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下一个十年
2012-04-29易珏
易珏
城镇化将带动消费能力的产生与GDP的增长。
9月2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与厦门大学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12年秋季预测报告。报告认为,2012年下半年,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下行压力。进入2012年,中国经济继续逐季回落,上半年GDP累计增速为7.8%,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的半年增速。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着非常明显的下滑,过去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的两个行业,即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这今年上半年同比都有明显的下滑态势,特别房地产行业,受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下降近10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的降低使得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首次下降低于50%,拉动GDP的增长率三个百分点,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另一个原因是,受欧洲经济的不确定性提高,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明显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告诉记者,这一轮经济下滑有几个特点,“一是,外部因素的欧洲经济衰退已经终极化,由此引发了中国出口七月份同比增长仅为1%,更重要的是随着政府刺激的退出,导致政府的有关投资减少,加上房地产限购限贷,去泡沫,去杠杆,导致了经济趋势性下滑。二是,原来主导中国增长的传统要素,人口红利,高投资等等一些工业化的因素,而新的增长要素还在培育当中,所以遇到潜在经济增长的台阶式下降。”
“保八”的路径
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依旧带来了不安。杨瑞龙认为,中国经济患上了速度依赖症本身说法并不准确。中国经济对速度的依赖并不是来源于观念上的喜好,而是我们选择了这种发展模式,即高速度、低工资,高就业。很多经济社会的问题需要靠一个较快的增速去解决。
结构的转型非一日之功,因此需要维持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进行。这也就是“保八”的现实意义。
厦门大学的报告指出,若宏观经济当局继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再次降息0.25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全年保持14%左右的增速,同时,辅之以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则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可维持在8.01%的水平,居民物价指数(CPI)将回落至2.9%的较低水平。
根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的模型预测,如果推出2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今年GDP可以增长8.25%,跟基本模型相比,GDP增速可以提高0.24个百分点,明年GDP拉动作用继续增强,但这个程度却有限。
2万亿除了拉动GDP以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今年CPI有可能比基本模型预测的2.9个百分点高,要上升到超过3%,明年CPI有可能上升到4.29%。
因此,报告建议,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是,进行适度微调,若在四季度适当降息25个基点,2012年GDP将实现8.01%的增长。未来政策的重点将转向深化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重视挖掘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不适宜再推出大规模经济扩张政策。
不改的升势
温州出口企业近几年来的空心化问题已经折射出我国出口增长的瓶颈。出口的GDP贡献率已于上半年由正转负已经在警示出口的困境。作为拉动宏观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形势的破解并不比投资、消费容易。
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的确在加重出口制造企业的成本负担,但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外需的萎缩是重要因素,而这一现象已经持续4-5年。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的增速为-0.4%,美国在剩下的季度,经济增速也不会有明显反弹。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李文溥告诉本刊记者:“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美元过度供给,人民币长期汇率上升是必然的。日本已经提供了一个例子。”
在李文溥看来,很多经济学家将购买力平价作为计算方法,得出人民币被低估的结论,有失偏颇。购买力平价是以世界平均价格为参照,但主要产量由发达国家提供,这涉及到统计学上的权数问题。这就是说,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等于按发达国家的价格来算。用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法测算的结果差距明显,所以如果用购买力平价算,发展中国家的GDP要翻2-3倍,因为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按照发达国家的价格去加权计算。因此,发达国家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定会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币值,而汇率法一定程度上会低估。真实合理的汇率一定在两者之间。而随着经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接近发达国家,汇率越接近购买力平价的测算结果。
报告指出,由于进出口速度的减缓,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有可能小幅度贬值,年底1美元兑换6.34元人民币,到明年出口开始恢复,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态势会有恢复。人民币的长期升值也在倒逼低端的加工制造企业转型,要么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要么转向内需市场。
消费新军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指出,尽管投资与出口的同比增速出现回落,但居民消费出现了稳定的增长。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得益于,城乡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与物价水平的回落以及结构性减税的成效显现。2012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08.5元,实际增长9.7%;农村人均现金收入4283.4元,实际增长12.4%。
上半年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4.5%,贡献率提高到57.7%;贡献率分别比2010年和2011年同期高出22.6和10.2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龚敏预计,从消费增长的情况来看,收入的增长还将持续,这就能保证消费的增长在全年可以实现,如果按照不变价计算居民消费总额可以实现8.3%的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可以达到14%的增长。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长刘树成看来,消费的作用的确在增加,但这个消费的增加不是趋势性的,是一种周期性变化。从中期看,加大消费占比的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刘树成告诉记者,将消费作用增强变为趋势,突破口在于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消费升级。根据新世纪这十年的观察,消费率的上升曲线跟城镇化率上升曲线的相关度达94%。因此,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大大提高消费。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城镇化率的速度不像前十年处于加速阶段,每年1.3个点的增长,可能明年回落到0.8,但依然强劲,在此过程中将带动消费能力的产生与GDP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