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创新浅议

2012-04-29袁瑜

科教导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车床电气控制器件

袁瑜

摘要本文根据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培养目标及中职生现状,在讨论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及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针对传统教学内容安排的缺点及教学方法的缺点,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以及对应的教学方法,并介绍了本课程创新之处。

关键词传统教学任务引领理论与实践并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机床电气控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维修技术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石基础。

本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是:(1)低压电器元件应用与检修能力。(2)电器图纸识读能力。(3)普通机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4)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本课程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目标是:(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主动的精神,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初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学问技巧和倾听能力。

当前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不太善于抽象思维,推理能力稍差,但好奇心较强,乐于动手,习惯于直观感觉。基于此,必须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所创新。

1 教学内容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庞杂,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如下顺序排列:(1)普通机床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参数、拆装、维修。(2)机床常用的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组成、线路连接、故障检修。(3)五种典型机床(C6140车床、M7130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卧式铣床、T68卧式镗床)的电气安装。我认为这样安排教学内容有如下缺点:(1)对低压电器、器件依次分门别类侧重原理、结构、参数的详细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学为何用,为何而学,在讲机床常用低压电器过程中最多讲到第五第六个电器时大部份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学习效果不好。(2)对电气控制基本环节的介绍不是从机床控制的需要出发,而是以学习电气控制能做什么为目标,以电动机作为学习对象进行讲授,脱离实际工作任务,学生学完以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践能力较差,也很难学以致用。

针对以上缺点,应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以“任务引领”为核心理念选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机床中实际使用的低压电器、典型线路以及电器线路图的识图等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不按传统顺序类别排列,而是以五种典型机床(C6140车床、M7130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卧式铣床、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安装、维修任务为载体,将其贯穿起来。“任务引领”理念主要特征是:(1)是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内容适用,即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做学一体,即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化分离的局面,以任务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 教学组织安排

根据“任务引领”理念,可将教学内容分解在机床电气安装和机床电气维修二个子学习领域中,每个子学习领域分别以层次难度递进的五种典型机床(C6140车床、M7130磨床、Z3040摇臂钻床、X62W卧式铣床、T68卧式镗床)为载体,将器件知识的学习和读图能力的培养自然地渗透于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以C6140车床为例:

学习情境一:C6140车床的电气安装与调试

任务1:刀架快速移动的电气控制;任务2:主轴的电气控制;任务3:C6140车床电气原理图的识读;任务4:C6140车床电气安装调试。

知识的安排也不是器件、典型线路这样的顺序,每个学习情境它最终是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就是相应机床的电气安装,那么这个安装过程需要有一些必备的知识和拓展知识,

组织教学过程时可针对机床的控制功能,如C6140车床就是针对刀架的快速移动、主轴电机控制这两个环节,把需要的知识和器件的知识融入到其中。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是以机床的各种控制要求和功能的实现为活动单元有针对性的逐渐展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实现机床的该控制要求和功能需要什么器件就有目的地加以引入和介绍,然后让学生进行器件的拆装训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器件工作原理的掌握并为维修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当器件的知识掌握后,老师就接着讲述如何用这些器件组成“刀架快速移动的电气控制”电路图的原理,这样学生既学会电路的原理也学会了电器图纸的识图。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把“刀架快速移动的电气控制”的电路安装起来。“主轴的电气控制”也是这样,先是老师讲述这个控制需要哪些器件,然后让学生动手拆装这些器件,接着老师就讲述用这些器件组成“主轴的电气控制”电路图的原理,最后再让学生动手安装这个电路。这样任务1、任务2就完成了,任务3的完成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在学习任务1、2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它的主要的内容。完成任务4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任务1、任务2的完成必须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最好要有多媒体的地方完成。任务3可以只在一般的教室就可以了。任务4的完成直接在车间完成,就相当于是生产性的实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做到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保证了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不追求或难以实现其内容和时间上的协调一致。这种教学方法有如下不足:(1)没有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难以形成对工作的整体认识,也无法建立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直接联系;(2)教学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学习在人的职业发展中的作用,难以形成高层次的职业能力(如过程性能力);(3)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对单纯的理论学习有较大的困难。针对以上缺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

(1)在器件的教学中采用学、训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讲一个器件时,老师有目的地引入这个器件介绍它的原理,那么同学通过动手拆装可以迅速地、深刻地掌握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典型线路的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亲手连接线路,进一步理解器件的作用,掌握其控制功能,并为整体的安装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是老师在一体化的教室中先讲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所需要的器件、线路的工作原理,接下来同学马上按线路图把线路接出来,那么实现了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3)在机床的安装调试的教学中,采用生产性实习的教学模式,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4)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穿插运用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启发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方法能力同时兼顾社会能力的培养。

4 课程特色与创新

首先了解其特点:(1)突出实用性。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精选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2)强化实践性。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器件拆装、控制电路连接到设备安装,分层次、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通过生产性实习,实现工学一体的密切结合。(3)保持学习的趣味性。以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组织教学过程,细化教学内容,以设备功能为对象实习典型线路,分层次、渐进式引出器件,保持学习过程趣味性、目的性和吸引力。(4)培养能力的多样性。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

本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的课程结构、实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细化教学内容,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2)实现理实一体化、生产性实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当然,以上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方法的实现需要必要的实训实习基地,合适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车床电气控制器件
CW6163B车床在线铣削烧结台车操作实践
车床三爪卡盘找正组合工具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卧式车床整机防护装置的设计
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CM6132型卧式车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
对基于PLC的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分析
旋涂-蒸镀工艺制备红光量子点器件
面向高速应用的GaN基HEMT器件
一种加载集总器件的可调三维周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