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色人文两相高 法典艺技一章妙

2012-04-29拙父

投资与理财 2012年18期
关键词:麦积山佛教艺术

拙父

一处自然景观内容非常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地方,对于旅行者来说是一处福地,是一种神往。若此地并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典藏丰厚且特色独具,对于旅游者来说,无疑就是心中天堂。若要为此地设计并制作一枚旅游章牌,我敢保证,没有哪位雕塑家会轻易应诺。因为要把太多的内容在一枚小小的铜章中反映出来,要把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集中在一起展示,还要特色突出,让人一眼望去便知是何地何物,确实非一般的艺术制作能够胜任的。因此,朱熙华的作品——大铜章《麦积山》就格外引人入胜。

笔者在西北工作多年,数次到麦积山游历,也阅读过不少关于麦积山的书籍,但将大铜章《麦积山》执于掌中,细细品味,仔细观赏时,却依然被深深吸引并强烈地为其艺术魅力所震撼。

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五代·《玉堂闲话》)。麦积山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唐开元二十二年,当地发生地震,崖面中间部分塌毁,现东崖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荟萃了后秦、西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被著名的雕塑大师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当你步入麦积山前,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塑造像便会迎面而至,中间一尊佛(高达15米)淡定睿肃,左右两侧菩萨侍立,笑容优雅,顷刻间你会心生敬意与亲近。抬头而望,但见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周围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野花茂草,郁郁葱葱,千山万壑,重峦叠嶂,云雾团团,松涛阵阵,麦积烟雨胜景犹似仙境,远处寺庙中的梵乐似有似无随风而至,游人无不陶醉其中。

如此气势恢宏的景观,如此宏大奇伟的建筑,如此博大久远的佛教洞窟群,且看朱熙华如何表现。

大铜章正面浮雕所展现的麦积山,并没有采取通常艺术家表现佛山圣地的仰视角度,因为在此处任何一个角度的仰视,都无法全面反映麦积山独特的地貌与风韵。它是采用了倾斜一定角度的鸟瞰,将麦积山孤峰巨石的特点及周围群山环抱,松桧成林,溪流泉石尽收眼底;将东崖西崖194个摩崖洞窟、崖阁、摩崖佛龛、山楼走廊,甚至一般游人不好抵达的山顶五级阿育王宝塔全部呈现。天地之间,白云之上,七只仙鹤正飞舞而翔。麦积山,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就这样写实写意地全景呈现出来。其视角之妙,立意之巧,构图之精,让人叹服。

麦积山既然是佛教著名石窟,仅有以上刀笔显然还是不够的。麦积山石窟确实保留了许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方面,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塑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教故事,是佛教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在中国佛教从传入到发扬光大的过程中,与中土文化的融合是不二法门,此中亦留下了许多典籍。

朱熙华设计雕塑的《麦积山》大铜章的背面,不仅展示了他在大铜章雕塑艺术方面的极高造诣,也表现出了他在佛教学养方面深厚的功底。背面居中的图案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133窟10号造像碑,此碑制作于北魏景明年以后,即6世纪前半叶。其内容丰富,题材深具代表性。碑正中上端刻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中段刻交脚米勒菩萨像,下段刻释迦说法像,以及下段右侧的文殊维摩对问图,虽然题材均源自汉译佛典,而图像的创意却是中途发源的。二佛并坐图,题材源自《妙法莲华经》,但追寻印度和中亚成经的原始发源地,都未见此类似造像。二佛并坐的题材盛行,应是和北魏皇室宫廷政权有着微妙关系。由于文成帝崩于和平六年(公元465年),献帝继位6年后又由孝文帝继位。二位皇帝继位时,均年幼,由文成帝的皇后冯氏主政,一直到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后薨逝为止,前后二十五年间,冯氏始终是北魏政权的主导者。冯氏奉佛,北魏以佛教为国教。佛像碑中的二佛并坐的遗制,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有二主的历史。而造像碑的上段、中段的左右两侧,则依释迦世尊一生中重要故事情节,分别雕刻了燃灯授记、乘象入胎、九龙灌顶、树下思维、断发出家、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等。这些是佛教经典,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石碑及青铜佛像一再重复制做。因此,独一无二地融合了这些许内容的10号碑,便在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方面具有极其宝贵的学术价值。朱熙华选其作为章牌的中心内容的理由,无疑是十分充足的。

麦积山在四大佛教洞窟的艺术比较中以泥塑见长。有别于其他地方泥塑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它把感染力提到统率一切的高度,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创作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朱熙华选191龛外两侧交脚菩萨雕像侧面像,以背相向对中心石碑呈拱卫状,形成了《麦积山》大铜章背面构图的第一层面。

麦积山西崖石窟中的127窟(万佛堂)是非常特别的。127窟是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后的功德窟,她生前有过经营,死后由其子武都王戊完成。虽说佛教壁画或绘画艺术发展到西魏时期仍处在初期阶段,尚未完全成熟,但127窟的壁画技法却十分成熟,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的表现,均处理得和谐统一,着色上也显得丰富多彩,又不失相互照应之美,画面结构恢宏大度,且每一幅画都疏密有致,动感极强,情节表现得活灵活现。朱熙华将其正壁龛中石佛项光中央那朵大莲花及左右两侧相向向上而飞、各奏乐器的12伎乐飞天人和卷涡莲花中莲花生小佛的壁画,用浮雕形式设计制做成大铜章背面构图的第二层面。第三层面则是万佛堂中数块石碑层层密刻的千佛小佛像的相向对列。大铜章背面构图整体呈对称布置,细看却又各不相同,既满足了佛教造像绘画的格局对称制式要求,又反映出麦积山洞窟造像绘画突破佛教戒律,高度重视艺术感染力,追求生活灵动的艺术特点。其佛法精要,选材经典,造像精妙,让观赏者不忍释手。

朱熙华对大铜章最后一道工序——着色,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做到了一丝不苟,匠心独到。两面的光源点都选定为正前的斜上方,但由于雕刻构图的视角不同,章牌正面看去就是俯视,背面看去却是仰视,正面俯视可一览麦积山全貌,背面仰视则摆正了信众与佛的关系,因此观赏者在观赏正背面时,心态也是高低有别的。着色只有黑与金色两种,光之所及,金碧辉煌,使得浮雕的二度空间增加了纵深感,浮雕的细部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大铜章的质感与历史感更加强烈,宗教的图腾更具神圣感。

大铜章《麦积山》执玩在手,但它厚重的分量却会在你心头。

猜你喜欢

麦积山佛教艺术
油画《麦积山》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佛教艺术
纸的艺术
麦积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麦积山石窟第123窟造像服饰研究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