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对数学能力培养的冲击及对策
2012-04-29沈敏考
沈敏考
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手段灵活、方式多样、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受到很多数学老师的欢迎。正确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数学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的确能够收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学中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地盲目地滥用多媒体,则有可能对数学能力的培养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
数学学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靠逻辑推理和演算这些方法来实现,而多媒体教学忽视了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大量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媒介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这种形式看起来好像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数学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与形象,但恰恰是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与形及其关系的思考,进而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过于注重激发兴趣,忽视了数学思维。
有的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将教学内容过分包装。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前,用幻灯片展示了天安门、故宫、埃菲尔铁塔等十几张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雄伟壮观,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说出结论。学生好像跟随老师旅游一样,看到了许多景点,但是最后都没有说出老师预设的轴对称图形。老师这样做,无非是想创设一种富有形象性的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多媒体图片的泛滥则成了为情境而情境,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其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忽视了数学的学科特点,也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过于注重形式的多样华丽,忽视了教学效果。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多媒体作用点设计得过多,过多地插入动画和视频剪辑,就会导致课件容量过大和过于花哨,且播放时间过长。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展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PPT,既有图片,又有配音,还用动画演示了用等高的圆锥杯向圆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满的过程。这种做法固然很漂亮,却忽略了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将学生课堂关注焦点导向了外部形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习惯于感官刺激而懒于思考,造成知识点模糊,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过于注重演示现象,忽视了揭示过程。
多媒体课件大部分以文字、图形、音像、动画等组成,有的老师设计了“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教学环节,上课时只需按既定的步骤一步步展示讲解即可。如对于数学的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作用等,制成了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只见步骤,不见过程,给学生看的是电脑显示,没有看到教师的推导过程。这样的课件重视演示现象,忽视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重“教”而忽略“导”和学生的“学”,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过于注重内容演示,忽视了师生交流。
传统教学中,应该考虑“教材、学生、老师”的关系,现代教学则应充分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正确处理“教材、学生、计算机技术及教师”四者的关系。有的老师把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简单地转变成“人机”关系,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上课前做好一个课件,不需要做认真的准备就可以轻松走向讲台,打开电脑,动动鼠标,敲敲键盘演示教学内容并讲解,甚至可以不讲,使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机灌”,教师就像一个解说员或操作员一样。这样的课件着重演示内容,把传统教学手段排斥在外,缺少课堂教学的精髓——师生的情感交流,忽略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启示、诱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因课而异。老师在备课时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和工具性地位,并有效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板书等。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严密的推理过程和极强的逻辑思维,并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或播放文字、音频、视频等课堂导入材料;可以在习题课中直接投影例题,避免抄题浪费时间,然后利用黑板分析解答,最后用多媒体投放书写规范格式,并强调易错易漏的地方;可以呈现课堂教学难点的产生过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圆锥曲线图像的变化过程等;可以在布置课堂练习或课堂作业时,事先点几位学生在自己位置上做,做好后交给教师直接投影点评,也可以等到点后随机抽查几位学生的练习或作业来投影点评。
其次,课件的制作应力求简明合理。一般说来,课件的版面布局可以分为本节课的主题版块、主干知识版块、例题或习题版块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本着是否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教学、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原则,要关注到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因素,注意图片、动画、声音、色调的使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都不要出现,以便突出主体知识。例如:教学《椭圆定义》,在课堂导入时,老师先播放行星运动过程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布置任务,引入概念;第二环节,动手实践,同时提出思考题;第三环节,观察屏幕上的各种建系并在黑板上推导出公式,最后得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环节,例题讲解,采用投影题目,黑板板书解答;第五环节,课堂练习,教师投影学生练习并点评;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教师先跟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最后呈现课堂小结内容;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投影作业内容及思考题。这种做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节省时间,引导学生规范和感受数学的逻辑性,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来使用,不能偏离数学学科的逻辑本位,更不能忽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