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适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12-04-29张娟华钱伟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7期
关键词:适性儿童学校

张娟华 钱伟

“适性”是指适合儿童的天性和学生的个性,所谓“适性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育即适性发展”,这是我们对于“适性教育”的基本解读。

一、适性德育的开展

适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追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主要理念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体现了适性教育的道德性,其前提是尊重学生,含义也是丰富的,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内在尊严,意味着师生的人格平等,意味着无限地相信学生,意味着对儿童个人世界的尊重,意味着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等等,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是扭曲的教育。二是研究学生。研究学生体现了适性教育的实践性,是教育得以展开的基础。教育必须“目中有人”,只有研究学生,才能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背景,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研究学生的学习结果,当然,这种“结果”既包括知识的收获、技能的掌握,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形成。三是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体现了适性教育的目标性,是教育的落脚点。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基于合格”的而不是“统一规格”的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而不是“统一水平”的提高,是各有不同而不是“人人如此”的成长,是学生的行为举止、兴趣特长、学业成绩、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

1.实行年级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制定并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并加强学生乘车和饮食安全管理。着眼于细节,重在对环境卫生、文明行为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积极开展人性教育,加强对善良和智慧等品性的涵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博大的慈悲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

2.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深化。调整班主任的设置,加强德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努力探索班主任队伍专业化道路。创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促进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3.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我校地处交通枢纽重镇,是吴江市交通安全情境教育基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交通安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德育的品牌。目前,我们编印了校本教材《交通安全你我他》,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教师开展辅导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从生命教育的角度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室的辅导功能,努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将学生行为规范细化为礼仪、卫生、就餐、做操、上课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并把评选的过程转化为教育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养成教育的主体。我们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周周评、课堂常规管理先进班和特色“苹果娃”的评比活动。各班在校级评比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开展相应的评比活动,使得我们的评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探索适合学生的评价机制。顺应孩子的天性,是一种理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目的;启迪孩子的灵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才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所以,我们努力把握儿童的心理,基于学校的实际,确定把“平安、健康、美丽、聪明和快乐”作为学生发展的共性追求。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学生激励表彰机制的改革,深化特色娃的评选,开展红苹果和金苹果特色娃的评比活动,使得每一名学生学有目标、迅速成长。

6.加强德育资源的利用。积极联合家庭、社区等德育团体,充分发挥家委会、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等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充分挖掘校园环境育人的功效,使学生在幽雅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获得情感的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适性课程的开发

“适性教育”相关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的“因材施教”、道家哲学的顺应天性、王守仁的“顺导性情”以及卢梭的关于教育必须尊重儿童天性的论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等等,都与“适性教育”有着相同、相通或相近的理念。从实践来看,目前各校追求的“个性教育”、“为每个儿童设计课程”、“差异教育”等实践也都包含着“适性教育”的内核。我们认为,这些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核心在于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往往体现在教育对象的群体特征与个体特征两个方面。所以,我们所谓的“适性”,既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即儿童作为儿童的群体特征,“把孩子看作孩子”,把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区分开来,更要适合学生的个性,即儿童作为“这一个”的个体特征,把“具体的教育”与“普遍的教育”区分开来。无视儿童性的教育与无视个体性的教育都不是适性的教育。建立“适性课程”是我们实施“适性教育”的重要举措,这既是新课程改革形势的要求,也是我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为吴江市AAA级特色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的办学强势项目,体育又是学校重要的办学亮点,与此相关的课程雏形已经形成。“十五”期间,我们在“做实基础课程”、“做强特色课程”与“开发生本课程”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适性课程”的校本开发,是我校“十一五”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继续聚集特色,完善特色课程,服务于学生发展,是我校建立适性课程的方向。

