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思品课程资源开发与法制观念培养
2012-04-29张继伯
张继伯
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除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农村法制教育不健全,青少年缺乏对法律的了解,以及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国家新颁布的《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青少年“应该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课程内容中直接包含法制内容的农村思品课程更是应该依据课程内容,结合农村实际,开发思品课程资源,努力做好农村青少年法律知识普及,培养法制观念工作。
本文提出了开发思品课程资源培养农村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层面
1.解放思想,积极探索。
多年的应试教育和一些不合理的学校考评制度致使许多教师更关注教学成果中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对于教材的开发只是一个口号。新课程改革后的各种教材的编排一改以前的条文式编排,思想品德课程因其自身学科的特点更是注重知识的生成。这便要求老师解放思想,转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投身到新课改中,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方法,结合实际状况,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将原本包含在教材中的深层思想挖掘出来。
2.巧妙引导,积极合作。
教师对于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组织、促进、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编排情况,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一些适合农村学校开发,并能积极促进法治教育观念形成的课程,引导同学们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在学生的开发过程中老师需要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对所开发的课程中学生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查阅到的资料,课程开发中的方法步骤,老师都需要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配合作用。在师生相互帮助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掌握法律知识,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3.合理整合,注重生成。
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生成性知识和成果,同学们需要在提交的时候注重科学性,删繁就简,老师也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提交的零散成果合理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成果,使教材的开发更加清晰明了,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不但有利于当下的教学,而且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二、学生层面
1.选好方向,积极探索。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总是在安排课程后才进行,学生忙于应付,难以形成成熟的理解。其实许多时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问题早于课本的设置,而这些正是他们最有兴趣关注的问题。这个时候要是有效地组织他们结合课本提示更深入地探讨,他们就会表现出无比的热情,他们在对这个问题不断地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但能解决心中的疑惑,深刻理解课程内容,而且会带动其他同学关注此事,了解此事。最后形成的成果不但对他们对课程的理解有所加深,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于课程开发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研究自己关心的问题。
2.纵向深入,横向联系。
学生在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以后,可以通过上网、图书馆、走访等各种途径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了解,从而形成自己对所研究问题的看法。在总结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后可以和对相同问题进行研究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相互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正确理解。这样既有利于增强探究问题的能力,又能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成果交流,普及法制。
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对在思品课程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的时候,他们便会有迫切的表达欲望。这个时候要是给他们一个合适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会很踊跃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这类场合可以是思品课题、班级普法活动等。学生的成果汇报不仅会对同学的一种法制宣传,更会是今后自我了解法律知识的动力,影响深远。
三、学校层面
1.提出问题,鼓励开发。
学校在日常的管理中总会遇到各种因为学生对法制意识的淡薄和不了解而引发的问题,例如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索要“保护费”等情况。通常校方会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往往收效不大。如果以学校开发思品课程资源为契机,要求学生积极配合研究,学生们就会很乐意了解此类事件的性质、成因,寻找应对方法,为学校的课程开发做贡献,潜移默化中便会起到一种自我反思的效果。当他们自己认识到其中的危害的时候,他们也会自我教育、改正。
2.开放设施,积极配合。
学校的图书馆、微机室等是学生获取法律信息的主要场所,如果能开放此类场所,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查阅到各种法律问题所需的相关资料,就更有利于他们提高对问题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配合各种学生的研究。例如可以允许学生查阅学校历年的各种有关法律问题的档案,在档案中寻找更贴近学生的有关学校发生的案例,这样学生不但能激发研究的兴趣,而且会认识到自己所做的研究对成长的重要性,提升使命感和成就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的结论也更具有贴近学校生活的教育意义。
3.注重过程,珍视成果。
对于学校而言,形成学生自觉探讨有关自身发展的法律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不管最终结果是不是形成了体统的研究成果,它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法律认识水平。从这个层面上讲,活动的过程本身便很有积极意义。即使学生最后的研究成果微不足道,校方也应表示足够的重视。例如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校报、网络平台等各种宣传媒介上让同学们进行成果展示,并进行鼓励。这样不但是对他们对于法律问题研究的肯定,而且能教育在此问题上存在误解的学生,激发学生对接下来研究的激情,进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法律问题,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最终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校园氛围。这对于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的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学校的法律校园建设同样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益处。
四、社会层面
校外是校内的必要补充。学生培养法律观念,不但需要在学校的时候积极探索,而且应该在平常社会生活中留意身边有关法律问题的处理,参加各种法律活动小组,将已经获得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社会活动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地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努力使自己成为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制青少年。
总之,提高青少年的法制素养不但是法制国家建设的要求,而且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自身需要,利用思品课程开发培养青少年的法制素养绝非上面所述的几个方面就能解决,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交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