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之殇
2012-04-29姚尧
姚尧
古代“易子相食”是个残忍的选择,让人悲痛且无奈。而不法无良商家的行为无异于“易粪相食”。
6月30日,2012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在浙江宁波北仑展开争夺。在以1比3不敌欧锦赛冠军土耳其女排后,中国队遭遇总决赛三连败。中国女排只能打上两局左右的好球,其后总会显露疲态——“注意力无法集中”,更是姑娘们的普遍反馈。
追根究底,中国女排主帅俞觉敏给出的答案,让人既吃惊又不免唏嘘,“因为害怕瘦肉精,我们出来比赛都是不敢吃肉的,这回出来三个礼拜,我们直到北仑才好一点,才开始吃肉,这对我们的体力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不是因为比赛频繁,不是因为伤病不断,中国女排的体能问题,居然跟“瘦肉精”这个食品安全的问题扯上了关系。
食品乱象
今年1月19日,体育总局下发“禁肉令”要求运动员禁在外食用猪牛羊肉,各训练基地在未确定肉源安全情况下暂停食肉,国家队居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 “肉食危机”。此前,刘翔家人就曾表示,刘翔因瘦肉精等问题已多年不吃猪肉。
问题关键在于这次由伦敦奥运和运动员引出的瘦肉精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未中断。1997年,香港瘦肉精中毒事件后,农业部开始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即瘦肉精,此后瘦肉精逐步进入人们视野却从未出局。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5年,从大米里检出了石蜡,从火腿里检出了敌敌畏。2006年,从冷冻水产品中检出了福尔马林,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检出了苏丹红。2007年,从食用菌中检出了硫酸铜,从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
到了2011年,“瘦肉精”事件进入集体爆发期,从3月份的全球肉制品巨头“双汇”遭遇瘦肉精门,到8月份的沃尔玛假绿色猪肉,食品安全事故让名牌企业纷纷曝光在公众面前。在“瘦肉精”曝光期间,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层出不穷。而“双汇”被曝光之后,市值曾经瞬间蒸发89亿,虽然损失巨大,但违规成本还是太小。
近些年,癌症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在北京癌症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杀手,虽然恶性肿瘤的发生原因至今未完全明确,但所有研究都表明,环境污染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治病的罪魁祸首。而除去呼吸,人们最直接摄入有害物质的渠道就是食物和水。癌症的高发不得不说是与食物与水遭到污染相关,所以最直接的因素就锁定于公众的一日三餐。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尚未形成,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与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近些年,多部门联合执法针对这些问题出台多项整顿措施,但形势似乎并未出现根本性的转变。眼下,这一矛盾仍在不断考验政府治理“违法企业违法生产”的力度。
问题归集
在我国登记注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44万8000家,其中十个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厂占了80%。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散农太多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三聚氰胺风波为例,他认为是企业经营上“市场型”的盲目扩张与有限的奶源产生矛盾。而没有出问题的三元属于“基地型”,企业有自己充足的奶源,这种形式可以化解风险。所以推动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建设才是解决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1997年,我国已经明令禁止瘦肉精作为饲料添加,但却屡禁不绝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有某些学者将莱克多巴胺(新型瘦肉精)作为盐酸克伦特罗(传统瘦肉精)的完美替代品,认为其毒性远低于盐酸克伦特罗,且代谢非常快,不易检测出来,而事实是莱克多巴胺致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无良学者也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助推者。而有些学者辩称,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然政府监管不利、违法成本过低、消费者本身过分追求低价的心理都难辞其咎。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达15个,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挣的钱远远多于罚的钱,一些企业被罚后还接着违法”,也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
当东莞作坊用化粪池水熬地沟油,当重庆掏粪工掏扒生活残渣提炼地沟油,黑心食品的制造商们在逐利时,每个沉默的旁观者都将付出代价。古代“易子相食”是个残忍的选择,让人悲痛且无奈。而不法无良商家的行为无异于“易粪相食”。“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日前,复旦大学硕士二年级学生吴恒创办的“掷出窗外”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最近这家网站在两小时内出现25000多人次的超负荷流量,甚至一度瘫痪。网站中有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类似于“有毒食品维基百科”,可以方便网友随时搜索食品安全相关问题。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显示着人们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呼声与民意。
解决之道
“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这样令人作呕的场景,就是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100年前的小说《屠场》的片段,描绘的是芝加哥某肉类食品加工厂。
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读到这里时,罗斯福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随后,罗斯福约见了作者辛克莱,并责令美国农业部调查肉联厂的情况。调查的结论是“食品加工的状况令人作呕”。
此后,美国国内肉类食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欧洲削减一半从美国进口的肉制品,美国整个畜牧业陷入一片恐慌。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当年6月美国国会即通过了两部联邦法律:食品和药品法案以及肉类检查法案,并建立了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雏形。
在美国食品安全一百年的发展之路中,还有一本书扮演了重要角色。那就是1962年在《纽约客》连载的《寂静的春天》,书中以扎实的数据和资料,指出人类滥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将会危害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并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作者主张减少化学合成制剂的使用,直接触及了化工巨头的利益,受到了激烈的反对。但肯尼迪总统在国会上讨论了这本书,并授意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对杀虫剂问题展开专门调查。结果,关于杀虫剂潜在危险的警告被确认,一些企业和官僚被起诉,也促成美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
卫生部的一位专家说,我国在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经建立法律共有20多部,近40部行政法规,150多部部门规章。其严厉程度甚至是超过国际水准。特别是前不久,刚刚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了官员的干部考核体系。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对于食物唯美的称颂,“掷出窗外”网上的中国则回到现实。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根据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发布的“2011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在第47位,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依然是巨大的,而政府的责任就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使“掷出窗外”网上的内容变为“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