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高校危机事件,构建和谐校园

2012-04-29何慈欣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6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心理

何慈欣

摘 要: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对高校的危机事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直接面对事件的高校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在危机事件管理中,预防是根本,是危机管理的最佳时机和常态管理。本文从分析高校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入手,根据日常工作经验,提出系列预防措施,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校危机事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220-02

近年来,高校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对高校的危机事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直接面对事件的高校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在高校危机事件管理中,预防是根本,是危机管理的最佳时机和常态管理。防患于未然,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1]本文从分析高校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入手,根据日常工作经验,提出系列措施,为危机事件的预防打下坚实基础。

1 高校危机事件的概念及特征

纵观各种对高校危机事件概念的总结,笔者比较认同黄德祥的观点[2]。高校危机事件,是指高校校园内外发生的突发、意外或紧急的,对学校师生身心造成不安、压力、伤害甚至死亡,且干扰学校正常运作的,学校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根据上述概念,高校危机事件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和危险性。高校危机事件一般由某个偶然原因诱发,虽然存在一定的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其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也超过了高校正常的运行秩序及教职工和学生习惯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

(2)潜在性。一方面高校人员密度大且相对集中,管理相对复杂;另一方面,高校危机事件诱发的原因如心理问题,往往潜伏期长,使危机事件具有潜在性。

(3)敏感性、连锁性及破坏性。大学生思维活跃但不成熟,危机事件极易造成学生恐慌;加上现代信息科技发达,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将迅速扩散,尤其在大学城,危机事件容易由一所高校波及整个大学城,也容易引起新闻媒体、教育行政机关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而其破坏性往往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

2 高校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

高校危机事件的产生一般有如下三方面原因:第一,学校管理出现严重漏洞或工作失误,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包括后勤社会化所带来的诸如物价上涨、安全隐患等原因。第二,现代家庭教育的缺陷造就了大学生人格脆弱。第三,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等外界因素冲击,加上网络传播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容易在心理和思想方面产生较大波动,从而产生危机。

3 高校危机事件的预防

如同生命周期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死亡,都有不同的征兆显现,高校危机事件也不例外。因此,预防,是高校危机事件管理的最佳时机。对辅导员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学生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3.1 加强四大日常教育,预防心理危机事件

心理危机是高校危机事件的重要应激源之一,因此,加强日常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对预防危机事件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可通过讲座、宿舍访谈、个体辅导或校园活动等方式加强以下四大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地完善学生人格及应对危机的能力。

(1)自我意识完善教育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不断地分化、整合与完善。完善的过程通常伴随着迷茫甚至迷失,表现出不知所措、内心空虚、沉迷网络等,易引发危机。因此,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常见的困扰,体验自身变化,悦纳自我,努力调整自己

(2)情緒管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需要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容易产生各种情绪。但我们长期的教育并没有很好地教会学生如何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尽管这些不良情绪不必然导致危机事件,但也是心理危机的应激源之一。因此,辅导员可通过一些心灵课程,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我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状态;面对环境压力与挫折,学会从失败中找原因,总结经验,进而学习与提高,完善自己。

(3)情感关爱教育

情感,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情感关爱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可通过校园活动、体验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形成良好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恋爱中,大方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爱与性的理解,学会处理恋爱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培养爱的能力。

3.2 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构建“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信息沟通网络

(1)善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建立学生“发展动态档案”。

一方面,辅导员可通过文字资料、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倾听学生的声音,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需求;可充分利用QQ、校内网、BBS等等互联网平台,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机制。另一方面,真实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征,构建学生发展动态档案,跟进学生发展的每一步。只有善待学生,切实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是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治本之策。

(2)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密切联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

除依靠辅导员的力量,还需要善用校内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党团学学生干部,尤其是心理委员的作用,他们身处同学中,了解同学需要,能更好地进行信息收集,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要密切联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多角度了解学生动态,减少学生因学业、人生规划等问题引发危机。

(3)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通过电话、邮件或写信的方式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心理状况,同时也帮助家长通过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做好子女的教育。而对于发生危机征兆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学生度过危机。

