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2012-04-29张晓波
张晓波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尽快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形势,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众多的教学理念中,我选择一点来谈谈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如何落实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实行目标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其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刻,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改变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清楚地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点,它的基本要求是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以及可检测性.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将会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教师课后反思中检验学生“学”得怎么样,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二、加强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1.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每位教师在准备一节课之前,可能都会参考一些资料,制定出本节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不仅教学目标要清晰合理,同时讲课教师更要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建立的实质,也要让学生和听课教师明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本课的目标是否全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多元化目标指导下的教学和思想形成过程的活动. 围绕学习内容,全面化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各项目标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数学课程的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其他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整体教学思想仍在延续应试教育的模式,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人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如果数学的学习就是反复的记忆、计算,那么,无论如何也调动不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哪里会有乐趣,没有乐趣怎么会有学习的动力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知识与技能作为一节课的主体,以它为载体,兼顾其他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是相对不变的,而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待人或物的情感与态度却是可以改善和完善的. 所以,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应只以知识的传授作为根本,更应注重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
三、教学中清晰地展示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 新课程改革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 其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学生能否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对学生能够学好数学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一目标的完成我们不应该只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应看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是否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落实.
2. 是否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逐渐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比如在“排列”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得到排列数公式,我先让学生们利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计算了几个简单的排列数,如:根据这几个特殊排列数的共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推理,猜想出一般的排列数公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不但学习了用“猜想”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且经历了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一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并能主动想出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能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能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在一次校内的竞赛课上,有一位教师讲的是“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这一堂课. 引入的时候,他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情境:“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这是一个谚语,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整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那么,是不是三个臭皮匠一定会赢过诸葛亮呢?现在我们给出一些条件,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涨了起来,而且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种教育——重视整体的重要性,还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上教师还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拟定的,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并不是我们预期的那样,会偏离教师课前拟定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调整.这样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是由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有情感的个体组成的,所以,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地按照一种方式去对待这些鲜活的个体,那么,我们最终会收获什么呢?会不会只是一些没有棱角、满脑形式化的机器?
总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研究教学目标,教学中要清晰地展示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在认真学习和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和对教材作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全面地、具体地、合理地、正确地确定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