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空间理论看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
2012-04-29迟丽娜
迟丽娜
摘要: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美国文学中的黑色幽默。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的形成和理解涉及一系列心理空间的连续的层级结构,在此基础上Fauconnier和Turner创立了概念整合理论。“黑色幽默”旨在以幽默的方式对待怪诞、病态与恐怖,即用幽默的方式解释现实的黑暗。本文选用Joseph Heller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从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分析其黑色幽默空间建构的动态认知过程。
关键词: 心理空间理论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在当代认知语言学领域引起极大反响,其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为后现代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西方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者对于某一领域中关于人、事物和事件的部分知识汇聚起来进行理解和管理的过程。该理论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不停地在建构心理空间。黑色幽默是美国现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Joseph Heller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黑色幽默旨在用幽默、怪诞的方式,借助怪僻的“反英雄”,映射社会问题,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态度与观点。本文从心理空间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真实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建构,在语言、人物和叙事结构等方面解读美国文学的黑色幽默。
一、心理空间理论
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中提出心理空间理论并将其定义为:“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建构的概念包。”(Mental Space,1994)该理论指出,认识和理解某些话语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一系列的富有层次的心理空间建构而成的。现实世界中的事件与状态引发的基础空间是话语建构的开始,伴随着话语的继续开展,便会随之产生不同视角或者是焦点的心理空间。不同层次的基础空间和心理空间都是由空间建构词(space builder)联系起来的。不同的心理空间的内部成分或概念相互对应、相互映射(mapping),从而形成了交错的空间结构。
Fauconnier和Turner将心理空间理论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从而提出了一种更加普遍的认知过程—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在概念整合理论中,概念融合的过程至少涉及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ed space)。认知者有针对性地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匹配并将其映射到融合空间;类属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中所共有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保证映射能正确、顺利地进行;融合空间将输入空间中的匹配信息进行对接,将整个事件融合成一个层级的复杂的过程。下面通过图解进行剖析:概念整合就是指两个输入心理空间I1和I2通过信息的相似性找到彼此之间的结合点,并将两个输入空间的有效信息与融合空间即第三个空间I3匹配起来,由此便形成一个动态解释的复合空间(blended space)。第四个空间I4即类属空间包含一个共有结构,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基础空间和以认知为基础的心理空间实现衔接的关键。这四个心理空间彼此联系,彼此映射和整合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简称CIN),即一个动态模型。(如图1所示)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黑色幽默小说家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通过“反英雄”式扭曲的人物,用戏剧性的叙事方法及隐喻和象征等艺术特征,描写了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黑色幽默作家注重描述社会现实,用荒诞幽默的手法,描绘出了在残酷的社会中,人们渴望摆脱痛苦的生活,又通过自我嘲讽表达在当时情景中的无奈和悲愤。在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
1.语言的心理空间建构
黑色幽默文学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语言上的革新。黑色幽默作家采用诙谐的笔调,冗长复杂的句式,重复含糊的语言,使文章看起来凌乱却又虚幻,给人一种滑稽和突兀的感觉,这些都是“黑色幽默”文学的语言上的显著特点。语言符合的传情达意和黑色幽默文学语言的荒诞无意义,以及隐喻和象征的使用,形成了认知语言学中心理空间理论的两个输入空间,语言功能的传情达意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象征和隐喻。形成了隐喻象征条件下的心理空间,即语言的使用已经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字面意义,而是隐喻现实,讽刺现实。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语言的使用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时采用反语,有时加以夸大,有时插科打诨,让人体会到不同的诙谐和荒诞。如在描写米洛的外貌时,Heller说他“满脸正直”,描写斯克斯考夫和老婆打斗时“赶着老婆满屋兜圈子”,描写尤索林见得里特将军时“光着屁股”。所有怪诞离奇的情节开始还像在讲故事,几经折射后便成为广为接受的事实。现实中的丑恶便是心理空间理论中的以现实为基础的真实空间,人类的无奈,面对现实的无助和挣扎便是建构起来的心理空间,而幽默诙谐的语言,甚至是荒诞的描述,在认知心理空间的建构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架构起了这样的双重空间,被称为空间建构词。
2.人物的心理空间分析
黑色幽默通常描写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人物,借助于他们荒诞可笑的言行举止折射出社会现实的荒诞无奇,以及作者激烈的思想斗争。无论是现实社会中人们正常的言行还是小说中人物的荒诞乖离,滑稽成为心理空间结构中的两个输入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仍然有着相同的结构:“反英雄”式的人物扮演着现实世界的某个角色,也存在着某种的人际关系。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即“反英雄”人物和现实人物构成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元素的相似性决定了两个输入空间中部分元素的相互映射,投射到合成空间。
在描写《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众多的人物时,作者根据其性格的某一侧面进行了夸张的、讽刺的甚至是漫画式的建构,并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进行了象征性的描写。在描写本书的主人公尤索林时,我着重描写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下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尤索林作为荒诞社会的受害者,在那样一个“众人皆醉”的社会想要保留一份清醒,却因为正直和善良被人们看成是疯子,他逐渐感觉到在一个疯狂世界里的心灰意冷和无能为力,最终离开自己的国家去了一个心中的理想国——瑞典,完成了“英雄化”过程,成为了一名“反英雄”。尤索林和当时战争环境下生活的美国平民是空间结构中的两个输入空间,他们相同的际遇便是类属空间中的相似性,最后映射到相同的合成空间,即相同的命运和归宿。
3.叙事结构心理空间建构过程
黑色幽默作品在叙述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反小说”的叙事结构,采用戏剧性的写作手法,凭借象征、比喻、烘托、抽象等一系列的修辞,用喜剧的效果反映悲剧的过程和结局。黑色幽默作品不拘泥于时空的和谐统一,敢于打破时空的限制,把时间相对论和科学幻想结合在一起。叙事的认知过程,即现实空间和小说戏剧性空间的输入,小说中的情节和现实世界拥有类属空间中相似性,最后融合为合成空间,即现实亦如小说,充满了荒诞和无奈。
《第二十二条军规》在结构上没有完整的情节,给人的感觉尽是零星情节的拼接,记叙上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约束,死去的人随着情节发展的需要可以随时回归小说。尤索林夜游罗马街道的一段给人一种神秘荒凉的感觉,却也在冥冥之中预示着末日即将来临。叙事结构的空间建构过程是现实空间输入和故事情节输入不断建立心理空间的过程。荒谬的情节反映了生活的无意义,存在的无意义,这样循环的情节成为失去意义的生活和消失的时间的体现,在合成空间中形成生存世界的无序与荒谬的新认知。
三、结语
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活动。本文借助心理空间理论分析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认知建构过程,为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d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2]Fauconnier,G.,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3]Fauconnier,G.,M.Turner.Concepc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Cognitive Science, 1998.
[4]Fauconnier,G.,Mark Turner. 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A].In A. E. Goldberg (ed.).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C].Standf ord: CSLI Publications, 1996.
[5]曹道根,马玉君.反讽意义的心理空间表[J].人文杂志,2008.
[4]蒋冰清.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概念合成理论和背离与常规理论的互补性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
[7]马小朝.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世界[J].外国文学,1998.
[8]南文等.第二十二条军规[M].上海:上海文学出版社,1981.
[9]周杰.以乱对乱——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技巧[J].辽宁教育学报,1996.
(作者系天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1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