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

2012-04-29东缨

成才之路 2012年19期
关键词:教材作文语文

东缨

第四章剪春入卷来

16.攀教本之巅

[开篇寄语]:人们不能只生存在经验之网里,过着“从来如此”的生活,而应该像蛹破茧壳,羽化为蝶,飞向全新的空间。

洪宗礼是永远闲不住的人。

他从两座高峰间架的钢丝上一路颤巍巍走过来。从语文的微观到宏观、实践到理论的求索上,他确实收获了沉甸甸的春华秋实。一堂堂公开课令多少同行赞不绝口,一盘盘教学录像将他的名字带向五湖四海,二百多万言的论文在全国许多家教育报刊园圃上“洪”花频放。

然而,思维的犁铧始终没有卸下来,探索的船不曾有一日一时入港避风。他的大脑仍处在极度紧张的焦思里。对照叶圣陶老、徐特立公“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材教法“五十多年似乎没有多大改变”的慨叹,观照着教坛和社会几乎异口同声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评议,洪宗礼苦思苦谋着一道语坛上“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语文教改的本质和瓶颈在哪?如何走出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通天捷径”?

他同时觉得,自己的语文人生也面临一个矛盾的十字路口,下一步往哪里走?又该怎么走?

时光飞驰到1983年初秋的一个傍晚。

洪宗礼带着自己厚厚的一叠书稿,来到母校扬州师范学院,想请他敬重的恩师、著名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专家顾黄初教授作序。

在顾宅小客厅里,两人亲切地攀谈起来。

“这些年,你又是文章又是观摩课,可算是硕果累累啦!”年长仅四五岁的教授话儿轻松而明快。

“顾教授,是有点小收获,更有大困惑呢!下一步的路很难走啊!”洪宗礼讲话一向是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

“说说吧,你个人的想法。”

“我琢磨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继续深化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一条是编实验教材,想征求您的意见!”洪宗礼怀着满心的期待望着他。

“编教材!”没有片刻沉吟,顾先生似乎未经考虑就脱口说出实则多年沉思的结论。

三个字,一句话,让洪宗礼的眼睛陡然一亮。

一位是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实践理论家,一位是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史家。他俩此时谈及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研究方向的选择,而是可能改变中国语坛未来发展态势的一个重大策划。

两颗激跳的心,在历史性抉择中完全合拍了。

同一选择,让两个人的思维流奔涌到一块了。

两个人的讨论宛如一台戏,你讲我补,你接我续,一个多小时话儿竟没有落地。到后来,他们的思路组装成共识的思维流水线——

一部教材影响万万千千老师的思维与发展,作用于亿万学子的人格与气质,一定要用革新的教材制约教法,用先进的教材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将科学的语文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语文教学行为,改革教法,改革学法,让教师走向高速发展之路,让学生步入自主学习之门;让全新的教材成为一条语文教育的高速之路。

编教材确是一着好“棋”,而且时候到了!

教材乃教学之本。

自古至今,从上到下,母语教材改革,牵动着世世代代人们的良知和良心!

从发轫于甲骨文卜辞一类的远古汉民族最早语文教材,到春秋的《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经南宋朱熹撰成、集注的四书(《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一套延续到清末的完整课程教材,补之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文选》《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穿插诵习的选本,形成了中国古代母语教材的蔚为大观。无比灿烂的中华文明,就在这些母语教材的传播展延中才得以光大弘扬。

俱往矣,自新中国成立到走进新世纪,前后有组织有领导的大型教材改革进行了7次。教材一次次脱胎换骨地更换,一回回吐故纳新地变脸,旨在努力遵循着教学大纲(如今叫课程标准)的指挥棒的方向,培养理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世界教育改革大潮浩浩荡荡,课程教材整合之变风风火火。这,业已成为要质量、要人才、要赢得凯旋的闸门。

猛回头,审视我们的教材,尤其是“重中之重”的语文教材,若与外国先进的母语教材相比,不禁让人吃了一惊。那旧面孔的选文,老一套的形式,单一性的编排,内容繁难偏旧,知识片求完备,人文属性淡化,学生主体忽视……问题种种,表面看去没系统性,深究下去缺乏科学性,使用起来少实用性。时代大变激变,而教材却极不适宜地缩在“雷池”固守,不能不使人生出此种陈旧教材“流水落花春去也”,何以与他国竞争的焦灼之虞。

改革开放以来,中语界出现了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徐振维、张孝纯、钱任初等一批在教法上星光灿烂的高师。他们几乎无不意识到了教材载体对教学的根基作用,然而,鉴于种种条件限制,还未能投身编教材这一特大工程之中。也有如鞍山十五中学的欧阳黛娜、华东师大一附中的陆继椿等早行人,先后踏上了自编教材的这条苦旅。

难道编写教材这项工程之大之繁之难之苦之险,洪宗礼压根没想到吗?

