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东六大维度 “把脉”智慧城市

2012-04-29盛雪锋杨新民

中国信息化 2012年14期
关键词:把脉参考值市民

盛雪锋 杨新民

浦东六大维度及相关细分指标,更深入更精准的把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近年来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关注和追捧,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当地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为更好的梳理智慧城市建设内容、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从去年以来,国内陆续发布了一些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率先发布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经过一年左右的持续研究,在1.0版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和试评估,提出了智慧城市评价的六大维度,分别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通过这六大维度及相关细分指标的修改,试图更深入更精准的把脉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政府、社会和市民“三位一体”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和衡量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标准,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衡量和引导意义。因此,在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和具体指标遴选上,不仅要考虑对政府部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还要与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体验感知的各个方面充分对接,从政府推进、社会参与、市民感知等三个方面抽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标;不仅要注重指标的可采集性和可比性,要能可靠方便和科学的采集历史和当前数据,还要实现不同城市和地区问的科学比较。

因此,在进一步修改完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时,围绕政府、社会和市民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以六大维度为核心的三级指标体系,在框架体系上覆盖了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和感知等各层面主体,且严格限制指标总量,力争用最少的指标反映最多的现状;在指标采集上将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充分考虑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实际感受;在指标设计上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对照,并注重具体指标间的相互补充和印证,尽量降低由于个别指标形成的系统性误差。

紧贴建设现状引导未来发展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六大维度不仅在范围上全面考虑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示范应用、产业发展和市民感知,在指标遴选和参考值设定上也尽量体现出考量建设现状和引领未来发展。

维度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从广义而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可以说,一切在智慧城市中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都可以涵盖。但从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而言,我们目前所关注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光纤宽带和无线宽带是国内建设智慧城市(或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核心和基础。包括上海在内的众多城市都将“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定位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功能和基础保障。因此,为科学反映城市基础网络的建设和应用水平,从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接入水平两个角度人手,提出了“家庭光纤可接入率”、“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户均网络接入水平”等指标,摒弃了“平均无线网络接入带宽”、“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等相对重复和难采集的指标。同时,还参考国内外城市网络建设和应用的情况,提出可供智慧城市建设的参考值。如提出“家庭光纤可接入率”、“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都应大于等于99%,即基本实现全覆盖;“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应大于等于30M,这也是国内很多城市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

维度二: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涉及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多方面,是城市居民幸福感和城市管理运行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通行的模式是将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细分为若干专业领域,如“智慧浦东”规划提出要推进建设“政府服务协同工程”等九大示范应用工程,宁波在智慧城市决定中提出了“构建智慧物流体系”等十大应用体系建设。在这种建设框架体系下,我们也充分体现出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对接,按照城市智慧化应用体系的基础框架,分别从智慧化的政府服务、交通管理、医疗体系、环保网络、能源管理、城市安全、教育体系、社区管理等八个方面考量,并在每个领域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可相对全面反映建设应用情况的具体指标。

在指标的设计上,一方面着重体现出和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规划的对接,尽量瞄准当前国内智慧城市正在建设或业内认为未来将重点推动的建设内容,如在智慧化的政务服务中,选取“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比例”和“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并设定其参考值为≥90%和100%,在智慧化的交通管理中,选取“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和“市民交通诱导信息使用率”两个指标,设定参考值分别为≥80%和≥50%,以此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水平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还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趋势,设计了部分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指标,如在智慧化的能源管理中,将“新能源汽车比例”和“建筑物数字节能比例”纳入指标体系中,并分别设定了≥10%和≥30%的参考值;在智慧化的教育体系中,提出了“网络教学比例”,并设定其参考值为≥50%。通过这些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引导性的指标,引导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

