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围绕服务与民生的转型
2012-04-29黄征宇
黄征宇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一场围绕服务与民生的电子政务转型发展将在“十二五”期间展开。
三大转变重点
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顾大伟在“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宣贯会上表示,未来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坚持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
所谓三个转变,就是我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上应该实现从过去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政务效能,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在建设方式上,应该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其建设模式也应该从粗放式、离散化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顾大伟表示,要想真正实现上述三个转变,今后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无论是项目建设单位还是项目审批部门都必须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即建设项目的取合和建设内容的选择,应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必须按照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整体要求,以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优化业务应用流程,改革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型。
二是提升信息能力的原则。即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电子政务项目时必须围绕提升四方面的信息能力来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提升处理国计民生重大事务宏观决策能力、提升监测和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能力、提升社会公平普惠水平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提升维护网络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能力等。
三是构建整体系统的原则。即按照五中全会《建议》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本要求,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合理布局。所建的工程,都必须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中的重大问题,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整体性和系统化的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以发挥信息网络化提高多部门协同水平和监测、决策、服务的信息能力的关键作用,从而大幅提升党和政府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效率和效能。
顾大伟还表示,关于三个重点,是指电子政务工程所支撑的业务领域重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电子政务工程的选择重点,是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的,一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信息化能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确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这三个重点。围绕这三个重点,具体安排了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了健康、住房、社保、食品、药品等信息化工程;围绕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安排了金融、价格、能源、信用、安全生产、应急维稳环保、等信息化工程;围绕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安排了行政执法、民主法制、执政能力等信息化工程。
为此,“十二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将按照实现三个转变、遵循三个原则、突出三个重点的总体思路进行建设,以切实发挥工程实效,加速服务政府转型。
加速服务转型
为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型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建设项目:一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二是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包括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文化信息资源库;三是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设施;四是推进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住房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市场价格监管信息化工程、金融监管信息化工程、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应急维稳保障信息化工程、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工程、民主法制建设信息化工程、执政能力建设信息化工程等建设内容。
相关专家表示,现阶段我国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信息化系统需加快建设。发改委要求建成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信息等五大基础资源库,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建成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并推进健康保障、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等1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规划》要求充分保障工程的建设资金和运维经费,列入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预算,国家对中西部给予适当补助,发改委专项资金将起到显著的杠杆作用。
关于基础信息库面向政务和社会开放,“上海模式”获得肯定。《规划》要求五大基础库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即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形成一个基于统一底层数据库的统一平台,决策系统可以贯穿各个部门从而形成政府“ERP”。目前上海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正是基于这个框架,改变传统的各业务条线割裂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得先机,“上海模式”将加快向各地推广。
此外,《规划》要求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建立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保“一卡通”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区域医疗);推动远程医疗试点。“十二五”时期,医改的重心逐步从基层上移到公立医院,涉及到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是利益格局调整的深水区。2009—2011年医改由卫生部主导,卫生部作为业务部门不够强势,因此进展较为缓慢。发改委的深度介入有助于快速理顺利益关系,加快改革进程。
对于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异地结算。“十二五”期间在金保一期工程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建设覆盖乡村社区、实现多险种和跨省区接续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信息系统。现阶段工作重心是加快异地结算系统建设,以及医保对医疗的监管系统。在发改委的牵头下,人社部和卫生部将深入合作,将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信息化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同效应明显。
而《规划》明确表示,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政策推动是煤矿生产安全监控行业的首要驱动要素。自去年年底以来,国家安监局先后发布《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非煤矿山安全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等,对煤矿安全监控设备行业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此次,发改委又将煤矿与非煤矿山生产安全写入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充分表明政府对煤矿/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的极度重视。
建设应急维稳指挥系统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信息化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报送、《预测》预警、分析评估、舆论引导、应急预案智能化联动、预警信息发布、应急通信、应急指挥、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和物资调配、应急处置责任认定等信息能力建设。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新的序幕已经拉开,随着规划的推进和实施,必将开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