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研究
2012-04-29洪锦泉
洪锦泉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校大学生创业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在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支持与创业平台的构造等外界因素入手,而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优势进行创业以及如何利用有利条件进行创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条件为出发点,根据其难点与盲点,并对大学生不同的创业模式进行探讨,对在校大学生更好、更积极、更有效地创业提出建议。
1 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当前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初衷各异:首先是自身的创业兴趣、提升能力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其次是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的需要;再次是减轻家庭经济困难的需要,当然还有从众心理等。与在校大学生创业目的虽不尽相同,但在校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并且能从行动上实践着自身的创业理想。高校内跳蚤市场活跃,大学生自当老板在学校周围开实体店,利用网络媒体开虚拟店,同时关注各种论坛中的创业版、留言版并积极留言,利用微博等新兴平台为自己的商店作宣传等,正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体现。虽然创业规模不大,但却有一定的创业收获。
2 在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尽管大学生在学期间已具创业意识,并能为之努力实践。但是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典范并不多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只能小规模地进行尝试,而且大部分创业坚持时间不长。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在校大学生虽然已具体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所拥有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知识掌握较好,但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对于非本专业的知识了解甚少。而大学生创业不仅仅需要本专业的知识,而且需要有关创业与管理的综合知识,更侧重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在校大学生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业思考较少,对自身在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了解不足,不清楚创业步骤,对如何有效融资、创业地点的选择、创业宣传策划、管理与经营策略、财务管理等问题的综合考虑较少,因而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有些盲从。
第二,应用知识能力不强。大学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盲目性,忽视自己所学的知识,主要是根据平时经验或感觉进行创业,大学学习经历与所具有的知识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使得大学生的创业与非大学生在知识上的创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对问题的判断力、视角敏锐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能力特点在创业中的应用很少。同时由于在校大学生的自由时间、社会经验、启动资金等方面处于劣势,不懂得合理应用自己所掌握知识进行创业,因此创业成功率较低。
第三,创业方向不明确。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从众行为较多,而且主要是从事服务性创业,而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创业相对涉及较少,特别是一些工科方向的同学在进行创业时基本没有考虑利用好自身专业的特点与技术优势。目前,大学生创业方向主要是局限于一些资金投资相对较少、见效快的行业。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创业长期规划,创业又受季节、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不知如何进行创业风险规避,导致大学生创业可能经常发生变化,也使创业经常受挫。
第四,创业心理不够成熟。由于在校大学生在创业中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较大,社会阅历较浅,同时由于自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大学生创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压力来临时,由于抗压能力不强、心理不够成熟,受到挫折时容易造成创业的持续性不强。同时,有些大学生的创业只是突然心血来潮,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
3 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根据上面所述,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扬长避短。
第一,发挥优势,调研环境。在校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等特点,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业前对创业环境与创业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创业条件及机遇,并通过文献阅读、已取得的知识积累等条件,借鉴前人创业经验及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与创业模式。
第二,加强团队协作。大学生创业仅靠单枪匹马取得成功比较困难。但是每位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及能力特点不一样,掌握的优势资源也各异,可以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特点,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进行创业。同时,采取团队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创业,团队各成员可以相互支持,包括技术与精神上的支持;遇到困难时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来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扩大创业渠道与途径。当前,大学生创业形式主要有两种:实体店与虚拟店。实体店一般是为在学校周围租下店面进行创业。而虚拟店是采取网络平台进行创业,主要是通过淘宝网、同城网及其他网络平台进行商品拍卖。如果采取创新手段,例如采用实体店与虚拟店的结合,在实体店上做好营销,同时扩大宣传,在虚拟店上赢得口碑,即可畅通销售渠道,又可减少因实体店面大小与地理位置等造成的不利。
第四,加强创业指导。大学生对于如何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与已具备的知识体系进行创业的能力较弱。因此高校可针对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困难开设创业指导课,帮助有创业意向与兴趣的大学生进行创业,也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的培养进行指导。相关的专业课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指导,根据自身经历,引导大学生如何应用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业。
第五,高校创设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离不开创业环境的支持,特别是高校的支持。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试验平台。当前高校中跳蚤市场就是大学生创业体验基地。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制定更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政策,并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引导大学生通过创业体验总结不足,不断丰富自身经验。
4 大学生创业模式
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个人创业与合作创业。所谓个人创业,是指大学生自己进行投资、经营、管理的创业;合作创业,是指两个以上的大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创业。不同的创业模式,应该采取不同的创业策略才能取得效果。
第一,个人创业模式。个人创业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风险性也较大。个人创业要求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在校大学生还处于学习的阶段,课余时间相对有限,若在创业的精力投入过多,可能会影响学习。因此,个人需要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与条件,利用自身拥有的丰富人脉进行创业。同时,个人创业还要尽可能规避风险,这就要求个人对当前创业形势与前景较为敏锐地进行分析与预判,在进行决策前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若采取实体店的形式创业,创业者则可以在把握大局的情况下,以勤工助学的形式,邀请同学一起创业。若利用网络平台,采取虚拟店的形式,则需要创业者要学会拥有较为固定的货源,扩大宣传,畅通渠道。
第二,合作创业。与个人创业模式相比,合作创业要求每个合作者投入资金较少,每个投资者的风险性较低。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成员所具有的资源,群策群力。而合作形式既可以采用资金合作,又可采用技术合作。文科生、理科生与工科生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造成了不同学科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特点。与大学生创业时,可以先形成工作团队,分工合作。特别是在进行知识创业时,根据团队中每位成员的特点与特长分配工作,如请有外面工作与兼职经历的同学,外出接洽业务,而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进行创业创作,沟通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营销渠道的开拓。明确的分工合作可以使创业事半功倍。但在进行合作创业时必须要注意,由于每位同学的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因各自投入资金的多少、分工职责、合作机制、创业精神等产生矛盾。因此必须尽早就存在分歧的问题上采取协商沟通的方式给予及时解决。
5 总结
当前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成为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关键。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专业化水平较高、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优势,利用较为宽松创业环境,打破传统小商贩的创业模式,扩大创业渠道与途径,为创业经验的积累及更好地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12.
[2]宋沛军.建设和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探索[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2):60-62.
[3]龚丽,谢丽芸.大学生创业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青年探索会,2009(3):68-72.
[4]邱南南,李文明.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对策的实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74-77.
[5]陈郁青,吴克锦.大学生网上创业的实证研究——以扬州地区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40-44.
[6]林志强,祁琳.知识失业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5):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