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食宰相”谭延闿

2012-04-29刘玲玲

百科知识 2012年15期
关键词:国民政府书法家蒋介石

刘玲玲

谭延闿(1880~1930年),湖南茶陵人,进士出身,三湘才子。武昌起义前,谭延闿曾被选为湖南省咨议局议长,起义后被立宪派推为湖南都督。1922年入孙中山大元帅府,担纲大本营内政部长。因擅长诗法、书法、枪法,人送绰号“谭三法”,其当年与陈三立、谭复生并称“湖湘三公子”。

八面玲珑的国府主席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时期,汪精卫因不满蒋介石专权而离职出国,谭延闿曾代理国民政府主席。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武汉。在汉期间,他既以“左”的面目出现,又向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暗送秋波,真是左右逢源。

宁汉“合流”后,宁、沪(西山会议派)、汉三方于1927年9月中旬组成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适逢蒋介石下野之际,确定了47名国府委员,谭延闿被推为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正式选定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但同时又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军委会为国府最高军政机关,掌管陆海空三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军委会主席,这时已复出并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就顺理成章的大权在握,谭延闿则空挂主席之名。

谭延闿能在国府中占有重要一席,除了其早年出任都督等经历外,还在于他所依恃的军事实力。谭原有嫡系部队第2军,还有国民党元老程潜的第6军和与其相近的朱培德第3军的支持。可今非昔比,这一切已被蒋桂联手削弱殆尽。程潜的第6军不复存在,朱培德的第3军因分共而势力大加削弱,其本人也倒向蒋介石,与湘军分道扬镳。他一手创建的第2军虽为亲信鲁涤平所控,但因分共元气大伤,已无往日锐气,加之内部何键与鲁涤平暗中较劲,自毁家门。如此情势,使得谭延闿无以争锋,只能奉行调和路线,“和”为上策。

谭延闿素以八面玲珑著称,在国府主席任上,严守“三不主义”:即一不负责,重大事情概由蒋介石或他人处理;二不建言,绝不轻易表态,你们若是非议,我三缄其口,若是点头首肯,我则附和赞同;三是不得罪人,遇事绕行,做“好好先生”。开国府会议时,他只是主持一下,宣布议程,随后便作壁上观,闭目养神,直至散会走人。1928年,全国“统一”在望,蒋介石踌躇满志。谭延闿很识相,拱手让出国民政府主席一职,转任行政院长,专心做他的“伴食宰相”。

谭延闿纵横政坛几十年,在强权政治时代,他学会了用“混”字来规避风险,藉以明哲保身。除此之外,胡汉民还送给他一个“和”字妙诀。他说:“谭先生在我们工作中,不仅如随便配合的甘草,而且是配合之后,能使我们的工作发生伟大的效能……这一点,凡属于中央政府的同志,一定已有深切的认识。”谭延闿做人的要诀即信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作为一个十足的和事佬,他一方面自谦,另一方面调和他人,故有“药中甘草”之誉。

跟随谭延闿多年的厨师曹荩臣在谭死后,请人替他给谭作了一幅挽联:“趋庭退食忆当年,公子来时,我亦同尝甘苦味;海国烹鲜非两事,先生去矣,谁识调和鼎鼐心。”非常形象地概述了谭在官场善用中庸之道的手段。在党争的非常时期,谁都需要像谭延闿这样人缘极佳的“甘草先生”,他与各党各派均无嫌隙,可居间调和,以维系党内稳定。

有人赞,必有人骂。谭延闿50岁生日时,湖南的张冥飞写了一副祝寿序文,其中就有“茶陵谭氏,喝绍兴酒,打太极拳,写几笔严嵩之字,做一生冯道之官”,极尽嘲讽挖苦之言,经报纸登载,传播甚广。辱骂党国政要,怕是没好果子吃,许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谭延闿非但没发脾气,还特意发请柬相邀张冥飞赴宴,这大大出人意料。与会时,谭延闿以上宾之礼相待,并直言:“足下,你是我的好朋友,当今没人不恭维我,足下独敢骂我,实在难得……湖南有足下这样的文才,延闿不知,深为抱歉!行政院已无适当职务位置给足下,只有四百月俸的参议,暂时望屈就。”次日,一纸“参议”聘书就送达张冥飞。这令张冥飞动容,立即写信回复谭延闿称:“士献箴,古有之;公大度,今所无”,并道歉申谢,将聘书退还。事后,张冥飞逢人便说:“谭公真是宰相肚里好撑船。”谭延闿就是这样与人为善,故能获得众人支持,立官场于不败之地。就做人而言,谭延闿颇具美德,但他身为高官,无甚作为,难为社会之福。

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谭延闿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在当时是“学颜第一人”。谭延闿的楷书与前辈相比,更有苍劲雄浑之致。民初书法家少时习颜体十之八九,但大多借唐楷入门后即转向北碑,安心在唐楷阵营内以求大成的屈指可数,即使在任国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期间,他仍练笔甚勤。这一孜孜不倦使谭延闿的成功显得格外突出,民国至今,写颜字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

