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加工实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2-04-29杨小华李立
杨小华 李立
摘要: 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在设计、组织、实施等存在诸多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工作时,观念与态度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作者针对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就传统的实训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采用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并对企业化管理模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现在做得很累,都独立做了,工资还是实习的钱……其实我都不想做了,这数控太累了……”有位同学在毕业实习的周记中这样写道。数控技术人才的紧缺,曾使数控技术专业极为热门,全国各地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成为高职招生中的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如今,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办学已经有些年头,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像浙江这样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的甚众。从学生弃专业转行的高峰时间段来看,绝大多数是在毕业实习结束后。一些学生在毕业实习时,经过制造类企业一线工作的洗礼,动摇了心中的早时树立的专业目标。几年来,数控技术专业办学一直强调数控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在技能方面的“零对接”,以解决社会上数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却没考虑到技能对接的问题:一线的工作辛苦劳累,薪金低,工作时间长,不少学生走出校门一时难以适应制造业的就业环境。如何留住数控相关专业毕业生能效力于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而不使学生一进入企业实习即被企业的管理所吓倒,学校的教学必须承担起怎样的职责,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两年来,为力求与企业在管理上实现对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一个适应企业的缓冲过渡期,我们对高职数控加工实训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原有的组织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从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看,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数控技能的培养。
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有预言认为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国内数控机床包括高档数控机床的用量剧增,对掌握有良好应用型高级数控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数控技术专业的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得以发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制造业大量需要数控人才。正因如此,各学校普遍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要面对的是企业的具体情况。
2.从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目的看,技能训练是教学的唯一。
加工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重要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确实,只有经过本环节的锤炼,学生才能很好地具有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的实际技能。但是,一直以来实训教学只强调技能,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尽可能地与企业的要求接轨。为此,各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大手笔置办数控硬件设备、实训设备,从高档的生产型数控机床、昂贵的数控刀具到实训用的铝合金、原钢等原材料。学生实训的学业评价指标只有一个——技能水平。
3.从实训指导教师的工作看,只关注实训技能教学任务的完成。
实训指导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数控技能的培养,罗列包括编程、加工、测量、刀具、装夹等的各种技能点,教学过程中仅仅把握学生技能点的掌握进度、掌握情况,以教学任务完成为主要工作。
4.学生对实训教学的认识不足,主观能动性弱,不能很好地在实训中锻炼自己能吃苦耐劳、专于技能、能献身专业的精神。
“80后”、“90后”的年轻学生在吃苦方面有欠缺,他们更希望自己能收入较高,能“体面就业”。毕业生招聘会上,就有数控专业学生对企业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要加班,不要夜班,宿舍要有免费网络。”处于制造业一线的企业,所接订单的生产任务的时间性要求高,况且订单的突然性强,工作的辛苦是自然的事。
二、数控加工实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尝试
1.把数控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前瞻性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在企业中,因技能性强,操作使用的设备档次高,从事数控工作的人员在企业一线人员中的地位也高,在外行人看来是很体面的工作。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考虑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了解专业的前景,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把个人的前途与专业结合在一起。
在新生入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让学生了解员工职业晋升的路径,并通过优秀校友的经历,使同学们认识到,踏踏实实从底层干起是晋升的基本条件。
