,达到个性化与社会化、能动性与受动性、内化与外化、持续性与反复性的四个统一。目前,学校又成为全国高校班级团支部微博建设试点单位,不断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将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紧跟时代潮流。

猜你喜欢

东北大学爱国主义祖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东北大学成功实现“零污染”低成本制取金属钛粉
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to College Oral English Teaching
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
爱国主义教育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microstructure of Ni doped with WC particles co-deposition co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