3.3 建立学生分类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指导工作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容易发生危机事件的学生往往正在或曾经遭遇过一些重大变故,或带有一定的性格特点。如果说上述的信息沟通制度能从“面”上了解学生的情况,那么分类指导则是重点关注危机事件高危人群,只有“点-面”结合,全方位了解学生动态,才可能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将危机事件的“萌芽”掐断。

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以下六类特殊学生群体建立重点关注档案:

(1)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

除通过“奖、勤、助、贷、补、减、免”的资助体系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外,更需要重视学生因长期经济窘迫而产生的自卑、孤僻等思想和心理问题。要深入学生衣、食、住、行各方面,平等尊重学生,拉近彼此距离,让学生感到温暖;要充分肯定学生能力,帮助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

(2)新生群体

大学新生在新鲜感过后,容易出现“理想真空带”和“动力缓冲期”,会因为大学生活的种种变化产生困惑,容易陷入危机。因此,新生入学之初,便应尽快走访约谈,建立彼此关系,摸清情况,建立资料库,逐步筛选出“隐患”,尤其需关注专业调剂的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生活适应困难学生。另一方面,通过系列指导性课程、专题讲座或个体辅导等形式,开展以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建立、重新认识自我为主要内容的新生教育,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

(3)毕业班群体

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许多人生的转变和抉择,遭遇着职业选择的冲突、激烈的就业竞争、与恋人分离的哀伤、对社会适应的焦虑,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情绪焦虑、急躁,可能引起非常规的思想与行为,如打架、自伤等。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毕业生,因为打游戏时遭遇作假对手,拿着酒瓶在宿舍楼“寻仇”,幸亏早发现并及时疏导才不至于酿成恶果。

对此,可通过举办实习、校友讲座等方式,让毕业生提前认识社会,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引导毕业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此外,对于“就业困难户”,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求职辅导,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能力;通过校友网络,积极推荐就业。总之,让学生明白,充分准备,积极求职,总有一个适合的工作岗位。

(4)学习障碍学生

内在而言,学业成绩的重要性与学生无法摆脱学习障碍状况之间产生剧烈冲突,外在而言,长期学业不佳使外界对学生产生消极评价,使此类学生成为值得关注的群体。该群体主要集中在大学二、三年级,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成瘾、内向偏执、情绪抑郁等状况。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由于学业压力而导致的自杀事件便提醒我们关注学习障碍学生的心理问题刻不容缓。

对此,我们必须重建学生学习信心,帮助其分析学业困难的根源,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深入课堂,寻求专业老师的协助,在专业学习方法方式上给予辅导;举行学习交流或帮扶活动,邀请高年级学长分享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5)曾遭遇变故或挫折的学生群体

例如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身体有严重疾病的学生、情感受挫的学生、经常违纪的学生等,因为特殊的成长经历容易使其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对该类学生,辅导员应当让其悦纳自我,树立目标,以人生發展为切入点进行辅导。

(6)其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

一般而言,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发展性的,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个性塑造、品质培养、社会适应等有关,这类问题会随着大学生的成长而自愈,但有少数是障碍性的,或介于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的过渡性问题或边缘性问题,该类学生主要包括四种情况[3]:行为问题、品格障碍、神经症倾向、人格障碍。这类学生通过单纯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难以奏效的,辅导员在识别其状态后,最好转介到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和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情况恶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六类危机事件易感人群并非必然,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身上常常交织着各种群体的问题,所以需要辅导员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全方位了解一个学生,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3.4 定期研讨当前社会热点,了解社会发展形势,识别可能会诱发学生突发事件的社会因素[4]

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经常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并定期集中研讨,交流学习心得,不断提高识别危机事件诱因的能力。此外,在某一学院处理危机事件后,应集体就危机事件处置的方方面面进行沟通交流,提高辅导员对危机事件的防御能力,各学院亦可根据每次危机事件的经验,重新调整评估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更新预案,使之保持良好的预防性和可行性。

危机事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它会随着不同的社会形势而变化,不同种类的危机事件在管理上也会有所不同。但预防始终是根本,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可能将危机事件发生的几率减到最低,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卓思廉.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初探.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2卷第2期.

[2] 王瑜、张涛.中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研究.教育科学.2006年4月.第22卷第2期.

[3] 段鑫星,程靖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二版.P89-90.

[4] 张涛,李志斌.浅谈高校危机事件应对的机制建设.法制与社会,2008,07(下).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