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防洪减灾的智慧
2012-04-29李湘洲李南
李湘洲 李南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轮番上演了“暴雨淹城”的景象,最近的一次就是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巨大,教训深刻,反思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等许多方面,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了解国外城市防洪减灾、应对内涝的智慧,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美国:建立多流域的洪水预警系统
美国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洪泛区面积为5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5.8%,有1800多万人居住在洪泛区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7%;全国有17%的城市处于万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洪泛平原内。美国每年发生各种不同的洪水灾害几百次,平均每年因洪水死亡人数超过200人,损失达20亿美元。
美国的防洪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工程措施主要有:修建防洪水库(或兼顾防洪的综合水库)、修筑防洪堤或防洪墙、整理河道、开辟分洪道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有:加强洪泛区的管理,建立洪水预报和警报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其中洪水预警是美国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核心内容之一,预测洪水并及时发出预警对于防洪减灾意义重大。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及时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3个月。短期预报由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中长期预报一般不向社会发布,仅限于联邦政府内部公布。在全美2万多个洪水多发区域中,3000个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预报范围内,1000个由当地的洪水预报系统预报,其余由县一级系统预报。
美国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
日本:储排水工程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多数地区降水丰富,还经常遭遇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因此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十分重视防洪排涝问题。一方面重视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防洪功能,增加绿地和沙石面积以吸收雨水;另一方面建设和改善排水设施。
目前,东京等城市的下水道系统已进入新的建设阶段,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环保性和多功能应用。这项名为“首都圈外围排水工程”的项目于1992年开工,2006年完工。工程主体包括总长6.3千米、内径10米的地下管道,5处单个容积为4.2万立方米的储水立坑和一处人造地下水库。
整个工程一方面具有庞大的蓄洪能力,其总储水量为67万立方米;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泄洪能力。该工程建成当年,在所管辖的范围内,雨季被浸水的房屋数量,从竣工前的41540户减至245户,浸水面积从27840公顷减至65公顷。可见该工程对东京及周边地区的防洪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还很重视保留河道和湖泊的原始状态,为城市蓄洪溢洪保留足够的空间。在东京,除了河宽20米的目黑川河以外,还有几条宽度仅3~4米的小河,其河道被下挖硬化,岸壁较高,连接邻近的雨水管道,它们也有较强的排洪和蓄洪的能力。
英国: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
2007年夏季的暴雨造成了英国城乡大范围洪涝灾害,在此之后,英国成立了“洪水预报中心”。该中心综合利用气象局的预报技术和环境署的水文知识,就强降雨可能引发洪灾发布预警。“强降雨预警”有以下好处:一是把洪灾对当地公路运输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二是使有关部门及时获得信息,对洪灾作出反应;三是能更有效地部署和管理抗洪人员和物资;四是使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获得信息,以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咨询。
除了“强降雨预警”服务外,英国还大力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传统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是将雨水排放到江河,但从房顶和地面流来的大量雨水,会给排水系统陡增压力,形成城市内涝,并造成一些生态问题。因此,英国推广采用先进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来管理地表和地下水,做到既能减少排水压力又具环保功用。
“可持续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来“消化”雨水,以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一是收集雨水,将从屋顶、停车场等处流下来的雨水用水箱储存起来再利用;二是源头控制,要尽可能将地表水保留在其源头,方法是新建渗水坑、透水路面及进行屋顶绿化等;三是指定地点管理,即把从房顶等地流下来的雨水引入水池或盆地;四是区域控制,通常利用池塘或湿地吸纳一个小区的雨水。
【责任编辑】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