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祭靖”及其文化功能
2012-04-29姜大谦吴家琴
姜大谦 吴家琴
摘要:侗族是祖国统一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祭靖”是侗族祭祀祖先,祈求祖先护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地方和谐、民族团结、人丁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文化活动。侗族“祭靖”这一文化“标识”,其优秀合理的文化“内核”,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当代中国的现代文明,并为侗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正功能作用。
关键词:侗族;祭靖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2-0095-06
侗族是祖国统一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有2960293人①①百度百科·侗族,http://baike.baidu.com。(第6次人口普查分民族的人口数据尚未公布),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毗邻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少量分布[1]29-30。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民情风俗。其中,“祭靖”就是一项最具有历史意义和综合文化功能的活动。
一、各地侗族“祭靖”的汉译及涵义
“祭靖”,侗语为jiljaenh。侗族各地民间或学者有不同的译法,有的译为“吃牯藏”“吃牯脏”“吃古帐”“古丈节”“吃牯帐”[2]245“吃股壮”,有的甚至译为“祭鼓节”[3]。这些翻译解决了“祭靖”作为词语及其所表示的行为在现代汉语里的语言“标识”问题。这既是一种贡献,但又是很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也正是这种语言“标识”,目前黔东南地区无论是民间、学界或者官方及其网站,都把侗族和苗族的这一行为过程统统称之为“吃牯藏”“牯藏节”。通过对侗族南部方言区“吃牯藏”“牯藏节”的考察,我们认为,侗族的“吃牯藏”“牯藏节”应当统一使用音译之“祭靖”为妥,这一概念比较准确地表达了侗族所谓“吃牯藏”“牯藏节”的涵义。在汉语里,“祭”具有“祭祀”“祭奠”“祭拜”之意,而在侗语的现代意译里,“祭”则又为汉语“吃”的意思,这一翻译使得侗汉语意达到“契合”;“靖”在现代汉语里具有“安定”“平安”之意,还有“使(秩序)安定”之意,也使侗汉语意达到“契合”。“祭”和“靖”合起来的“祭靖”,变成了侗族(主要是侗族南部方言区)特有的“祭祀”行为。这一行为既具有“祭祀”“祭奠”“祭拜”之意,又具有“安定”“平安”“发展”之意。也就是说,侗族人民通过“祭靖”来祭祀祖宗、护佑村寨,祈求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地方和谐、人丁兴旺。我们通过对“祭靖”概念及南侗地区“祭靖”行为的缘由、过程和内容的考察,更能证实上述涵义及其文化功能。
二、侗族“祭靖”缘于祈求神灵护佑村民、保障平安、共图发展的文化心理和制度安排
(一)侗族“祭靖”的缘由
侗族之所以举行隆重的“祭靖”活动,缘由有二:
1.祈求祖先护佑村寨,保一方平安、和谐发展
据我们的田野调查,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今黎平县水口镇境内一个叫螺蛳寨的侗族寨子,有一对从六甲逃难到此的夫妇吴睹囊和仰香。他们逃难到螺蛳寨不久就生下了杏妮。杏妮天资聪颖,长到15岁就能歌善武,纺织、耕种、打猎样样精通。一家三口与寨上的乡亲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安宁恬静,生活也一天天地富裕起来。此时六甲财主李昌盛听说螺蛳寨变富后,就派兵丁前来抢劫。杏妮的父亲吴睹囊奋起抗争,结果杏妮的母亲仰香被李昌盛的兵丁打死并掠走了许多财物。
由于杏妮父女俩还没有被除掉,两年后,李昌盛又勾结官府抢劫螺蛳寨。杏妮父女听到此消息后,决定先发制人,抢在李昌盛行动之前,夜袭李昌盛的住宅并将其杀死,还把李昌盛的家产和被霸占的田地分给了众乡亲。
