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市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
2012-04-29陈鑫
陈鑫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的主力军。解决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宿迁市范围内的528名曾经外出务工现在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从他们的基本情况分析和融入城市遇到的障碍两个大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对策,以积极改善他们的现状。
关键词:宿迁市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247-02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群体自然的代际交替和城乡之间以及城乡各自内部之间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登记为农村户籍而在城镇就业的人群,年龄在16—30岁之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温家宝指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我们针对宿迁市,以“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为主体,分类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并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1 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宿迁市城市发展较其他城市相对落后,城市规模不大,属于三线城市。考虑到宿迁市的特殊情况——本地人口不多,我们把返乡定义为返回故乡,返回宿迁市以避免理解上的误区。通过宿迁市社保局我们了解,截止2010年底共有4000多名新生代农民工返回宿迁。
1.1 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在宿迁市农民工群体中占重要地位
宿迁市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据宿迁市统计局数据,2010年宿迁市农村劳动力总量达220万,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09万占重要比例,在这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居多数,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绝对主力。至2011年为止,宿迁市政府已采取诸如:“春风行动”招聘系列的活动,吸引了近55万人返乡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宿迁市的城镇化建设。
1.2 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情况呈新特征
自从宿迁市、县联动举办类似“春风行动”招聘系列活动之后,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少数再度外出务工,近几年,宿迁把“抓工业促就业,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职责,经过努力,宿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从5年前的几百家增加到目前的近2500家。从2007年10月起,全市首次实现了劳动力“内转”超过“外输”。从我们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有56.2%的农民工不会再外出务工,只有4.5%的人一定会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比例明显下降。
1.3 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总体上呈女性多于男性分布,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
从调查中可知,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女性大于男性,女性占56.2%,男性为43.8%。婚姻状况是未婚52.3%大于已婚47.2%,这说明许多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多指女性),由于无法解决恋爱、结婚、生育、子女上学甚至思念家乡这一系列重要人生问题而返回故土,也就是说返乡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中大部分是无法他们务工的城市很好的融合,从而选择返回故乡。
1.4 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在调查的返乡人群中,我们发现49.4%的人文化水平为初中,高中水平31.8%,大专及以上的学历仅13.1%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高了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绝对水平还是比较低,文化水平不高也是促成这批新生代农民工。
2 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有哪些障碍
经过我们的深入调查,根据相关的信息与政策我们分析出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关键在以下四个方面。即社会政策环境、企业工作环境、社会保障情况与业余生活消费,下面我们将从此四个方面描述调查的结果。
2.1 社会政策方面
中央发展改革委员会曾指出:统筹城乡就是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①,孔泾源发言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解决了吃饭问题,但仅仅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没有解决发展的问题,发展的问题是全要素,要享有全要素权利和以全要素权利做排场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孔泾源强调,农民工的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城乡问题,若处理不好是政治问题甚至是社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给农民工一些供他生存发展适应的制度保障,让他们融入到城市里来。温家宝称要推动户籍改革,让部分农民工融入城市。温家宝还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的农民工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主要是:第一,他们许多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也就是说没有生产资料;第二,他们长期在城市生活,对农业生产也不熟悉;第三,他们许多人没有解决户籍问题,因此,他们的恋爱、结婚,以致将来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温家宝表示,如果说最症结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当然,他们希望多到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享有同城市人们一样的福利待遇、生活条件,这是最根本的。②
江苏省出台新政策,所有企业为农民工办职工医保③,同时出台政策要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撑起“保护伞”。宿迁市2011年由市县联合举办“春风行动”。
招聘系列活动55万人返乡并在家乡端上了“饭碗”。我们不难发现从中央到江苏省乃至宿迁市,整体的大环境是支持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行为。
从宿迁市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长度来看在本地工作了2-3年的占多数,说明本地的一些政策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由于宿迁市特殊的人口情况,为了辅助那些家人在此地,为了生际不得不外出务工的人口,宿迁市政府采取的“春风行动”等活动赢得了近55万人德回巢,通过增加规模企业的岗位,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可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操作流程,更快更好的融入工作,找到归属感,提高工作效率。(如图1)
在获得就业渠道这方面(如图1),虽然宿迁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就业渠道不够宽阔。很多返乡新生代农民工都是靠朋友亲戚介绍的,这样缩小了找工作的路径,阻碍了许多有天赋的人才,同时减少了很多人才专才的使用空间,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广告找到的工作,这样限制了很多人能力的发挥,即所招的工作不一定适合本人,从而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就在当前有近55万人返乡务工的良好趋势下,许多企业称依然缺少劳动力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加大招聘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对本岗位的高位分析确定需要的人才进行配对,这样不仅可以招聘到理想的人才,还可以为许多应聘者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当前就业需求的压力,促进宿迁市城镇化建设发展。
