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为什么难以变成安静的国家?

2012-04-29许锡良

领导文萃 2012年17期
关键词:杜威外表宁静

许锡良

我曾经对这个问题有过一篇小文章来尝试着回答过。这篇小文章叫《中国人说话的声音为什么特别大?》,此篇小文是从美国杜威《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得到启示的。因为杜威说,如果一个民族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分析与讲理的习惯,那么,一切的行为及权威只能靠大声来保证,而且需要大声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你在这样的群体中生存,只能靠声音洪亮,并且气势汹汹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仍然显示的是人的原始野性的一面。也就是未进入现代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智慧的程度远远不够才会有的结果。

比如,非洲草原上,各种动物在争斗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嗓门提高,表现出极大的吼叫声,以便壮威,吓退对方。一个民族如果嗓门总是太大,而且嘈杂不安,是否仍然也有这种动物的原始根本特征在这里呢?这一切我只能做一种逻辑上的猜测,真正的结论要等到人类学家去实地考察,并且做实验才可能会得到比较科学可靠的结论。

不过,我的这种猜测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要不然杜威就不会想到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缺乏就会表现出靠大声来壮胆取胜。想起著名学者黎鸣先生专门研究过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的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严重缺乏逻辑,而且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习惯非常不足,以此来验证应该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中国人喜欢热闹,害怕寂寞,因此,才有过年过节鞭炮齐鸣、焰火四射的现象。连喝个酒也要把猜拳的喝令声弄得震耳欲聋,仿佛不这样,生活就没有意义似的。

我这次去日本考察,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国家。所以,我特别有感触,提出中国要先变成一个安静的国家,安静才会理性,安静才会想出好办法、好对策,安静才能蓄积力量,涵养智慧,变通改革,开出新路。但是,外表的安静一定是有内心的灵魂的安宁与之相配才会有的。内心里躁动不安,也肯定容易在外表上表现出来,而内心灵魂的安宁才是一个社会变成安静的根本原因。

从一个国家的安静,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上,我们其实可以读出它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核。不要以为让一个浮躁的、嘈杂的国家变得安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如果能够在一百年之内变得安静,我以为,这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那时就说明中国人已经有了强大而充实的内心世界。

中国与日本的差别,不是单个指标所能够说明的。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在起作用。这种综合性的东西,是一个整体,而且时时处处在以一种整体的力量出现。这种力量的教育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它使你花很少的个人力气就可以获得非常惊人的效果。比如认真工作的习惯与遵守公共规则与法律的意识,在日本并不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只要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自然容易获得这样的品质。有时这样的品质,人家一个清洁工或者汽车司机就会自然拥有的,而我们的一个大学教授与之相比还有遥远的差距。比如敬业精神,比如那种平等意识,再比如那样心中有他人的潜意识。我做点自我反省,我与为我们开了一个星期旅游车的司机及宾馆里的清洁工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的。

我常想,我们一谈到日本,谈到他们的先进与发达,我们就会想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就会想到先向日本学习,然后发达了再来报仇。我想其实这仍然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思维。

我不是把别的国家想象得太好,但是,我以为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国与国的关系也是一样的,这就是要首先想到平等相待。即使富强了,发达了,也仍然要想到平等相待。当然要想得到别人的平等相待,首先要有相当的实力。学习的对象要选择最优秀的,但是,与人相处却要有安静、平等的心态。

至少,我在日本体会到就是这样的。现在日本人自然不会也无需向中国人学习,但是,作为一个中国的旅游者,感受到日本人却没有因为日本比中国人富裕与发达而表露出歧视的态度,相反他们对任何人都是十分礼貌、热情与周到的。这样的一个民族反而是令人感觉可敬可畏的。

一个人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外表是宁静的、坦然而自信的,外在的嘈杂其实是内心浮躁的表现。没有内心和谐与宁静,就不可能会有外面世界的和谐与宁静。

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并不需要靠嘈杂的声音向外界虚张声势,以显示自己的存在。

(摘自《经典美文》)

猜你喜欢

杜威外表宁静
宁静之宅
《巷口的宁静》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低调外表下的大惊喜 Rosso Fiorentino Pienza
让我们摇起橹来
绝世武功的奥秘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外表并不重要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
杜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