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2012-04-29张枝杰
张枝杰
摘要: 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把握不准,课堂练习少了,学生知识结构衔接不好。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快乐学习的前提。创设“表现情境”、“活动情境”、“交流情境”,让学生在“玩耍”、实际操作、合作探索中体验快乐,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快乐学数学的情感基础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快乐学习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两个字。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鲜明地指出:“我发现J粒子的原因就是兴趣。”说明兴趣对于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我们可以这样做:
1.创设“表现情境”,让学生在“玩耍”快乐中体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营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厌学情绪消失,而且能从“玩耍”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快乐。
小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搜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
3.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快乐。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认识自我、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而新教材所提供的很多现实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都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在教学中经常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真挚的爱,对自己的数学学科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位老师,老师也会乐于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
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快乐学数学的情感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才能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可以旁征博引,从各方面启发诱导学生。如生动、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育智慧,就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求知的信心。最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震动和共鸣。一进入数学课堂,教师与学生就会激起生命的活力,遨游在充满无限智慧和欢乐的数学王国,懂得用“快乐”来教学,使学生产生乐于亲近老师、乐于接受数学教育的快乐情愫,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激励评价学生,拓展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做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你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有想到,你快给我们介绍介绍吧。”……这些话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对于经常犯错的个别学生,我从不冷落和嫌弃,不在办公室大声训斥,而是私底下找他们交谈,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总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乐于参与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