2.2 企业工作环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们对企业的融合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这关系到他们是否拥有良好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二者也是他们对城市融合的奠基。(1)在人际关系调查中我们看出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在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是满意的,总体指数占66.5%,但是研究发现其中一般和非常满意的基数比率相差较大,一般为97.7%,非常满意为31.8%,两者差异较大表明返乡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完全的融入企业,与企业的冲突与距离还没达到我们所预想的目标。
(2)在工资待遇调查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大部分的农民工对企业的工资待遇的良好持一般的态度,也就是说在工资待遇上,企业遵守国家的有关工资待遇的政策还是良好的,就新生代农民工自己来说,在宿迁市对于这个待遇他们还是满意的。
(3)对于受尊重程度,90.9%的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是达到一般满意程度,但也有近10%的人对此不满意,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不满意的人主要体现在对他们学历和经验的歧视,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督促企业加强培训并给予教育消除歧视思想,并给予这部分人鼓励,助其摆脱思想负担。
(4)在调查分析中,我们把劳动时间和工作环境两个直方图放在一起,可以看到在基本满意和一般的专栏里两者的比例是差不多,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新生代农民工们对于企业的软环境的融合度是满意的,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于上传下达的关于法律法规的融合是适当的,在这两个方面的融合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们的城市融合。从劳动时间和工作环境看新生代农民工是融合的。
(5)在休假制度上研究发现,许多农民工对此持不太满意的状态,融合情况不佳。许多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反映太短的休息时间无法让他们有良好的恢复时间,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压力大,心情不好,总与周围的邻居甚至家人起争执,整个气氛有时会比较紧张,在这种环境下,邻里之间接触过少,导致无法融合,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企业的员工没有很好的休假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企业只是得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长远的发展,员工对此的融合情况不够满意表示员工对此制度产生厌烦感甚至厌恶感,如果不好好处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大的问题甚至可能是罢工,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改善此种状态,加大融合。
2.3 生活消费方面
为我们展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宿迁市的生活融合情况的比重,从第一个条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每月的消费在500至1000元之间,我们宿迁市的最低工资水平是每月670元,小时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5.4元,从这个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水平还是不够高,只能维持自身的生活,而且是简单的水平,从此,可以分析出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水平上不够融入城市的水平。再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时间的利用,发现大部分的农民工选择在家看电视或购物,选择购物的人也只是在商店看看而不是选择买,在宿迁市这个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发达的城市,这些农民工的融合情况是如此的差,可想在别的城市会是怎样的情况。除了吃穿以外,新生代农民工们的消费主要在住房方面,这不仅与现在飞涨的房价有关,还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低下有关。面对这些问题,宿迁市还是需要加大力度解决这些问题,积极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水平上与城市的融合。
2.4 社会保障方面
通过对宿迁市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出他们的参保情况,参保率达到92.6%。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了63.6%、73.3%、61.4%。企业对于住房公积金的补贴只占到我们调查总数的1.7%,这个比例是非常少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农民工无法很好融入本土城市的原因之一。现在越来越高昂的房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买不起房子,更别提农民工了,但是如果有了住房公积金,对于他们以后买房子将会更有利,并且企业为员工提供住房公积金可以使员工对于这份工作保持稳定性,农民工对于能够融入城市、留在城市也有更大的信心。
《劳动合同是法》是我国企业强制执行的旨在约束劳方与资方关系的法律,而在职的工人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有87.5%,还有12.5%的人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形式是以固定劳动合同为主,所占的比例达到63.5%。。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劳动的法律法规,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因财务状况而拖欠职工工资,不得无故克扣职工工资。
3 返乡新生代农民工的对策研究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为返乡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夯实经济基石。此外,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城市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新型产业需要相对较高的产业工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缺乏一技之长,但他们本身学习愿望强烈,87.16%的人表示希望通过学习技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并且有7.87%的人正在学习某项技能。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帮助该群体职进行职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将短期适应性培训与技术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全日制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设置农民工感兴趣大、市场急需的专业和内容,供农民工自主选择,自由安排。
3.2 构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集交流的社区桥梁
Gordon Allport在他经典的接触理论中指出,以群体接触的方式来减少偏见,需要具体四个充分条件:第一,基于共同目标的合作性相互依赖;第二,群体必须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接触;第三,群体间接触必须是那些可能增加相互熟悉的接触;第四,对这种群体间的接触要有制度性的支持。比如,充分发挥居委会这个城市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吸收农民工加入居委会的”干部“队伍,是农民工有自己的代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社区党建工作等等。
3.3 通过重新分类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名词
农民工已经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在工厂工作并以薪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这些人不能在成为“农民工”,而应该称为“工人”,并享受工人所享受的一切工资、劳保待遇。同时更应该从精神上彻底解放他们,取消“农民工”的称谓。从去年3月份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央已经在着力创造条件,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之中,力争早日让“农民工”成为历史名词。
参考文献
[1] 蔡新会,蔡会明.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与迁移、就业、收入关系实证证明.农业经济,2008年第5期.
[2] 贺雪峰,袁松,宋丽娜.农民工返乡研究,第一版.
[3] 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研究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4] 蔡禾,刘林平,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