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方法与思路
2012-04-29唐玉萍
唐玉萍
摘要: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后续课程的基础。独立学院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活泼好动,学习主动性不强。本文结合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弥补其薄弱环节,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独立学院教学方法
宏观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学习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理论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学好该课程对经管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理论性强,涉及大量抽象经济模型和数学推导,且与现实经济密切联系。有不少同学反映,无论是掌握理论还是完成习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碰到实际问题也无法灵活运用。另外,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课程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教学实践,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认为独立学院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应该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适当施压,进行案例引导,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好该课程。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在我国,独立学院产最早产生于1999年,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招收的学生是在高校本科层次第三批录取的,因此通常称为“三本”学生。这部分学生与母体公办大学的学生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相对薄弱。表1以广东省2007—2011年普通高校文理科一本、三本分数线的对比为例来说明“三本”院校(即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功底相对薄弱的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省历年来一本与三本的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特别是2009年后,录取分数线差值均在200分以上。可见独立学院学生基础与重点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知识的系统性较差,个别学生偏科严重,尤其是文科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例如,很多同学将微积分这门课程戏称为“危机分”,谈“数”色变,参加补考的学生较多。甚至有些学生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凡涉及数学的学科都信心不足,未接触课程前就认为自己肯定学不会或学不好。这就给宏观经济学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学习热情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如果一门课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或者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数学推导),大多数学生便“知难而退”,缺乏钻研精神。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常常是临近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一般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三)活泼开朗,形象思维活跃。独立学院学费较高,能进独立院校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生大多有文艺特长,灵活好动。一方面,他们在集体中的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及组织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他们个性独立,头脑灵活,且形象思维远胜于抽象思维,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直观经济现象较容易理解,如能适当引导,常会有不错的表现,但对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数理逻辑缺乏应有的耐心。
(四)就业压力大。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独立学院的学生与重点院校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相比处于劣势,因此就业压力更大。受此影响,独立学院的学生通常对实用性的学科学习态度较为积极,对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则认为如果不考研,学了也没多大的作用,能应付期末考试则可。
二、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宏观经济学教学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上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习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弥补其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足的欠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慎选教材。目前国内高校用于本科教学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二是直接引用由国外著名经济学家撰写的教材,主要有萨缪尔森、诺德豪斯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克鲁格曼、韦尔斯主编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斯蒂格利茨的宏观经济学,等等;三是由各类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的自编教材。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是国内目前比较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安排也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好的入门教材,但是该书涉及较多的数学公式推导、经济模型,且重点放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上,涉及的前沿问题较少,联系实际的经济学案例分析也不多,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适宜用作独立学院的教材。国外学者编写的教材是以西方几百年经济发展为背景总结出的经济理论,配有大量案例,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制度远没有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描述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情况存在脱轨现象,这会对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知识来理解中国的经济现状造成困扰。各类院校的自编教材内容基本不会超过上述两类教材的基本框架。
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大多数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功底较差,对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选取对数学基础要求不高,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教材更新快的哈佛大学曼昆教授编写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作为独立学院经济学入门教材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或有考研要求的学生课后将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作为补充阅读的参考书目。
(二)立足国情,区别对待同一概念的不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由于曼昆教授是立足美国经济现状编写教材,一些经济问题可能与中国实际情况脱轨,讲课过程中遇到此类问题时,要加以区分。例如,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讲到CPI篮子中有什么,中国与美国都是将一篮子物品与劳务分为住房、交通、食品、医疗等八大项,但这八项在两国的CPI篮子中所占比重不同,例如,中国居住只占13%,美国的住房却占到43%,相反的,美国的食物和饮料只占15%,而中国的食品占CPI的比重高达34%。不仅所占比重不同,它们各自所包含的经济含义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问题,授课时最好将中美两国的CPI指标构成及其含义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立足国情更好地体会CPI的含义,同时也能避免让学生感觉理论与现实脱节,认为书本只是纸上谈兵,学了也没多大用处,提不起学习兴趣的问题。