李昌盛的儿子李顶郎在外做官,听说其父被杏妮父女所杀,他决心除掉杏妮父女,为父亲报仇。李顶郎便向皇上假汇报,说侗民已经造反到县郡,很快就要乱到朝廷了……皇上听后即下旨,令李顶郎回乡与各郡县议和。但李顶郎不仅不遵旨与各县郡议和,反而带领官兵围剿侗寨。杏妮父女通知侗寨开款,与李顶郎的官军交战,杏妮父亲战死。剩下杏妮突围出去,继续带领侗民与官军作战,边打边退,经过七天七夜激战,最后退到一片叫当概山的森林里。官军紧追上来,此时,杏妮为了掩护群众,独自一人跑上目标明显的奶业山,李顶郎也爬上奶业山顶与杏妮交手,数回合后,双双掉下悬崖而亡。这时,隐蔽在林中的侗民们听到悬崖传来一声巨响,急忙呼喊:“杏妮,你在哪里……”此时听到林区到处都传来“杏妮来了,杏妮来了”的回应声,但却不见杏妮的踪影。乡亲们就到奶业山上去看,只见奶业山下面的一个深潭里有两具尸体。李顶郎的尸体浮在水面,而杏妮的尸体却直立在潭中央,乡亲们认为这是杏妮阴魂显灵。杏妮死了,她是为保卫侗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一方平安而死的。所以,乡亲们供奉她为侗寨创业保家的女神,尊为“萨岁”,①①此传说中“萨岁”的名字,在石干成所著《走进肇兴》中为“婢奔”。见该书第42页。并修建“萨堂”世世代代祭祀她,以致除了每年农历正月必祭“萨岁”(此祭形式和活动都较单一,仅为一家一户或一房族祭祀——在“萨岁”屋前摆贡品、敬香)外,还议定现在仍“祭靖”的侗寨每7年两头大祭一次“萨岁”,此大祭即“祭靖”。
2.族众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据《吴氏族谱》记载:我地有扪拗妈,到那地方去讨肉吃,那地方有的人良心不好,用岩石沾血为骨头送她,用棉球沾血为瘦肉送她,用水牛粪打她的头,用烂酒糟击她的身,她回到本寨,把这些遭遇告诉了人们。男人听了发火在心,女人听了气愤在肠,都说:我们也要发展地方!于是,寨脚一群,寨头一伙,决定划村寨来结亲友,分地方来吃“股壮”②②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盖宝村西弥寨吴定荣提供之手抄本《食股捞堂词》。。从此,侗族地区便以“祭靖”的形式来号召族众团结起来,共同促进地方发展。
(二)“祭靖”的时间间隔和时序——制度安排
1.“祭靖”的时间间隔
从康熙年间③③大稼“祭靖”起堂歌。吴家琴、姜大谦根据摄像音频、视频用汉字记侗音翻译整理。开始,各地侗寨一直按照地支年份“祭靖”,其时间间隔各有不同:黎平县千七片区(留架侗寨等四寨河两岸)5年两头过[2]245;黎平县尚重片区、榕江片区和从江片区,7年两头过④④中共黎平县委宣传部编《黎平侗乡》,内部资料:55。;锦屏县的“九寨”地区和剑河县的南嘉镇、太拥乡,每隔10年举行1次[4]215;镇远县报京乡每11年举行1次[2]245;剑河县的磻溪乡、敏洞乡每13年举行1次[5]。
2.各侗寨“祭靖”的具体时间(年份)
根据我们在黎平县尚重片区侗寨的田野调查和《古朴神秘的“祭靖”节》(吴显烈先生曾经用过“祭靖”这一汉译标识,我们尊重他的用语)⑤⑤吴显烈著《古朴神秘的“祭靖”节》,(内部资料):11-14。、《食股捞堂词》⑥⑥贵州省黎平县尚重镇盖宝村西弥寨吴定荣提供之手抄本《食股捞堂词》。记载,该片区“祭靖”是按地支排列决定的。此规定使这一片区每年都有“祭靖”的寨子,这既有利于加强亲友间的交往,更有利于增进各村寨、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团结和友谊。各年“祭靖”的村寨具体如下:
子、午年:尚重、务弄、邓路、绞洞、高赧、岑纪、岑波、德化、平养、岑优、腊亮、平寨、岑同;
卯、酉年:高仲、高沙、高练、高绍、俾雅、塘朗、唐旧、平底、乌山、俾嗟、眼批、高面老;
辰、戊年:高洋、什里、旧洞、绍洞、高冷;
丑、未年:己德、己迫、乌潮、党脚、堂灼、高椅、俾纽、俾让;
寅、申年:洋洞上下寨;
巳、亥年:盖宝、丈巴、高九、平途、塘赖、高孖、大稼、平格、便晒、高培、岑桃、岑努、岑趸、平修、荣嘴、邓蒙、盘现、岑凤、高面;
唯有育洞的“祭靖”年份特别,为申、子、辰三个年份。
至于各寨“祭靖”的具体月份和日期(一般为农历十月或十一月),则由寨老、族长共同择定。节期一般为37天,①①2007年黎平县大稼乡大稼寨的“祭靖”在农历11月20日“请萨”祭祖后,由于凝冻天气的影响,直到2008年正月初八才完成所有活动。期间,除以三牲(猪—溺死、鸡、鸭)祭祖外,还将房族或众养的“祭靖牛”宰杀,将肉和内脏分到各家各户款待客人。
三、“祭靖”的程序及内容——侗族文化的传承教化功能
(一)侗族“祭靖”的程序
各地侗族“祭靖”的程序大体相同,即:“祭萨”→“捞堂”、踩芦笙→赛芦笙、贺歌师、贺歌堂→斗牛→女歌师散发花带。