2.认识实施实训教学的“新员工”入职教育。
实训伊始,实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以企业化管理为模式的实训教学,做好“新员工”的入职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入职教育的内容包括:模拟介绍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的产值规模、企业产品(展柜)、企业文化(勤奋、敬业、合作、创新等)、薪资(考核)、请假制度、交接日工作移交(岗位轮转)、工量具领还、必要的礼仪与规范、安全制度等。通过入职教育,要强调如下几点。
一是对待工作要摆正心态,放下身段,要学技能,更要锻炼情商。要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决胜千里。要在企业里得到重视,除了要有熟练的技能,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二是要培养有融入“企业”之心,把自己看成是机器的主人,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从学校管理的意义上说,这些规矩是有强制性的。但企业可不是如此,制定制度是为了使企业能高效地运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项规章制度都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不要对企业的某一项不合自己心意要求的条款耿耿于怀。
3.实施6S管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6S管理是一个企业加强质量保证,追求质量完美,创造舒适工作环境的管理方法。它是现代企业现场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其内容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为了使实训工作现场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场景与氛围具有一致性,实现工作场景的迁移,我们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工作引入6S管理,在6S环境氛围中展开实训教学,使6S活动达到始于素养、终于素养的成效。
为实施6S管理,师生进行角色扮演,由实训中心主任担任厂长,指导老师担任车间主任,部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班组长,其他学生为员工,并有学生兼任质检等岗位,使6S深入心中。
一是组建厂部与车间,厂部与各车间均要求严格按6S方案管理。深入持久地加强宣传,多指导帮助,使每位“员工”具备6S素养。
二是制定6S管理评比措施进行强化管理。各车间各机床间开展6S管理评比,评比表格在大厅张榜公布,以促进相互提高。
三是成立车间6S管理组。在车间主任指导下,由班组长带头对6S管理进行检查、督促,保证6S管理的成果。
4.建立有“仿真”效果的“薪酬”考核制度。
薪酬对工作有强大的吸引力,改革技能考核与考勤结合的考核方式,代之以“企业薪金”方式的考核。“企业薪金”由“基本工资”、“计件工资”、“质量工资”等多项内容构成,最后以薪金折算成加工实训的评定成绩。
“基本工资”组成要素为6S管理执行评价、礼仪、出勤等。在6S管理中要求做好生产现场的“整理”、“清扫”等,做到工具箱内工具、刀具、量具等摆放规范,工作区域分工明确,工量具使用后及时归位,等等。通过班组长的监督、评定考核,使生产现场在整理以后的规范得以持续保持,保证每天生产现场的清扫作为一种标准化活动。
“计件工资”是以额定的工时内“员工”完成工件要求的进度率作为计件工资的计薪方法。这里计件非单纯意义上的工件数量。通过计件促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抓紧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不拖沓。
“质量工资”是对产品完工后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由员工自己、质检员、班组长、车间主任进行,发现问题,持续改进。
三、对数控加工实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1.实训指导老师现场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实训指导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数控加工理论知识丰富,但企业现场管理经验少。因此,除给实训指导老师提供技能提升的机会外,应鼓励他们参与企业实践,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进行锻炼,提升生产现场管理能力,更好地开展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教学实训工作。
2.“仿真薪酬”的考核办法如何得到深化。
企业的薪酬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学校教学中最终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则是分数,分数最终兑换成“薪金”,“薪金”中的各组分占比如何分配,使得优良中及格的比例分布更为合理还值得探讨。
3.如何真正使学生投入于“员工”的角色。
学校仿真的环境一天下来也就工作6小时,与企业的8小时甚至10小时以上的高强度真实工作环境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在企业上班,作为员工身份的学生,再苦再累他也不好当场表现出来,只能是在工作之余发牢骚或最后选择走人。但在学校,他们定位认识是首先我是学生,然后才是“员工”,有时工件的工期管理紧了,几天下来身体累了,部分学生就会厌倦,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就易下降。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如何让新生从进校开始就有面对工作压力等的思想准备,做好吃苦的准备,做到能吃苦、肯吃苦。
四、结语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促使学生以“员工”角色参与到实训教学中,仿真生产企业工作环境的新型的实训教学组织形式。经过两年多在数控加工实训中应用探索,我们从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化管理的实践教学及其考核等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指导与开展机械制造类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活动提供了参考案例。
参考文献:
[1]横店集团东磁公司.管理制度手册,2006.9.
[2]王丽荣.高职实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1.10.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编号Yb09131,课题名称:高职制造类专业实训教学企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