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馒头到制假药
2012-04-29朱建中
朱建中
江苏宿迁的一对农民夫妻苏成林和许桂花,坚持了15年卖馒头谋生养育子女的生活,却因为一次“发财”的美梦,断送了相濡以沫的清白。
他们来自河南沈丘的乡下,两人育有一子一女,为了养家糊口,供儿女上学,上世纪90年代,他们背井离乡到山东打工。由于没有多少文化和技能,这一对夫妻只能从事起简单的工作——卖馒头。
卖馒头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起早贪黑、劳动强度高、经济回报低。即便一年攒不了多少钱,他们还是坚持了15年。他们每年只在春节、农忙时才偶尔回趟老家。
两人清贫而规律的生活维持到2010年的春节,在返乡过年的路上,苏成林遇到了阔别多年的远房侄子刘瑞光。32岁的刘瑞光少小离家独闯江湖,如今已然发迹,他讲述的一番经历,将苏成林带上了一条罪恶之路。
苏成林和他的“医疗团队”
在短暂的交流中,苏成林了解到刘瑞光在大城市“做药”,买卖遍及全国,“有点风险,绝对赚钱”。说起卖馒头的艰辛,想起返回老家干农活入不敷出的窘境,艳羡之余,苏成林当即提出希望跟着刘瑞光,“边学边干,挣碗饭吃”。
行有行规,刘瑞光认同“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古训。凭借多年“地下工作”经验,他认为形势越来越紧,生意不好做,必须增加可靠人手,扩大经营才能“发财致富”。刘瑞光看中了苏成林老实、肯吃苦的本色,免去“考察政审”,当年11月,刘瑞光打来电话,让“待业在家”的苏成林夫妇来太原“发展”。从此,苏成林的人生道路开始转折。
在太原,苏成林发现自己熟识的老乡已变身“医学院著名教授”,每天为数以百计打电话、发邮件寻医问药的患者诊断病情,并将自主研制的许多颜色鲜艳、包治百病的特效胶囊寄向全国各地。
医学专业性很强,制药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刚到太原时,苏成林一时还摸不清门道。对此刘瑞光没有安排他立即上岗,而是指导他利用网络自学哮喘病、牛皮癣等医学常识,介绍其认识广告、物流等业内人士。
很快,苏成林拿起电话就能熟练地接听患者电话,自如地解答各类疑难杂症,掌握了制药工作的全部流程。
眼见时机成熟,刘瑞光便和苏成林协议“合作”的相关事宜:苏成林复制刘瑞光的经营模式,到西安开辟新市场。建网站发广告、制造销售药品由苏成林负责,外包胶囊则由刘瑞光专供。为加强营销,在太原设立“办事处”,由刘瑞光的妻弟章冰负责日常配送、物流等工作。利润则六四分成。最后一条是特别条款,“万一被抓住,只能说自己,不能咬别人”。
此时苏成林已非昔日在街头叫卖馒头的小贩,他对外宣称是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著名哮喘病专家,经他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一种无毒无害的“特效中药”,能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在西安灞桥某小区,苏成林和他的“医疗团队”将“神药”卖向全国2万多名患者。
钓鱼网站+EMS通道
据了解,制作这种“神药”极为简单、随意。药材来自西安长乐路附近的药材批发市场,其中包括甘草片、白笈、槟榔等等,经过捣碎研磨混合等多道工序,主要成分难以说清道明,但“百搭”的添加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疗效。
药丸成型后被分装在五颜六色的胶囊里,以60粒为单位灌入药瓶,再套上药盒封塑,“装入什么盒子,就是什么药”。苏成林顺口给药品取了响亮的名字—生物平喘康、清肺祛痰康。
制药工作由苏成林的老婆许桂花兼任。尽管当初“有些害怕”,但在这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看来,这与做馒头“有点类似”,“反正没多大毒害,吃不死人”。
显然,苏成林研制的药丸不能通过正规渠道销售。但这并不影响苏成林公开宣传和直销药品。2011年3月,苏成林找到郑州刘瑞光从前的“合作伙伴”为药物做网站打广告。这家善做“钓鱼网站”的广告公司,“山寨”一些著名医疗机构的网站模板,用苏成林编造的医疗信息和广告公司的“广告创意”,完成了“天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网站制作。
网站不时弹出对话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患者将自己的症状病情向医学专家留言,留下自己地址资料便能等待回电答疑。网站还明示已转接到个人手机上的“400免费电话”,供直接咨询。
许桂花和章冰都当过客服人员,“电话谁碰到谁接”,无论是谁,只要根据事先设好的模式对答。同情安慰、赠药试吃、推荐购买,三步便将患者“搞定”。
试吃2瓶免费,第一个疗程360元,第二个疗程500元,第三个是巩固疗程只收300元,特惠价。
网站郑重承诺:“服用5至10天,如有明显效果,说明药物对症,请继续购治疗药,即可痊愈。”
据了解,广告公司制作网站是免费的,但获取“愿者上钩的鱼”—患者资料,苏成林需要支付90至150元不等的后台数据“使用费”。
除了网站,苏成林和章冰还花钱在各地各类小报上大肆宣传。