(二)侗族“祭靖”的内容
侗族“祭靖”的内容十分丰富,现择其主要内容简介于后:
1.祭萨
“祭萨”是“祭靖”最主要的活动内容。
“萨”,侗语为sax,意即已经仙逝的祖母(同时也是对健在的老年妇女的尊称),是侗族至高无上的女始祖,也是侗族村寨和侗族人民的保护神。
各地“祭萨”[6]活动的内容除平时有所不同外,“祭靖”期间的“祭萨”活动内容是一致的:首先是“接萨”,即由寨老们将“萨”接进“萨堂”或“萨deng”;然后在“萨堂”前或“萨deng”周围摆放“三牲”——猪、鸡、鸭及果品、点心,由“师公”带领众寨老在“萨堂”(萨坛、萨deng)行礼祭拜;或“四牲”——“记紧”牛(头)及猪(头)、鱼(腌鱼)、鸡(蛋)及各种贡果、吊粑、香、冥纸、红烛等,烧香化纸顶礼膜拜,缅怀这位率领侗民抗击官兵、保境安民、护佑村寨、治理地方的女英雄。
2.“捞(入、进)堂”“起堂”
“捞(入、进)堂”“起堂”是“祭靖”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
“祭萨”结束后,立即进行“捞(入、进)堂”仪式,紧接着“起堂”。其进程为:
首先,“引萨入堂”,即将“萨”从“萨堂”或“萨deng”引领到歌堂来,安顿好“萨”后,人们开始放铁炮。三声铁炮过后,主寨、客寨鞭炮齐鸣,然后寨老和来参加“祭靖”的客亲中的老人坐在歌堂(即事先选定的一丘大的干田或一块平坦坡地,在中央摆放若干凳子供寨老及其他老人们坐)中央。老人们坐定后,芦笙队边走边吹“捞(入、进)堂曲”进入歌堂,按芦笙序列站定(亦在歌堂中央),再后男女歌师领队在前,寨上着盛装的青壮年男女和少儿(亦着盛装)紧跟其后围成几圈(一般是男在外圈,女在内圈),歌师唱着“捞堂歌”率众绕“堂”行走直至仪式结束。
在“捞堂”仪式中,歌师必唱《嘎登靖》(入堂歌)和《嘎起靖》(开堂歌),讲述“祭靖”的来历、缘由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及“祭靖”的目的。
《嘎登靖》(入堂歌)的歌词为:②②吴家琴、姜大谦根据2007年黎平县大稼乡大稼寨的“祭靖”摄像音频、视频用汉字记侗音翻译整理。
“(1)请静心听,我唱支歌讲那‘祭靖的根源。从前,祖宗落村后,选定了吉日‘祭靖,大家共同遵守。
(2)从前,在油样山那一带,就开始‘祭靖了。在‘祭靖过程中,必须遵从一定的礼数。
……
(13)七年一‘(祭)靖,从这时开始,都必须按照祖先的规定做(即‘祭靖),才能保地方(村寨)的安宁。
(14)按照祖先的这些规定做,才能保佑地方人丁兴旺,家庭和美,财源茂盛。
(15)[按照祖先的规定‘祭靖]即使遇到天灾人祸,(它)也不会长久危害地方,使本地方各村寨的人们,团结和睦、人心欢畅。
(16)自从各村寨按十二地支轮流‘祭靖以来,各行各业稳步发展,寨寨年胜一年,人人安居乐业。
(17)寨寨年胜一年,没有发生危害地方的事件。大家遵照祖先的规矩‘祭靖,保佑地方永远安泰。”
之后,男女歌师紧接着弹唱《嘎起靖》(开堂歌)。歌词为:①①吴家琴、姜大谦根据吴家琴、姜大谦根据摄像音频、视频用汉字记侗音翻译整理。
“(1)举步入场,请听我讲,自从康熙年间开始,我们地方都依照原来的风俗‘祭靖。
(2)老一辈逝去,年轻一代接替,‘祭靖七年一次,从未间断。
(3)客家②②侗族称汉族人为“客家”,后泛指讲汉话的人。唱歌,我们侗家做芦笙、笛子,热闹村寨,招谢龙脉,使我们地方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富贵双全。
(4)客家唱戏,我们侗家‘祭靖,从古到今皆如此,世世代代不停歇。”
歌师唱完“开堂歌”和“启堂歌”后,入堂仪式结束。紧接着芦笙队吹奏芦笙曲,众人在歌师的带领下开始踩(跳)芦笙(舞),直至黑天。
在这一活动进程中,男女歌师分别自弹琵琶历数举行“祭靖”活动的侗寨发展史,唱述祖先何时到此落寨、人丁兴旺发达的过程、对本侗寨做出贡献和对本寨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及其功绩。此活动将延续至“祭靖”的第五天甚至第六天。这期间踩歌堂的形式都是一样的,但不再祭祖。只是每天穿插有赛芦笙、各房族贺歌师、青年人贺歌师、宾客贺歌堂、外嫁姑娘贺歌堂及女歌师散发花带等项目。
3.斗牛
斗牛是“祭靖”的第三项主要活动,也是参与活动人数最多、最热烈、最扣人心弦的一项活动。