南京中山陵墓门前立着一块奉安纪念碑,“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中山先生于此”15个大字即出自他的手笔。黄埔军校原军校大门已毁于战火,现校门由南海舰队1965年重修,军校大门既没有华丽装饰,也没有石雕玉琢,只有“陆军军官学校”校名横匾十分醒目,这几个大字也是谭延闿的手笔。他的楷书,一笔不苟;他的行书,恣肆飘逸。自当上国府主席后,他的字身价倍增,“行情”猛涨,国民政府、行政院及所属许多院部的招牌都是他的墨迹。而许多达官贵人、名店名厂,都以能得到谭延闿所赐墨宝而荣耀,蒋介石对他的字也极为欣赏。

相关链接:

我们常说的民国四大书法家,其实应为国民党四大书法家。自民国以来,在国民党内身居要职,在书法艺术上同时也有极高造诣之人有不少,其中尤以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行书)最为突出,此四人的政治地位很高,书法成就也足以与当时最优秀的书法家相媲美,并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

享有盛名的“谭家菜”

谭延闿“好吃”是出了名的,且多有精研,被冠以“美食家”之称。他的吃是有品位的,真所谓“吃得不是佳肴,而是感觉”。谭延闿的御用大厨曹荩臣,绰号“曹四”,这个矮小的瘦老头是地道的湖湘人,时人戏称其为谭的“副官”。曹四最拿手的菜是做鱼翅、鲍鱼、豆腐等,他烧的菜口味正宗,这与“美食家”之主人有极大关系。曹大厨烧好菜端上,总是站在谭延闿身后,看着谭把菜放入口中,等候他品尝后的评价。谭延闿会对刀功、火候、咸淡、酥硬等一一讲评。根据谭的意见,曹四再逐一改进,教学相长,终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谭家私房菜在当时是名气在外。每到晚上,谭家的那张特大的八仙桌就不闲着,总是高朋满座。谭延闿乃国府要人,谭家大厨曹四自然也爆得大名,党国要人纷纷前往谭宅,一品谭府菜。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负责该路督办的东北耆宿莫德惠到南京汇报经过,耳闻曹四大名,故提出要请他做一桌鱼翅全席。曹四做好后,包括蒋介石都来赴宴。这一桌吃得是回味无穷,连蒋介石都直言,以后有重要的国宴,一定请曹大厨去露一手,领略一下舌尖上的文化。

谭延闿作为行政院长,公务繁忙,不能动不动就领着一帮食客去家中品尝美食。于是,他与另一位湘籍老乡共同投资,开设了一家名为“曲园”的湘菜馆,并亲自题写了店面招牌。他又特地从长沙请来两位名厨,其中一位叫胡少怀,有“天下第一勺”之称。从此,除了原有的几大菜系之外,又多了一道响当当的湖湘菜!谭延闿还自制了食谱,其中有几道菜属于谭氏“专利”,享有盛名,称为“谭家菜”,成为湘菜和官府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谭延闿也成为大家公认的“湘菜鼻祖”。

谭延闿饱尝口福,毫无节制,吃坏了身体,医生曾多次劝他多吃蔬菜,但如风过耳。他曾言:“我以前已经吃错喝错,何必现在戒它,反令我痛苦呢?”据说,有一位医生曾下这样的诊断,说谭延闿将来驾鹤西去,不是因脑溢血就是半身不遂而逝。谭延闿告知胡汉民,并称,如果任由自己选择,他希望“从速而去”。1930年9月21日午饭,曹四又准备了一桌鱼翅大餐,不曾想到,这成了谭延闿“最后的晚餐”。当天,谭便突发脑溢血,次日撒手人寰。

身后事极尽哀荣

谭延闿的身后事,极尽哀荣。蒋介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3天,停止娱乐活动3天,给予治丧费1万元,并在国府礼堂致祭3天。其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国葬,蒋介石亲自执绋主祭。国民政府为他选择了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之地修建陵墓,这里风水之好、气势之宏,仅次于中山陵。

盖棺定论,蒋介石撰写的挽联给予谭延闿高度评价:“持颠扶危,一片赤心在党国;忧时痛世,百万同志哭先生。”胡汉民的挽联则入木三分:“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在眼中。”

其实,谭延闿自有为政之道和做人原则,兼具封建文人的狂傲和取财有道的传统观念。他虽名极隆盛,但其弟谭泽闿并没有沾光,兄长未曾为他谋得一官半职,全靠自己在南京卖字画为生。

【责任编辑】王凯

猜你喜欢

国民政府书法家蒋介石
书法家周如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都市生命统计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国民政府的直接税改革
书法家·谢 锐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国民政府内特大间谍集团破获记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