1.我们在省级课题“当代小学生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深入实施的基础上,积极申报苏州市、吴江市两级科研课题“在适性教育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观察研究”、“生本课堂教学的研究”、“新时期小学生激励表彰机制研究”和“加强小学学生社团活动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一线的学科教师还积极申报了30个年度课题,希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强化并落实课程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健全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建设一支数量可观的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拥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科研课题,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使我校适性课程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2.在适性教育理念下,我们突出课程内容的意义与价值,从学生的发展和本地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在艺术、体育、诗歌与交通教育等方面形成有着本校特征的系列特色教材,逐步在核心课程中寻找切入点,建立校本课程体系。继续以整合的理念,深化艺术、体育、交通和诗歌教育,并且在制度上成为常态,在价值上着力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1)艺术教育。学校致力于艺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培训、学习等路径让年轻的艺术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校园环境力求有较好的艺术氛围,学校网站上开设学生艺术展示的专门网页。注重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寻求新亮点和发展点。尝试学科与其他特色整合,寻求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艺术素养。

(2)体育。学校确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严格落实“五严精神”和“三项规定”,把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放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的健康指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抓好全员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搞好业余训练,确保足球、乒乓、门球以及田径等项目继续在全市领先。

(3)交通教育。我校是吴江市交通安全情境教育基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品牌。目前,我们编印了校本教材《交通安全你我他》,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教师开展辅导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进一步探索交通安全教育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诗歌教育。为改善小学生的读写生活,探索“适性教育”的新途径,我校全面、深入、扎实地开展了诗歌教育。经过三年的实践,诗歌教育已经深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心中,并形成了学校的一项教育特色,“诗意校园”初步形成。我们编印了校本教材《莺湖诗报》、《乐乐的诗》等,在完成诗歌校本教材编辑的基础上,我们将坚持诗歌吟诵活动与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诗歌吟诵活动与跳皮筋、踢毽子等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普及活动,如举办“我给诗歌配画”比赛、诗歌专题手抄报评比、诗歌主题中队会、诗歌书法比赛、红诗诵读比赛、迎新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建立诗歌教育评比制度,每年面向全体小学生进行“小诗人”和“明星习诗班”的评选,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适性课堂的观察

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是顺应天性。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因此,我们理应关注学生的天性、特征、需求,尊重他们,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精神上更加自由快活地发展。其次是启迪灵性。灵性与生俱来,更多的属于一种生存智慧,教育可能无法培养灵性,却可以启迪灵性。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条件与机会,而不是用太多的教条和权威扼杀他们的灵性。第三是发展个性。个性发展教育,就是尊重、鼓励和发展个体独特性和优势的教育。教育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潜在的个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即所谓的“因性施教”。第四是完善人性。“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否具有向善、行善、扬善的人性,直接关系着他的思想定位、社会价值和人生走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的人性,用人性善的光辉照亮理想、温暖生活、美化社会。我们认为“顺应天性”是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启迪灵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性”是教育的目标与指向,三者的目标也有着各自的重点,有着不同层次的追求,在教育工作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实施。

我们的“适性教育”基于对学生的观察。从2006年开始,学校在市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了课堂观察研究。我们把“适性教育”建立在日常的教学与研究之中,把“课堂观察”作为实施“适性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使“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每一个教学日中,落实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中。

2006年10月,我们开始了以“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为主题进行的首次课堂观察,之后,把主题进行到底,坚持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学校成立了观察活动小组,先后分别组织了跟踪观察、骨干教师观察、自我观察、教研组观察、志愿者观察活动,到现在已经延伸到各教研组长自行组织的组内观察。观察的主题,从首次的“学习投入状态”到“教师提问”、“教师评价”等,经历了多次的观察,教师们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有的老师开始撰写观察日记,持续地记录、跟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教师们正在从“现象研究”深入到“关于对象的现象研究”,正在从“外在研究”发展为“探询内心世界的研究”。

课堂观察活动的开展,使教研组活动内容更贴近教师的教学研究,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每周二下午的学科集体备课,各年级组常常围绕组内教师的课堂观察进行观察后的分析与研讨。它改变了以往教研组内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法,不再套一些专业化的语言,也不是简单地打一个评价的分数,而是直面课堂教学的问题及现象的本身,做出自己的分析。教研围绕教育教学这一重点展开,激活了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智慧,变原来的形式化的走过场为现在的人人有话讲,个个会分析的“真研究”,真正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改进与行动的跟进。