(三)适当施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比较聪明,但是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靠学生在课后自觉练习,很难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会直接“省略”这一环节。到学期末,问题越积越多,即使讲过的知识当时懂了,过一段时间也会遗忘。因此,在精心备课的同时,还应当精选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以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通常讲完一章,就将该章节相应的习题布置下去,题量不宜过大,另外习题要求应明确、简单、清晰,并且要施加一定的压力,督促学生完成。例如,下周上课时,学生如果对上周布置的习题没有任何疑问,可任选几题,随机抽学生进行解答,一是可以了解学生习题完成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如果学生对习题有疑问,则应对大多数学生反馈的难点及时讲解;二是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的习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内容需要安排学生课余继续完成,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差,但学习自觉性欠缺。在授课过程中可将班级学生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大家互相督促、共同探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以下的能力。
1.数据搜集能力。现代经济学很多理论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在本科阶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十分有必要。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可指导学生去学校数据库、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等公共数据资源库收集相应的数据,并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从中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例如:在讲“一国收入的衡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去相应网站查询中国的名义GDP,讲完这一章要求小组成员根据查询的数据,选定某年为基年,分工计算中国的真实GDP、GDP平减指数、GDP增长率等。在讲“生活费用的衡量”时,可安排学生收集历年CPI的数据,并据此计算历年的通货膨胀,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这样能培养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时若能同时了解该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由哪位学者提出,该学者的生平逸事,等等,有助于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些工作最好在课间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共同查询了解。例如,讲到“理性预期”理论时,可指导学生分工了解卢卡斯所处的时代,卢卡斯其人,卢卡斯与理性预期相关的趣事,卢卡斯的主要学术成就,以及他的论文著作,等等。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性预期的理论并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
3.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是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中去,但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一组的工作量落到一两名同学的身上。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出现,第一,小组内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第二,要求完成任务后,学生必须互相沟通,完全掌握,教师课堂抽查不按既定分工要求的学生回答问题;第三,小组学习任务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小组成员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该组完成这项任务的质量和平时成绩。通过以上方法,鼓励落后同学超过前面的同学,引起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沟通进步,提高学习小组的效率。
(五)加强案例教学,使理论更加形象化。独立学院学生的形象思维远胜于抽象思维,他们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直观经济现象较容易理解,但对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数理逻辑缺乏应有的耐心。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引导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案例教学的方式。
1.以最新的财经新闻为背景,引出要讲授的知识点。例如,讲到货币政策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的概念时,先举例说明国内的经济环境,让同学直观地判断目前经济是通货膨胀还是紧缩,再讲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政策是什么,并让学生思考中国人民银行这么做的目的,再接着讲解“存款准备金”的概念,以及央行对存款准备金采取的不同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便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某一宏观经济现象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例如,我国目前处于通货膨胀时期,请学生利用所学的货币政策来讨论央行可以采取什么货币政策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其中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观点碰撞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合理,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层层递进的分析。否则,学生可能分析了几点就出现冷场情况,不了了之,最后还是由教师唱“独角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讨论问题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上课时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发言。
(六)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大多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包含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授课效率。但由于其放映的速度快,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授课速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讲授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完美结合。由于板书易于随意圈点标注、控制进度,对于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公式推导,应该通过板书讲解,让学生的思维容易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并且在此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这些内容如果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忙于记笔记,课上没听懂,课后又不注重复习,教学效果会打折扣。而对一些图形分析与转换,例如,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如何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相关”的问题时,其中涉及点线的移动,传统的板书既费时又表述不清,采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时间,丰富信息量。总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多媒体与板书的恰当选择,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多样,其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不断总结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和喜欢上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美]格里高利·曼昆主编.粱小民,粱砾译.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14.
[2]欧阳强.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4):86-89.
[3]陈银娥,王毓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