为免除被患者找上门来的风险,苏成林和章冰从不将药卖给本地人,而选择邮寄方式销往全国。
全国患者对药物需求量很大,每天批量的邮寄业务使苏成林成了国内特快专递EMS的大客户。为此,邮政方面给予其VIP特殊方便,只要付款,免去审核,直接向他们提供大量空白的“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详情单”,邮件详情单只要是电脑和打印机打印方式即可,内容随便填,“想寄什么寄什么,想寄哪里寄哪里”。
凭借这个特殊、便捷的通道,苏成林把寄药地址设定为“复康路298号”,城市在天津、太原、西安间变换。
后来,警方在苏成林和章冰在西安、太原的出租屋里搜出尚未用完的邮政快递详单10000余份,销售记录记满6大本,患者汇款高达300多万元。
乡村医生加盟
假药附带信誉卡、宣传单还飞向全国不少乡村诊所。
农村出身的苏成林深知他们的假药只能骗到农村那些常年被慢性病折磨的老年人。那些人没文化,“不看广告,看疗效”,喜欢试用免费的赠药,只要激素起作用就认为碰到了灵丹妙药。他把药寄往乡村诊所,希冀有医生能成为“医药代表”。
遇到黄金山,苏成林的苦心算是没白费。黄金山是江苏宿迁的一名医龄近30年的村医。虽然他是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法人代表,但里面的工作人员就他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他的诊所位于村部,附近几个村庄农民都要到他这里看病,生意不错。
偏是凑巧,黄金山收到“生物平喘康”邮件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哮喘的老病号前来就诊。看到赠药,患者就向黄金山讨要。其实不需要任何检验仪器,掰开胶囊,一个医生凭常识就能判断这些花花绿绿的胶囊能否送到被疾病缠身的患者嘴里:依稀可见草根的不明成分粉末。
黄金山后来也向警方交代,医疗部门购进药物需要索取供货方药品经营生产许可证等医疗资质证明。供货方还要提供品名、规格、包装等与药品相符的票证和单据。凡不是从药厂和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发出的药品,医生都必须有足够的警惕,防止假药骗财害命。但黄金山还是把这来路不明的药“转赠”给患者。
几天之后,那名患者给黄金山带来好消息,哮喘竟奇迹般地好转。速效、管用的口碑让其他患者纷纷前来买药。
这时,黄金山拨通苏成林的咨询电话。和其他咨询电话不同,黄金山以一名老医生的资历指出“生物平喘康”并非宣传所说的纯中药制剂,里面一定含有激素,否则不可能几天之内就见疗效。心虚的苏成林被人指出破绽,吓得几乎要挂断电话。不料,黄金山的另一番话,却让他转惊为喜。原来,黄金山主要想谈的是药物的价格问题。
苏成林说,他每天接的电话有两大类:一是买药;二是投诉,反映药物越来越没有效果,有的甚至吃出浮肿等。像黄金山这样能主动打电话的乡村医生真是少之又少。
药价20%的回扣让苏成林与黄金山的通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
从2012年3月开始,黄金山向13名患者出售“生物平喘康”,获利12560元。后来,经宿迁药检部门查处案发,警方顺藤摸瓜将苏成林、许桂花和章冰3人抓获,刘瑞光闻风潜逃,人间“蒸发”。
假药集团覆灭的警示
2012年5月29日,被假药团伙“招安”的50岁村医黄金山与苏成林等3名制假售假嫌疑人被宿迁宿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此后,公安机关在侦查时又发现两名与黄金山犯下同样罪行的村医。经过跨省调查取证,目前本案已于8月24日由公安机关移交宿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涉案嫌疑人共7人,除刘瑞光潜逃外,“假药专家团”的苏成林、许桂花、章冰悉数落网,黄金山等3名村医也已取保候审。
本案案发后,宿城区检察院针对假药案件进行过调查走访,调查发现,偏远农村地区是受这类假药祸害的重灾区。
这起案件的办案检察官王苏洁认为,这可能跟偏远农村的防范意识差、医疗水平低有一定关系。“在偏远乡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多,防范意识和医疗保障都比较缺乏,这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时村民们受到免费赠药行为的误导,在不合格的激素作用下,认为病情有所好转。然后他们就盲目相信遇到了灵丹妙药,以致大量上当受骗。我们去的那些农村地区,各种媒介的假药广告十分泛滥,很多人上当受骗。有的被害人后来常年遭病痛折磨,不仅被骗财,还被害命。许多人维权无望只能自认倒霉。”
因为嫌疑人都是各地的农民,有时候他们在害人不浅的同时,又显得处境可怜。王苏洁介绍,在这个案子里,除见利忘义的村医黄金山、造假惯犯刘瑞光外,其他3人都是从农村出来打工的朴实农民,苏成林夫妇甚至卖了15年馒头,没干过任何亏心事。但他们最终不幸误入歧途,面临法律严惩,不得不让人惋惜。试想,如果那些背井离乡的打工者选择了别的方式进行谋生,没有轻信那些“发财”的谎言,无论是体力活或者打零工,也许命运都将是另一番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