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品牌和创新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2012-04-29余大宁

商场现代化 2012年14期
关键词:品牌培育民营企业竞争力

余大宁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同时,也显示出民营企业在竞争中举步维艰。提高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民营企业需要从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两方面作出努力,才能有效地提升其竞争能力,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品牌培育 创新能力 竞争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民营企业是指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和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全国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注册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户数已达800万家。有关民营企业的统计数字显示: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岗位数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经超过900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从工业企业增加值看,2011年前10个月,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19.6%,显著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的10.1%和全部工业企业14.1%的平均水平,2011年前11个月,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都充分表明我国民营经济近年来成长迅速,并已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从企业内部看,主要有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家族式”治理、管理体制落后,业主素质偏低、决策多有盲目性等。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有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资金融通困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将使民营企业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在下降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原本具有体制优势和成本优势,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劳动力工资低、使用自然资源(如水、矿产、天然气等)支付成本低。这些优势决定了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民营企业的这些优势在不断减弱甚至消失,民营企业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在体制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体制的弊端在不断克服, 内部经营机制在不断完善,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企业焕发了活力,竞争力得到了提升。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在体制上的弊病则愈发彰显。

在成本方面,民营企业有些成本优势原本就是通过内部成本的外部化而得以实现的,如污染成本的外化转移,过度使用自然资源而不计或少计成本,企业员工福利成本转移等。显然这些成本优势是与国际国内大环境背道而驰的,也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这方面的优势也正在消失。因此,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普遍下降。

与外资企业或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更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的能源成本低、人工成本低、环境成本低的“三低”时代已经过去,而民营企业中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例依然较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数量依然较多。

民營企业只有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自助者,天助之。

三、出路在于品牌和创新

1.品牌培育是民营企业生存之本

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集中的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标志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培养和发展自主品牌,是实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拓市场有力措施。

在国内市场上,企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价格战愈演愈烈,降价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了企业赢利少,发展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对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不可能只停留在靠拼价格来吸引顾客的层面上,而应该树立起良好品牌。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产品同质性越强,则价格差异越小。企业只有打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品牌,使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明显区别于同类产品和企业,才能使自己避开价格大战,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于江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在价格战中并不占有优势,品牌竞争尤为重要。

另外,在某些已经进入成熟期的行业和领域,市场格局已经趋于尘埃落定,强势品牌业已形成,后来者的市场机会已经不多,而在尚未形成强势品牌或仍处于成长期的领域,市场参与者则面临着大好的机会,民营企业如果正确选择了自己的细分市场,以自己的品牌进入,更有机会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在国际竞争中,新技术革命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融合,导致国际产业分工重新洗牌,促进了跨国经营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快速发展。国际资本输出更多地体现为品牌输出。品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作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含金量最高的一种力量,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公开秘诀。

企业无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市场无品牌就不成其为市场。面对品牌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仅仅依靠降低成本和价格,是难以在市场站稳脚跟的。企业必须不断地培养和壮大自己的品牌,并力争在市场上成为驰名品牌。

品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品牌意识的形成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相适应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由于社会观念及规范等文化行为的不同,使得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诉求度、诉求点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上,才能产生现代品牌理念,市场经济是名牌创造和发展的摇篮,这已经由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几乎所有经得起时间和竞争考验的名牌全部诞生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越发达,名牌成长得越快,名牌越集中,名牌的品级越高。以美国为例,当今美国之所以能够垄断世界驰名品牌前50名中的31个,原因就在于其先进的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秩序和规则。

2.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动力源泉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过程中,民营企业的成长得益于卖方市场,有许多空白的市场空间可以进入。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市场空白迅速被填满。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靠压缩利润空间进行竞争。虽然民营企业可以凭借低成本、薄利润在国际竞争中暂时取得一席之地,但近年来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土市场的保护,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民营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的市场行为。通过创新可以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使企业效能更强、效率更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虽然民营企业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依然是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发展动力不足等短板。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高低已經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挑战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就必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企业发展的竞争机会和竞争主动权。因此,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四、民营企业的品牌与创新对策

1.民营企业培育品牌的对策

首先,培育品牌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定位。品牌的竞争力在于特色,培育品牌需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在买方市场占明显主导的今天,大多数的市场都已经进入“红海”状态,或者正走在从“蓝海”去往“红海”转的路上。供给很充足、竞争很激烈,顾客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如果企业没有独特的品牌、缺乏清晰的定位,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其次,展开有效的营销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多个渠道宣传企业品牌、建立营销沟通。对不同的沟通形式(如一般性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公共关系等)的预期效果和战略地位做出评估,并通过对分散的信息加以综合,将以上形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明确的、一致的及最大程度的沟通。

第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塑造战略。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是采取渐进的、低成本的品牌塑造战略。例如,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可采用“低价格品牌”战略。知名品牌并不必然都是高价,民营企业的优势恰恰在于其低成本,而在我国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价格敏感度非常高的消费者。再比如,已经树立了良好口碑的“搜寻商品”提供商,可以将其品牌效应延伸到“经验商品”,以此扩大品牌影响力。

第四,借助他人名牌打造自己品牌。这是一种间接实现自主品牌的策略,典型的代表是“贴牌”生产。民营企业可以首先建设高品质生产、服务、运营体系,保证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利用为其他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的过程,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渗透自己的品牌。另一种间接创造自主品牌的典型途径是,将自己掌握的某项优势核心技术用于别人的名牌产品,英特尔公司就是采用这一途径成功地实现了品牌塑造。

第五,打造国际名牌,走国际化经营之路。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配制。它是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关系体制的重建,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品牌产品只有走向国际市场,争创国际名牌,走国际化经营之路,融入国际市场,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获取最大的竞争力。

2.民营企业修炼创新能力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创新型民营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企业家培训制度,通过开展“创业创新”专题培训,创新能力系统培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智慧。

企业应立足现有科技队伍,着力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培训,优化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经常性、制度性的选派科技人员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进修、深造,经常性地邀请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来企业做报告,传授科技知识、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应抛弃人才选拔和使用上唯亲的家族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对企业家、技术研发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基于企业绩效设计的企业家、技术研发人员分配制度,企业要给技术人员提供宽松和灵活的工作环境,通过设立创新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全体员工的创新行为。

其次,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健全创新合作机制,推进开放创新;推进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促进官产学研之间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让民营企业与合作伙伴在创新合作中优势互补,使民营企业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投入保障机制,从企业制度层面确保创新研发所需经费来源,比如可以硬性规定营业收入的一定比率要用作创新投入,并设立专门的创新资金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企业的创新资金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梁.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论“比较优势”和“全球化”不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源泉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02)

[2]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圣平,魏学坤.民营中小企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辜胜阻.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J]求是,2007,5,39—41

猜你喜欢

品牌培育民营企业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日本竞争力
符号学视域下企业品牌定位分析
少儿图书品牌培育基本模式探究
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品牌培育策略研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浅析当前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