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开放

2012-04-29

科教导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责任大学图书馆

据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平均流通率低于40%,个别图书馆不足20%,全国高校近4亿册图书在“睡觉”。尽管在2012年3月,北大、清华等30多所高校成立了“首都图书馆联盟”,向社会免费开放图书馆资源,但全国多数大学的图书馆依旧没有向公众敞开大门。

1 大学应该开放

西方大学自办学之初就秉承着开放的理念,许多大学本身就发展成为一座开放的城镇。人们可以自由出入校园,欣赏校园美景,还能以便捷的方式享受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馆等公共资源。相比之下,在国外“校园变公园”已经是普遍现象,在我国“校园变公园”却成为社会问题。

依据现代大学肇端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观点,大学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历史。如此漫长的时间足以使一个社会组织衰老、瓦解甚至死亡。但大学却历久弥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步步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处在了社会领域的核心地位。系统论认为,所有的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在开放过程中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流。大学作为庞大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然需要开放,这才能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 消极开放——我们的大学在拒绝什么?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覆盖率很低,平均40多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大学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但面对解决公共服务难题的良机,许多大学缘何迟迟不愿打开自己的大门?对此,校方给出的解释通常是:学校图书馆有限的资源应主要服务于学校师生,开放会干扰师生的学习环境,也会带来图书毁坏甚至偷盗等问题,大幅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与负担。因此,尽管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曾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但积极响应者甚少。同样,面对公众日益高涨的校园旅游热情,武汉大学校方开始收门票设卡,其他遭遇类似难题的大学也被建议效仿武大的行为,而这些行动无非是想达到限制游客参观,保护校园环境的目的。

显然,面对大学资源开放的需求困境,我们的大学采取了惯有的态度:婉拒。当普通大众对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源充满期待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进入大学校园体验特色旅游的时候,校方却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在本应该是校方积极表明立场,采取行动化解尴尬之时,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不禁让人疑惑。在这场大学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中,在一系列因为开放资源而已经和即将出现的问题面前,大学在第一时间的选择是对“开放”说不。

按照正常的逻辑,是否开放根本就不是一个应该争论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新时期,社会舆论的焦点应该是怎样以最优途径实现大学校园的合理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大学更是应该将寻求问题的解决作为重要任务。而事实上,目前问题还停留在是否应该开放的价值判断层面上。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似乎永远只能处于是或否的两端。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多重动机使公众对大学校园产生浓厚的向往之情。我国许多大学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拥有大量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雕塑等人文景观。大学作为科研重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也是对社会大众极具吸引力的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在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动机之时,还提供了民众受教育的机会。高校本就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和责任,总是一味关门设卡,消极开放,实则是对这类责任和义务的逃避。

3 履行责任 义不容辞

大学对开放图书馆资源的低调回应和校园旅游资源开发的淡然冷漠,给出的理由不外乎是管理压力与成本,不具备开放的条件等。换言之,这些活动只会给大学造成新的负担而非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大学所热衷的依旧是诸如和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等经济领域的工作。即使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常规技术合作或者是为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的低层次合作,许多大学也趋之若鹜。当代中国大学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已经习惯忽视非有偿性的或义务性的社会服务。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这种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或社会利益的行为,容易使大学放弃长远的责任。长此以往,不仅会泯灭大学精神,也会给社会和大学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大学作为社会组织而存在,在其诞生伊始就决定了它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这种社会责任是人类社会赋予大学的独特使命。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获得不竭动力,蓬勃发展,其原因就首先表现在它能够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即大学始终与其相应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责任相伴而生,相携而发展。

世界一流的大学无一不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拷问着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积极改变着自己的角色定位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大学也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当今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之后,才能在繁杂的世俗声音中找到自己的行动方向和发展轨迹,才能在变化万千的时代坚守属于自己的信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个国家,其大学的先进程度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综合国力。可以说,大学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哈佛大学前校长洛韦尔曾说:“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解读出,大学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构成了其生存与发展的永恒动力。相较于社会责任、服务职能、使命与角色等深层问题的思考,当代的中国大学总是聚焦于自己生存状态中的浅层部分。他们更关心社会的现实功利需要和短期目标利益。对社会责任认识的缺失,对自己角色与使命的模糊定位,对社会主题和时代责任的粗浅认知,也构成了中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高等学府进程中的障碍与阻力。

在当代,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大学服务社会、引领未来的职能与责任日益凸显。当社会趋于功利与平庸、流于空谈、失去公正的时候,需要大学在道德、价值、精神上给予指导,需要大学倡导高尚与卓越、求实和民主,提升社会公众的精神品位和道德境界。

现代大学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勇于超越“象牙塔”的围墙,重塑大学的理念与价值。以扮演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这一角色为契机,彰显引领社会发展的魄力。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美]德里克·博克著.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责任大学图书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大学求学的遗憾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期望嘱托责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