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上米故事

2012-04-29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年15期
关键词:农会稻米有机

去过台湾的人,都会听说“池上米”和“池上便当”。如果还能去台东花东纵谷的池上平原走一趟,你会发现,不但池上米是最好的大米,池上乡更是最美的稻米产区。中央山脉和海洋山脉两山夹一谷,宛若世外桃源的池上平原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往来种作,怡然自乐”,而卑南溪和秀姑峦溪两条大河,又如天赐造就了山水相依,云雾多姿的美景。

无论气候还是土壤水源,池上的种植条件都堪称上佳,而“池上便当”自1950年代便因别致的香气口感且用木制饭盒闻名台湾;然而,如此优质的白米,却因标准不统一,各地出现大量贴牌仿冒,米厂持续压低米价,再加上进口米的压力,令池上米虽负盛名,农户却获益有限。

直至1993年,一位三代经营米厂的池上米商梁正贤的一场改革,令池上米在十年之后,稳稳坐上台湾有机米的第一把交椅,不但远销稻米标准最为严苛的日本,还吸引了一大批城市青年到池上租种土地,有机耕作,令其成为一种可向往的生活方式。

起初,梁正贤从辅导农户采用自然农法有机种植开始,经六七年试验,出产的有机米变身池上之宝。走在池上田间,时常看见标示农户、面积、稻种、生产方法等详细资料的有机种植牌,这是一种极其精细的耕种方法,农户们甚至会担心天气太热米心发白影响品质这样细微之事。1996年,池上农会开始跟进有机稻作并在全乡推广,直至2004年,连续三年,三位农户种出的稻米在全台湾稻米大赛获得头奖,池上米名声大噪,冠军米卖到一公斤1200元人民币。

结果如此美好,而其过程却是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例如农民过于重视产量,例如保守的农会和乡公所介入等等,这都让梁正贤头疼。而此时,正是“公益”发挥了力量。围绕池上人的“公共利益”,大量游说、辅导、教学、实验犹如我等所熟知的各种艰辛的社区工作逐步展开,但这是深谋远虑的池上人自我组织自我培力的结果。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为了获取政府更积极的支持,梁正贤和农户们利用台湾民主优势,以选举战将保守领导人选下,选上更支持池上米事业的乡长和农会会长。

当年,池上人与台湾稻米协进会这样的行业霸主进行了艰苦斗争,直至今日,梁正贤依然百感交集。此外,仿冒池上米的既得利益者们当然不希望池上米通过产地认证和统一商标权而获得发展机遇,但最终池上人同样是靠社会运动式的斗争实现了目标。

无论如何,随着池上米盛名远播,谷价一点一点提高,农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现在的池上米比起台湾其他有机米每斤至少要贵5元人民币。而池上米制品的品种之多之新亦令人吃惊不已,比如,你可曾吃过口感独特又带着米香的米冰激凌么?

农民总被想象为需要城市人单向帮助的弱势群体,类似池上这样完全通过扩展农业优势、利用社运手段以及成功的商业营销,将本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模式却说明,“公益”不只是富人和都市人的善行,更是弱者的武器,是弱者联结自我拓展的基础。

我曾问梁正贤,你觉得池上米成功最终靠的是什么?他说:“不是池上得天独厚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周围的关山富里水土跟池上差不多啊,池上米品质的关键是池上这些憨厚、笃实的种植者。池上今天会赢别人,是那百分之八十的优秀农民赢人家,而不是我们米厂米商赢人家。”这是“走社会主义路线的资本家”梁正贤的真诚之语,但池上的农户应该了解,没有这位深具责任意识的同乡,池上米的故事会全然不同。(文/宁二)

猜你喜欢

农会稻米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喷喷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
细数台农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