在贵州省锦屏县九寨社区,凡“祭靖”必斗牛,斗完后宰杀,由族众分“股”食之。③③今在黎平县各“祭靖”的侗寨已不再将斗牛宰杀,斗败而当场死亡之斗牛之肉也不再“分股”给众人,但除取得最后胜利之“牛王”外,其余斗牛可卖之。因此,该社区食“股”牛(肉及内脏)是“祭靖”期间款待众客亲的主菜。然而,要想得到“股”牛吃,须经4至5年的精心喂养[4]215-219。待“祭靖”的具体时间一到,被邀请参加“祭靖”全体亲戚朋友,与主人一起到斗牛塘(场)参加“祭靖”的开始仪式。在仪式上“祭靖”总领念《“祭靖”词》,叙说“祭靖”的来历、宣布“祭靖”规约。然后,由开寨姓氏宗族的“祭靖”头领牵着“开塘牛”绕塘3圈,用红泥巴涂于牛的脑门,放礼炮3响,牵出场。紧接着是人口发展最快最多的姓氏宗族“祭靖”头领的牛,后面跟着的是全寨各家各户的“祭靖”牛,都绕塘3圈,并涂红泥巴于牛脑门后牵出场。给“祭靖”牛涂红泥巴表示已把这头牛交给祖宗了。
第二天,所有的“祭靖”牛都安排成对相斗,直到天黑。第三天天将亮时将所有“祭靖”牛宰杀。天亮后,杀牛人割下牛头放在养牛人家的神龛下,再割腹取内脏,把牛肚、牛肠和牛胃洗净,理好肝、肺、肾,割下牛肉切成砣砣,再切好内脏,一齐放入大铁锅中煮。煮熟后再放入香料,供参加“祭靖”活动的全体人员食用。天快黑时,主家又把牛腿肉分送舅家、姑妈家和女婿家等,每家1020斤,再分给别的亲友牛肉,每家几斤不等。宾客得了“祭靖”牛肉,告辞而去,各寨进入祭寨阶段。
4.封寨门祭寨、开寨
凡“祭靖”之侗寨,“祭靖”期间均须封寨门祭寨。但封寨门祭寨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九寨社区封寨门3天,即在“祭靖”期间的第4、5、6天,其余“祭靖”侗寨一般只封寨门祭寨1天。不准寨人出去,也不准外人进来。各家人都在自家屋里静坐、闲聊;“祭靖”管理班子则集中在总领家,吃斋祭祖祭寨,请巫师念经保寨安民。
第七天开戒,寨人吃了中午饭后集中于斗牛塘。“祭靖”总领带着管理班子的人,牵“扫塘牛”入塘进行扫塘仪式。总领牵着“扫塘牛”绕塘3圈,放礼炮3响,然后把牛交给宰杀手,由他们牵去宰杀后,平分给每家每户去祭神龛,再由各家享用。在斗牛塘中,青年男女们踩芦笙,老人们在外圈手拉手打圆场,共同欢庆“祭靖”圆满结束。
四、侗族“祭靖”的现代文化功能
任何优秀的民族文化都将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否则它将被时代淘汰。侗族的“祭靖”作为侗族人民的一种文化符号,其合理的“内核”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当代中国的现代文明,并为侗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正功能作用。
(一)侗族文化传承功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侗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符号文化。这些文化虽在其演进过程中增添或删减了一些内容,但能一直不间断地连续传承至今,每隔几年举行一次的“祭靖”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祭靖”的首要活动——祭萨就很好地传承了侗族精神文化之一——信仰文化;而在“捞堂”仪式中,歌师必唱的《嘎登靖》(入堂歌)和《嘎起靖》(开堂歌)——唱述该侗寨发展历史、“祭靖”的起源与规则等则是传承侗族各种文化形态典型形式;在“祭靖”活动中的“踩歌堂”,则既传承了侗族的制度文化——按早已规定好的时序“祭靖”、以既定的歌堂或鼓楼坪“踩歌堂”、参加踩歌堂的全体人员必须跟随在歌师后面而不允许走在歌师前面并按歌师的步伐走——和符号文化——音乐歌舞及语言,也展示了侗族的器物文化——服饰文化,以及这些文化形态的发展趋势等等。总之,侗族文化通过“祭靖”这种文化活动形式一年年、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祭靖”成为保存侗族文化的宝库和有效的载体,发挥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强大功能。
(二)民族聚合功能
聚合者,结合、团聚也。①①《南史·褚裕之传》载:“景平元年,富阳孙氏聚合门宗谋逆。”《红楼梦》第四回曰:“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清]沉复在《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中说:“聚合之权,总在夫人也。”谢觉哉在《人造“鹊桥”》也说到:“就是在父母子女之间,也必须有别离的辛酸,才能知道聚合的愉快。”其实,从“祭靖”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聚合功能是“祭靖”的首要功能,后边所述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功能都是从聚合功能中衍生出来的。首先,祭萨表现了后人与祖先团聚的愉悦;其次,“捞堂”“起堂”“踩堂”过程中又充分表现了各家族、宗族、亲戚朋友欢聚一堂的快乐;再次,斗牛、请父母妻子健在子女齐全的亲戚宰牛,吃完煮好的牛肉、内脏后,主人将所剩牛肉分给姻亲、朋友,则既表现了侗族人民所崇尚的团结和睦,更反映出侗族人民对和谐发展、共存共荣和地方永远安泰的追求。
