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因“生态”而美丽
2012-04-29郭红
郭红
特级教师詹明道在《走向数学生态课堂》中说道:“数学生态课堂是以生命教育与教育生态观为基础,以实现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让师生在本真、自然、和谐的环境里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地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课堂. ”可见,走向生态课堂需要我们构建本真自然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实现生命的灵动,需要我们通过师生课堂的智慧对话、精神召唤和生命会晤, 真正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真正促进师生全面、和谐、整体提升.
一、优化自主学习的“软环境”,凸显数学课堂的“生本性”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课堂环境.
在“表面积的变化”一课中,我安排了两个层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变化的规律. 一是探寻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观察27个小方块拼合成一个魔方的动态过程,看到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变了,因为有的面重叠在一起. 接着引导学生碰到难题时可以从简单的情形开始考虑,一起研究了将2个、3个、4个、n个相同正方体拼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然后回过去研究魔方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适度的拓展,提升了变化规律. 二是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体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先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磁带拼成大长方体,得到三种拼法,比较得出拼合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省包装纸. 再小组合作,讨论研究10盒磁带怎样包装更节省纸张. 通过这样一系列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直观思考、合作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提高了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完成了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
二、创设自由对话的“心理场”,凸显数学课堂的“生动性”
在生态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共同创设自由对话的“心理场”,让学生的一切表现因精彩而使课堂变得生动.
教学“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笔算”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教学,就题论题,学生也能掌握除法的笔算法则,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都是三位数,对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需求. 学生们各抒己见,并举出了一些例子进行验证. 在此基础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会是四位数吗?”“除法只能使商越变越小吗?”“如果一位数除四位数,商会是三位数吗?”……学生的问题接二连三,但我都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我稍加点拨指导. 这样一来,师生共同创设了自由对话的“心理场”,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三、搭建感悟成长的“大平台”,凸显数学课堂的“生长性”
生态课堂追求“双赢”,即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是生态课堂背景下教师的一种道德追求与价值取向. 因此,每一节课都是研究对象,都是科研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锻炼自己组织管理、协调课堂能力的机会.
在六年级“可能性”的复习课上,当讨论的话题由“甲、乙两人玩套圈游戏,下面的哪些方法是公平的”拓展到“如果是三个人,用什么方法可以公平地决定谁先套”时,学生自然想到了常用的抽签方法,可有一位学生却令人意外地提出了质疑:“老师,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 当第一个人抽时,他赢的可能性是1/3;可当第二个人抽时,只有两张纸条了,他赢的可能性就是1/2了;最后一个人就没得选择了. ”他头头是道地表述竟让我一时也犯起了迷糊. 带着遗憾,我一下课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最后终于确定了“公平”这一答案,也有了充分的理由. 我由衷地感叹,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靠自己的教学机智,更重要的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他们的灵机一动、“节外生枝”、别出心裁往往可以获得课堂效益与师生生命的整体提升.
总之,生态课堂的形成就像是链,链是一个个环做成的,最终表现出来的是环环相扣,生命不止的循环. 在这个循环系统中,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新的理念化为教学观念,并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行为,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是生态的、美丽的.
(本文系全国“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和谐课堂的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