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军礼

2012-04-29朱筱新

百科知识 2012年18期
关键词:捷报军礼晋军

朱筱新

军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是指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典礼,属于礼仪制度的“五礼”之一。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概括了古代军礼的构成:“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即古代的军礼系由5种具体的礼组成,其中,大师之礼用于出兵征伐;大均之礼用于均土地、赋税;大田之礼用于田猎;大役之礼用于营建土木工程;大封之礼用于定疆域、分封土地。军礼中的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四礼似乎与军事活动无关,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但凡国内有重大的活动,诸如均田、征收赋税与押运、营建大型土木工程等,都要动用军队。为了保障政令的正常执行,便专门制定了这些军礼。

自西周开始,凡动用军队,必先祭告于神。“师出必祭,谓之祃”,祃是古代军队在出征前向神灵祈祷、保佑出师大捷的一种祭祀仪式,亦称祃祭、师祭。祃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祃牙”,即出兵前举行的“祭旗礼”。牙,指牙旗,是古代军队主将或主帅的标志性旗帜;也常指军队行进、作战时,在队前或阵前引导的大旗。祭旗礼实际上就是用牙旗祭告神灵。如是军队受命出征,则以蚩尤、黄帝为受祭之神。蚩尤是传说中东方九夷族首领,擅长以金(指铜等金属)制作兵器,还能呼风唤雨;黄帝也是传说中的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受到周边各部落的共同拥戴,被后人奉为中原地区各部族的共同祖先。举行祃祭礼,是为了祈求得到神灵的支持和帮助。

古代军队在祃祭之后,还要举行誓师礼。誓师的目的是要使将士了解出征的目的,揭露敌人的不义和罪恶,激励将士英勇杀敌,这是战前的一次动员和教育。在《尚书》中就有《甘誓》《汤誓》《牧誓》等几篇著名的誓师之辞,反映了三代军队誓师的主要内容。如果是受命出征,军队主帅还要在帝王的太庙内接受天子授予的节钺,以象征统领军队的权力。

古代军旗不仅是军礼的重要内容,也用于军队作战时使用。古代军队的统帅或将领往往通过变换旗帜来指挥、调动军队布阵或进攻、撤退。因而古代的军旗种类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古代军队出征时,牙旗是军队的核心,同时在大部队的前、后、左、右四边,各有一面绘有鸟、兽等动物图案的大旗:前方为朱鸟(亦称朱雀)旗,后方为元武(亦称玄武)旗,左侧为青龙旗,右侧为白虎旗,每面旗上还绘有招摇星。朱鸟、元武、青龙、白虎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方之神,古人因此常将这4种鸟、兽作为四方的标志,即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招摇星是天上北斗七星中的一颗,古人认为它有主掌方向的权力。于大部队的四边树立四兽旗,既起到标明大军方位和阵容的作用,也显示出军威。

在行进的军队中还有一些绘有鸟、兽图案的旗帜,各有其特殊的用途。如行军中,前面遇到河湖,则举青鸟(亦称青雀、水鸟)旗;前方有尘埃(指大风),则举鸢(老鹰)旗;见到敌方的车骑,则举飞鸿(大雁)旗;如与敌军遭遇,则举虎皮旗;前方与敌军交战,则举貔貅(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旗。举起不同鸟、兽图案的旗帜,表示行军前方遭遇的情况,以此作为一种警示,提醒后面的部队及早做好应付的准备。在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的古代战争中,军旗实际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军队统帅的号令多通过特定的军旗发布,军旗便成为军事活动的核心,因此,在古代军队行进、作战时,常常是军旗招展。因为军旗在古代军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军旗是否齐整,也反映了军队的风貌和阵容状况,更显示了军队的战斗力。

相关链接

在古代战争中,常出现利用军旗制造假象、迷惑敌方、使敌军中计的战例。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爆发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楚国自恃兵多将广,又有陈、蔡等国的助战,不可一世。双方交战后,晋军首先选择楚军最薄弱的右翼发起猛烈攻击,击溃由陈、蔡等国军队组成的右军。但楚军主力极强,晋军难以取胜。于是,晋军上军主帅便假充中军前锋,竖起两面饰有飘带的旌旗,作为中军前锋的标志,并指挥士兵佯装败退。与此同时,晋军下军主帅则用战车拖曳着柴草佯装退却。楚军见中军军旗,误以为是晋军的中军主力所在之处,又见尘埃四起,更以为晋军已溃不成军,随即急起直追。晋军上军引敌深入后,两翼军队乘机左右夹击,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晋军在城濮之战中,正是巧妙地利用军旗制造假象,而取得战术上的胜利。

按照古代军礼的规定,军队在出征凯旋归来时,还要举行“王师大献”礼,即庆功典礼。在举行仪式时,要演奏“凯乐”,还和有歌唱。为了让天下的臣民都能知道军队作战胜利的捷报,北魏王朝又在军礼中增加了新的内容——“宣露布”。露布,早在战国时期即有,系为不加封缄、公开发布的捷报、檄文及其他紧急文书、官府的文告等。“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试听也。”宣露布,则是专为颁发露布而举行的仪式。北魏时,每当将士凯旋而归,即将胜利的消息写于帛上,然后立一根漆杆,将帛书系于杆上,供众人阅览。这一礼仪也为后代所沿袭,隋朝为此专门制定了“宣露布礼”,规定由兵部主持仪式。行宣露布礼时,文武百官及四方宾客先一起到皇宫广阳门外列班、行拜礼;再由内史令(即唐代的中书令,系为宰相)向众官员宣读捷报;礼毕,再将书写的捷报系于杆上,告知天下。

在古代的军礼中,还有一项与日食相关的礼仪。“周制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乐,素服,置五麾,陈五鼓、五兵,及救日之弓矢。又以朱丝萦社,而伐鼓责之。”这种所谓的“救日”实际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因需动用兵士、兵器等,故也被列入军礼之中。

【责任编辑】王凯

猜你喜欢

捷报军礼晋军
商代的军礼及其用乐
还能是谁
我也向你敬军礼
非常军礼
趁火打劫(下)
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是啥样的
捷报
一生的军礼——老兵工人许忠伟小记
和治友德 盛夏捷报
儿歌解读中华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