四、适性文化的营造

适性教育追求教育本身的“天性”,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一是回归儿童。我们的教育常常把孩子当作成人,常常忘记儿童的心理特征,忘记儿童是一个“成长中的人”,而不是“已经成长了的人”。这种“成长中的人”具有主动性,不是被动的成长,而是自主建构的成长;又具有成长性,不是“已经成长了”,而是“正在成长中”;不是“过去时”或“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这种处于“正在成长中”的具体主动性和成长性的儿童,有儿童的心理特征,有儿童的行为特征,漠视这种“儿童性”的教育必定是残酷的教育,是有违教育伦理的教育。二是回归生活。强调教育必须“存于生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是一种“活生生的教育”。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经验与体验,从儿童的经验与体验出发,通过教育来丰富儿童的经验与体验。远离儿童的经验世界,漠视儿童的体验过程,必定是“非适性”的教育。三是回归个体。教育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必须面对每一个人。“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都是一片广阔空间,回归个体,也许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但这种理想境界,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所在,离开了“个体”的教育,必定是有违科学精神与教育道德的教育。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好的教育场,形成润物无声的校园特色文化。我校在适性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努力将校园建成一个温馨家园、生态公园、文化乐园。

1.营造温馨家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的温馨,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场所、食堂、过道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室等等都是为他们而精心设计,让他们所喜欢,为他们所接受,让一切教育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现,让所有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建设生态公园。学校现有的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40%,我们还美化花坛,增加花卉品种,让校园时时充满生机,学生在四季都能感受花的温馨,草的和谐。我们顺应学生的心理,设置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将在校园东侧建设“闲趣园”,在操场西侧设立“野趣林”,安放石桌、石凳,在教学楼间设置学校“小小气象站”,在学校的各个角落设立可分类回收的垃圾箱等等。

3.构建文化乐园。以现代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教育理念的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校园文化的创新。

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地方特色,突出亲近学生、主导成长的思想,形成环境优美、格调高雅、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特色,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美丽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一是确定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楼名、路名和广场名。二是建设开放式的适性教育展厅,反映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展示办学成果。三是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以“心理辅导课”为形式的团体性发展性辅导,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四是精心做好包括学校莺湖诗社等专用教室的环境布置,体现学科教学个性化。五是办好12个宣传大橱窗,适时布置主题性教育图片,或展示能够体现学生灵性与个性的优秀作品。六是进一步提高标准,把学校网站建设成学校对外宣传的阵地和社会了解学校的窗口。七是建设师生书画展室,展示学校多年来艺术教育的成果,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在花坛中间,设置以诗歌为内容、以书法大家作品为形式的大理石板,营造更多的艺术味与书卷气。八是完善走廊文化,在教学楼的各个楼层建设文化长廊,规划主题墙面,反映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进一步彰显学校的特色。

加强学校节日文化建设。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能力、经验、兴趣与需要出发,以高度尊重学生为教育伦理,以细心研究学生为教育原则,以充分发展学生为教育目标,积极建设节日文化。每年5月为“艺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艺术特长的舞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每年5月25日为“交通安全宣传日”,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每年9月到10月为“读书节”,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培养读书习惯,构建书香校园。每年11月到第二年的3月为“体育节”,开展田径运动会、长跑、踢毽、跳绳等各种传统体育项目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获得锻炼提高;每年12月为“科技节”,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学幻想画创作比赛及金钥匙科技大赛、航模比赛、劳技制作比赛等活动。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得到儿童。追求适性教育是一种永恒的事业,需要巨大的努力与不懈的探索,但我们相信,在这样的万里征途中,我们也会收获巨大的幸福与无尽的快乐。

(张娟华、钱伟,吴江市平望实验小学,215200)

猜你喜欢

适性儿童学校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建设探讨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讨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