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语表达为核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2012-04-29余光辉
余光辉
摘要: 在国家努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改变教育现状,大力发展以学生的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教育。面对教育领域的现实状况,本文对如何发掘蕴藏巨大创造潜能的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实现途径做了探讨。学生自由地进行言语表达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只有保证每种方法都能发挥应有的效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继续向前发展。
关键词: 学生主体性发展言语表达主体性
随着知识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在这种全球大背景下,提出了全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鼓励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积极配合,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开放型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作为蕴藏巨大创造潜能的生力军——学生,其主体性的发挥对这股能量的发掘起到了重要作用,必须引起人们对其主体性发展的重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因为“主体性,它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性特征,是身心或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的综合表现”。[1]创造性是主体性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主体性发展到什么程度,相应地就有多少创造潜能的迸发。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语言赋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无限自由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语言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必然的历史性产物。它的存在、运行和功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和社会性。语言的使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没有人可以例外。
发展欲旺盛的学生不能没有语言。语言向学生开启了自由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扇窗,也唤醒了内在的未可知的自我。内通外达,语言表征着外在表象与内心意象的统一,自由地穿梭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与充满好奇的内心之间,建构富于个性的认知结构,在不断的交流与互动中,创造着学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语言的作用尤甚。日本学者称:“以学校为主的教育机构的有计划的教育,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2]“在教育活动中,语言符号系统不仅是学生的认识对象和内容,而且为学生观念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工具和手段,它充当着学生观念地掌握客体以及与其他主体进行沟通交流对话的中介。”[3]忽视语言及其应用,学生无自由、无发展,国家的整个教育事业也将步履维艰。
二、语言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联
当代法国哲学家本维尼斯特别重视语言同人的思想、行动和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他发现:人的主体性是同他的语言使用紧密相关的。利科在谈到本维尼斯的论述理论时说,本维尼斯的论述理论使思想家们更明确地意识到:主体性及其带时间性的经验对于语言运用的依赖关系。[4]就是说,学生经验的持续增长和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语言的完备与应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依共荣的关系。在现实中,不是主体在使用语言,恰恰相反,而是语言通过他者的关系网络控制着主体的形成及其功能的运作,也正是语言的使用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语言既是具有天然主体性的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又是将外界信息内化整理的不二选择。在以语言为中介的内外交互作用下,学生才得以不断发展成长。
三、言语表达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促进
(一)言语表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言语表达是一种成于内、形于外的心理诉求,是他们生命意志的自由绽放,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获得反馈信息、促进自身发展的主要形式。保证言语表达的应有功用,首先要鼓励学生发表己见,积极与外界交流。鉴于人的主体发展的社会性,言语表达将学生与生俱来的交往本能充分调动起来,在交往中完成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
(二)言语表达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言语表达不只是学生的心理意愿的诉求,更是在此基础上,获得外部环境的有效反馈信息,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心理活动输导机制,建立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体系,获得内部心理发展环境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增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接受自我,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三)言语表达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创造性不在他的内部,它不是先天的,更不在外部世界。学生的创造性只蕴藏在自身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交流的边缘世界,学生在与社会的交往通达中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言语表达无疑是实现这种交往实践的不二选择。学生在言语表达中,内通外达,足以激发出无限创造潜能。
四、以言语表达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交流平台,在交流中自省自查、自我完善,在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鉴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应用自然离不开语言文字。让学生尽量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及表达技巧,无疑会大大提高其沟通交流质量。在此条件下,创造适合他们的交流平台,在动态的信息交流中,相互批判与提高,不仅能够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及表达效果,而且能丰富其情感体验及交际能力,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他人与集体的价值,踊跃参与各种活动,不容他人忽视自己的存在。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心声应成为教育目标之一。
(二)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改变教育观念,练就各项本领,成为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的有力辅助者。
作为在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参与者及主导者,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这种引导的质量,减少其副作用,维护和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其健康成长,就成为教师不容回避的责任与使命。
(三)尊重和保护学生言语表达的权利,增加学生主动进行言语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兴趣,优化言语表达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重重条条框框,表其所想,达其所言,视言语表达为学生的一种权利,保证学生的绝对发言权。它不只相对于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而言,包括家长及有关社会组织,三方有义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多多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优化言语表达环境,让他们在表达中体验生命带给他们的美好体验,增加他们对言语表达及生活的乐趣。培养优秀的学生,即是创造美好的未来。
当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某一种具体途径就可以很好地胜任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在实践中、在与学生交往互动中完善教育素养,总结出更好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方式方法,推动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言语表达对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彰显其主体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完善人格,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工程的题中之意。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不容回避,更不应有嗤之以鼻、满不在乎的表情,而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请多给予一些学生言语表达的机会,他们会给整个社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2][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95.
[3]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26.
[4]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