维度三: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互相促进和互相依托的关系,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将极大地促进这些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中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鉴于智慧城市所关联的产业经济范围广泛,涉及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等各方面,而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如果将这些产业全部纳入将使得城市间缺乏可比性,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重点考虑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具体考量指标有“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并设定参考值都为≥10%,通过这两个指标,反映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是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企业网站建站率”、“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和“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等三个具体指标,并设定参考值分别为≥90%、≥95%、≥90%。我们认为在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中,以上三个指标可以较好的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水平。

维度四: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

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主要用于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智慧化的生活理念等。作为智慧城市运营和服务的主体,市民自身情况不仅对智慧城市是否能够成功建设具有决定意义,同时,市民行为是否智慧化也是直接反映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最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考虑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水平:

一是市民收入水平。市民收入水平虽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但我们认为,市民收入对城市管理和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很难想像在一个市民收入水平很低的城市能形成智慧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智慧化的市民生活方式。参考上海以及其他地区市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我们提出近阶段智慧城市市民收入的参考值为≥5万元。

二是市民文化科学素养。市民文化科学素养是综合反映市民文化科学素质的指标,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我们认为,市民文化科学素养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我们选取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作为反映市民文化科学素养的指标。结合上海及其他主要城市的情况,我们将此指标参考值设定为≥30%。

三是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网络化生活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在考察智慧城市市民文化科学素养时,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是重要的参考系,尤其是市民上网率和家庭网购比例应成为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的特征性指标,因此将智慧城市下的市民上网率和家庭网购比例都设定为≥60%。

维度五: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

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是市民幸福感的重要体现。智慧城市市民主管感知类指标是对其他非主管感知类指标的重要补充,能更精准、更直观的反映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成效,也是体现出“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采取“抽样调查+主观打分”的形式,从生活的便捷感和生活的安全感两个方面设计指标,得出智慧城市建设在市民心目中的成效情况。

生活的便捷感。主要指市民在出行、就医、办事等各方面的便捷程度。目前我们根据城市发展中的主要关注点——交通、医疗和政府服务等三个方面设计指标,让市民为自身感知中的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城市医疗信息获取便捷度、政府服务信息获取便捷度进行打分,并设定参考值应为≥8分(总分10分)。

生活的安全感。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智慧化程度的满意度。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和交通安全是近年来城市管理运营和市民生活中关注的三大领域。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智慧化的应用系统,尽量保障这三个方面的安全,因此,修改的指标中提出了“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控满意度”、“环境安全信息监控满意度”、“交通安全信息系统满意度”,从市民主管感知的角度反映出城市智慧化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营水平。

维度六: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

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环境营造等。中国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期建设阶段,总体规划设计和环境营造等软环境建设情况将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修改后的指标体系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智慧城市氛围营造两个方面设计了三项具体指标,分别是“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组织领导机制”和“智慧城市论坛会议及培训水平”,通过这三个具体指标,反映出城市软环境实力。

指标体系需要通过实证研究不断完善修正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建设,也需要聚焦式的推进。因此,在考虑智慧城市评价时,在考虑具有可采集性、可比性等基础特性之上,将指标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将部分更具重要意义的指标定性为“核心指标”,将其他指标定性为“一般指标”,并在评价时赋予不同的权重;在评价结果上,更注重当前的发展阶段,将评价结果分为孕育期、孵化期和雏形期三类。

通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杭州市等地区进行了指标采集和试评估,我们认为该指标体系较为真实的反映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和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挖掘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短板问题,如我们发现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市民主观感知仍较为薄弱,这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政府推进层面,不管是宣传推广还是成效显现都还未深入人心;如智慧化能源管理方面普遍得分不高,这显示节能减排的效率或智能电网建设还需加快推进。实证性的试评估是对指标体系的检验,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衡量和指导意义,同时,实证研究也对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修正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和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具,也必须进行相应的不断更新和变化,不仅体系框架要更加完善科学,指标遴选也应更典型高效。只有在发展中不断演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才能真正与时俱进,真正衡量出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和水平,为国内智慧城市创新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把脉参考值市民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给树把脉的人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社会把脉
把脉网络剧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亚高原地区大、小鼠血液指标正常参考值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