(三)民族团结合作功能
团结合作不仅是侗族“祭靖”的主要功能,更是侗民族的一种精神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得侗民族崇尚团结与合作。正是这种追求,使侗民族战胜了外辱,打败了官军追杀,在湘黔桂毗邻地区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团结合作在侗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大事多、新事多、难事多的情况,更应该特别强调通过某种合适的为各民族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如在前述“祭靖时序的确定”中提到的平格、便晒、岑桃、岑努、岑趸、平修、荣嘴、邓蒙、己迫、己德等寨子均为苗族,由此可见,侗族地区正是通过“祭靖”这种方式来巩固合作、加强本民族内部的团结及与周边各民族的团结,从而维护了侗族地区的社会安定。
(四)祈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行为合拍、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高度综合和合理竞争,共生与自生能力的结合,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耦合,时、空、量、构、序的统筹,以实现族内关系、族际关系、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而侗族“祭靖”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功能可归纳为:通过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族内关系、族际关系、社会关系、生产与生活关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等的和谐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祭靖”的形式看,强调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宗族与宗族、民族与民族的和谐;从内容看,则强调“保地方(村寨)的安宁”、“保佑地方人丁兴旺,家庭和美,财源茂盛”、“按照祖先的规定做(即‘祭靖),即使遇到天灾人祸,(它)也不会长久危害地方,使本地方各村寨的人们,团结和睦、人心欢畅”,使“各行各业稳步发展,寨寨年胜一年,人人安居乐业”。祈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侗族“祭靖”的又一重要功能。而在当代中国的现代社会里,这一功能正在沿着科学发展观的轨道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高恨非,姚祖瑞,陈开沛.宣恩县民族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2]贵州省侗学研究会.侗学研究:九[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0.
[3]贵州省剑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剑河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273.
[4]傅安辉,余达忠.九寨民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5]欧潮泉,姜大谦.侗族文化辞典[M].香港:华夏文艺出版社,2002:480.
[6]贵州省从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江风物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178-179.
[责任编辑:蒲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