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也疯狂
2012-04-29张兴军
张兴军
疯狂的地租引领着疯狂的建设,商机尽显的同时也潜藏着疯狂过后的代价。这是一种良性的商业繁荣,还是泡沫催生下的虚幻之舞?目前尚无定论。
DTZ戴德梁行的一份第二季度报告,或者可以诠释北京写字楼市场的现况。该报告显示,北京非核心商业圈平均租金则环比上涨了3.21%达到236.73元(37.58美元)每月每平方米。而东长安街、建国门商圈租金达到286.16元(45.42美元)每月每平方米,环比增长3.02%。
尽管与去年50%左右的疯狂增长相比已有所缓和,但国内一线城市中心区的高昂租金,在国际上已处名列前茅的位置。
撤离
与租金高涨相伴随的,是众多跨国公司、IT企业选择从CBD区域频繁撤离。大概是从去年底,包括英特尔中国公司、甲骨文和路透社等跨国公司与机构,纷纷选择将办公地撤离CBD,过去门可罗雀的上地、通州、石景山等区域,成了这些跨国公司的首选。要知道作为北京最大的黄金商圈,CBD过去可是财富500强大部分驻京公司的扎堆之地。
租金上涨,是众多跨国企业撤出CBD的一个重要诱因。高纬环球最新发布的《2012全球最贵写字楼排行榜》显示,2011年北京CBD顶级写字楼以130美元/平方英尺/年的高价,跃居全球第五位、亚太第三位。该租金同比增长75%,是2011年全球写字楼租金增长最快城市,比涨幅排名第二的莫斯科高出34个百分点。
需求与供给高度不平衡的状态将加速写字楼和配套设施市场的繁荣。DTZ戴德梁行研究部的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北京市场新增供应量仅为246400平方米,导致其于今年上半年末期在所有城市中,总体空置率最低,仅为2.45%。
相关报告预测,在租金需求强劲、供应量有限的情况下,北京的优质写字楼租金增幅居全国首位,至2012年上半年末按年增长46.8%,租金水平紧逼上海。
此外,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在CBD、东二环、金融街等核心商业圈,由于新增供应有限,加上国企、央企通常更倾向于整体持有甲级写字楼而不公开租赁,使得这个市场长期供需紧张,租金上涨势头强劲。考量五百强企业的撤离CBD,成本均是首要因素。
一位北京东方新天地的服装旗舰店店员向本刊记者透露,该店月租金就达20多万,全年两百多万的租金远超营业利润多倍。类似这种以推广为目的的亏本赚吆喝,是常见的情况。
经历了去年租金火箭式的攀升后的北京,目前来看租金上涨趋势略有和缓,但距离理性还有不小的空间。
商机
几家欢乐几家愁,当众多国内外商户因租金而“败退”之时,商业地产的巨头似乎迎来了切切实实的春天。过去的8月,对于微博名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而言,却并不轻松,因为其公司住宅的市场销售数据并不足以让股东满意。
今年上半年,由于没有新完工项目导致结算面积减少,SOHO中国营业额和净利润仅实现12.22亿元和6.13亿元,同比下降均超过50%,核心纯利更是可怜的2.32亿元。销量与利润的下滑,一定程度上源于房地产对于住宅市场的调控。这也为潘石屹在应对销量与利润的难看数据时,决定转型只租不卖的商业地产模式提供了注脚。
“经过反复的分析、测算,我们公司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告别散售,持有北京、上海有价值的物业。转型后,SOHO中国将拥有北京、上海大量优质地段办公商业物业,还将是上海外滩上最大的业主。三年后,公司的盈利将主要来源于租金收入,五年后,现有150万平方米物业的租金年收入将超过40亿人民币。”8月中旬,潘石屹的这样一条微博正式向外界宣告,SOHO中国将告别以往的散售模式,从“开发—销售”转向“开发—自持”。若此番战略如果得以实施,意味着SOHO中国将成为北京、上海优质商业物业的最大拥有者,同时还将成为上海外滩上最大的业主。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潘石屹聚焦商业地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事实上,早在2011年,很多房地产公司在市场上出售土地或已建成的商业物业。而SOHO中国就已经展开了收购行为,其收购总金额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年度收购金额最高纪录。这些新收购的土地或项目都集中在上海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的区域。
事实上,在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北京,建国门、大望路、朝阳门和三里屯一带,都有潘石屹旗下SOHO中国的影子,其商业物业的积累已经颇为客观。据悉。未来SOHO中国将在北京和上海持有办公楼和商业物业150万平方米,5年后现有物业的年租金收入将超过40亿元。转型之试的成效,潘石屹给出了5年的期限。
就在住宅、商业并重的SOHO中国向商业地产发力和跑马圈地之时,商业地产的龙头万达集团也并未放缓扩张的势头。年销售已近千亿规模的万达地产,其万达广场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商业地产的楷模,包括大型连锁超市、影院在内的商业综合体,充分诠释了万达地产的含金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租金上涨与商业中心的增值,万达皆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纵观近几年来的土地供应市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多数的“地王”,均处于商业中心。显而易见,能撬动商业地产杠杆的,非大型品牌地产商无以为之。时下已付诸实施的CBD项目中,风投最劲的莫过于全球五百强之中信集团的“中国尊”。这个规划为510米的未来北京新地标,仅拿地便花费63亿,总投资将达240亿。
在中信集团的设想中,“中国尊”将集甲级写字楼、会议、商业、观光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国际500强企业进驻,预计将于2016年底封顶。
中信集团的目标不可为不宏大,作为未来北京的新地标,中信将引领北京经济发展、吸引500强企业入驻和打造国际地产项目,作为其主要的方向和目标。
“如果说CBD是北京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那么作为CBD核心区中心地标的Z15地块则代表北京经济的制高点,必将吸引具有世界眼光的企业聚集于此。
中国尊设计之初,中信集团就将吸引高端优质客户入驻作为出发点,并称瞄准的是长期、可稳定增长的收益模式,项目实施后将为CBD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长足动力,最终将实现政府、终端客户、入驻企业的多赢效果。
显然,在北京CBD租金持续增长的当下,如果不出意外,新地标的中国尊势必会名利双收。
疯狂
有灿若桃花的光明前景,自然也会面临无可奈何的争议与困境。对于并不理性的地标兴建及其本身所涵的商业宏愿,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最近,被誉为“苏州之门”的苏州商业地标在微博上被网友频繁吐槽其“颇像一个秋裤,还是低腰的”。
这个投资45亿,花费的钢铁可建8艘航母的标志性建筑拿地后九年都未动工,如今亦面临销售难困局的苏州门户,正遭遇着多重困境。据悉,该建筑由苏州乾宁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11年下半年,“东方之门”项目获得了预售许可证,但迄今为止销售情况不佳。
动辄数十亿投资的商业地标已经不是个案,不鲜见的如各种“总部基地”“文化产业园”“新地标”等标榜居多的商业地产项目正史无前例地上马,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所标榜的概念,仅仅流于概念而已。
在分析人士看来,看似无顶的租金上涨,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商业繁荣。竞拍推升的土地价格、创投起着重大作用的非理性竞争等,都是目前租金已经背离理性范畴的原因。高昂的租金也引发了疯狂建设潮。
从日本上世纪的经验来看,北京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在谢国忠等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房地产(商业和住宅)正面临着抉择的时刻,如果当下不调整到位,不排除将面临日本“消失的十年”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