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012-04-29罗慧群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6期
关键词:岗位规范事业单位

罗慧群

摘 要:随着现代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各行政事业单位为堵漏挖潜、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内控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内控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建立与完善内控制度进行了相应解决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211-02

近年来,事业单位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如何规范事业单位的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尤为重要。一套系统完整、合理的内控制度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减少甚至遏制经济犯罪事件发生。

1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概念

内控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因为这个措施能使单位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一些错误行为。所以对其加以系统的规范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能好的可持续发展。

2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控制制度缺少统一的指导性规范标准

目前,我国很难找到一套针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财政部制定的财会[2001]41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然原则上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但剖析其设计思路主要针对企业,对事业单位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相对较弱。实际上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套书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操作流程的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也缺乏统一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2.2 管理者的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保障。许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不知道对单位的有效管理可以依靠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仅仅在建立健全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和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考核上下功夫,或者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仅停留于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往往只是财务人员。单位的发展和决策的执行往往由领导一人说了算,“一支笔”审批现象比较普遍,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讨论决策。

2.3 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不够

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或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后勤部门,财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职工也认为只要有领导的签字就能报销,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流于形式。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没有专门设立财务部门和财务负责人,财务归属于办公室分管。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因而财务人员往往在审核凭证时,只看原始凭证是否合法,签字是否符合规定,表面上合规合法就“付款”了,失去了监督的功能。

2.4 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

有些单位管理者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每年编制预算时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了才跑财政,导致预算制行难度大。正是因为忽视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懈。也有些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评价,年底决算也没有与预算相照应。即使跟踪调查,也是流于形式总绩效考核基本走走过场,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很难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2.5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有些事业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走过场。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对一些问题处理仅凭经验、靠惯例。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掛在墙上,说在嘴上”,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领导指令的执行往往由领导层召开中层人员会议下达,或者由中层领导指示科室其他人员执行。这种信息的传递渠道,往往不能把管理层的真实意图传达到执行指令的普通职工,这样造成上下沟通渠道的阻滞,也不利于反腐机制的设立。

3 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几条原则

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控制制度才能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它是及时制止和发现事业单位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完善内控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合法性原则

内控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内控制度时,还要全面考虑上级主管单位的特定要求及行业规范。

3.2 全面性原则

内控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而使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的运行都处在制度的规范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3.3 岗位责任制原则

我国《会计法》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分工都有严格的规定,事业单位应按此规定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4 成本效益原则

严密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防范错误或舞弊的发生。但建立内控制度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由于按要求设立岗位分工制度,相应就会增加单位的用工成本。因此完善内控制度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其成本不能超过错误或舞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将是得不偿失的。

3.5 适时性原则

内控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僵死的教条,要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单位要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4 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正逐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我认为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应当符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完善单位的内控环境,提高单位领导和职工的素质

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单位领导层通过实施内控,使内控制度成为单位之“法”,任何人都必须遵循,不得凌驾于它。

4.2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体系,在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重要业务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即在财务部门常规性的工作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配备一个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当此责,并将监督结果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第三,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即成立一个以直接归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内审部门。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监督审查等手段实施内部控制。

4.3 强化内控的事后控制力度

加强事后控制,使单位及时、顺利克服各种困难,解决问题、渡过难关,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把对直属单位的每年财务检查列入常规性工作,和对直属单位的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并成立了内审小组,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和隐患,及时反馈给单位。过几个月再进行回头看,进而达到对单位内控制度有效性的评估,从而对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当前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紧迫性,要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就必须强化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虹.会计监督应重点关注基础理论、创新机制等五大问题[N].中国会计报,2010-08-13.

[2] 张贤芳,王晓霞.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浙江审计,2007(4).

[3] www.qnr.cn青年人〉〉财会考试2008- 1-7行政事业单位应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

猜你喜欢

岗位规范事业单位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