他想到了。想到要确定全新的编写思路,要组织一支精干队伍,要一回回没有节假日地调研论证,要一次次彻夜不眠地编注修改,要约请一大批专家给予审查鉴定,要像滚雪球似的一步步扩大试验,要求助于教育行政的支持、教研科研的协作、出版部门的投入、新闻媒体的参与,还要广大学生、家长、社会投赞成票……

难道他以近天命之年、多病之躯,仅以一所苏北中学教师之位,去开辟中国语文教育另一片硕大的时空,他没有想到可能的失败吗?

他几乎没想过。他知道,有价值的东西的获得从来与莫大心力的支付是成正比的,教育发展与进步从来都是开拓进取的结果,推动中国母语质的提升从来都是改革者拥有的专利权。在他的辞典里似乎没有“失败”一词。

他依稀想过,你看他对自己谆谆告诫“意志不老,知识不老,心态不老,思维不老;成功成仁,不成功也成仁。”这许是隐含的暗示?

怀揣如此准备,面对教材改革这个最难攻克的堡垒,洪宗礼开始了冲刺,与其说冲刺,更不如说是一场历时25年的马拉松长跑。

一切从零开始。

洪宗礼回到泰州中学,一边上课和管理学校,一边着手草拟教材编写方案。

教材该从哪儿着手突破呢?他一下子想到了老大难的作文教学。作文从来没有教材,老师最感难教,没依没靠;学生最觉难写,没法没招。语文的少慢差费主要体现在作文上,学了多年语文,提起笔犹觉有千斤之重。

对,依据中语大纲,以知识与例文引写开路,编写一套实用的系列写作教程——《作文百课》(初高中各50课)。

每学年编一册,一要突出能力训练;二与课文配套,分基础阶、提高阶、综合阶;三是成“珠”式单元结构……

洪宗礼激情四射,思想像踏上了风火轮,越飞越远,越思越快。

当教材的草图在脑子里勾勒出眉目时,洪宗礼开始迅疾动作了。先将教改新思路和盘托给潘校长。潘校长喜形于色当即表态:“这是个大好事、大举措、大手笔,学校全力支持你!”再请泰中和泰州城内的语文界名流前来。话改革,谈设想,展宏图,也摆难处,说应对,指出路,末了他说:“改革路上不会铺满鲜花,往往需要改革者在荆棘丛里开道前行。千斤重的鼎一个人举不起,但我确信一个好群体却可以举起万斤鼎!”

洪宗礼语势平缓,话音浑厚,一字一句如铁打钢铸似的。他的眼睛燃着火星,周围几个人的眸子也闪着异样的光亮。

“老洪,编教材,我们和你一起干!”几个人几乎异口同声。身处火红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憋压已久的精神熔浆,只需轻轻点拨,就会像活火山似的喷薄而涌。

是日,刘毓、任范洪、程良方、王铁源等几个人,汇集在洪宗礼改革的旗帜下,组成最初的战斗团队。依照洪宗礼提出的作文编写思路,当即进行论证,又当场分工落实了编写任务。

精短的碰头会开得人人眼睛放光,心潮澎湃。

有渴望就有梦,有梦就有远方。

远方,一个新美而神圣的目标等待着他们去追逐,谁个不昂奋万分!

学校在办公楼一楼腾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给教材编写组。他们挂起牌,摆上桌椅,置来书架,墙壁上还赫然垂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几幅高贵典雅的对联名画。房舍奇缺的泰中给教材编写组单辟空间,亦属破格的优待了。编写活动靠各自起早贪黑操劳,节日假期碰头商议,连除夕、大年初一,都不休息,而在编写、修改中默默度过。

初上征程,除了编写者夜以继日疲于奔命,还算顺利。大干到1984年春,《作文百课》教材初稿出来了。

送给扬州市教科所,所长徐然大加赞赏。经徐所长推荐,被确定为扬州市科研项目。当年9月,又经批准定为江苏省教科所的科研项目。

人顺风顺水时,容易满足和陶醉。而满足和陶醉,则是自己为自己设起的路障。

洪宗礼可是一个不停地给自己挑刺找岔的人。忽一日,他开始对《作文百科》教材暗暗生起一连串疑惑:

教材以写作为中心,是改革语文教法的捷径吗?

作文教学公认老大难,教材从最难处下手,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能接受吗?

语文能力是一种集腋成裘的积累,而阅读应该是起点和过程呀,没有阅读就没有吸收,没有吸收到哪里去讨素质呢?

他的结论是:以作文为中心编语文教材,是不可取的!

他将新主张端到编写组上,经过几次研讨,大家意见统一了,新教材要转变为“以阅读为基础”的编写方针。

这一改变,可不像对盖成的房子搞些小改小修,也不像在筑好的马路两旁栽行绿树种畦鲜花。方针一变,一切重来:要重盖一座新房,再修一条新路。

新教材的理论支撑呢,当然是洪宗礼正思考并渐而成熟的“五说”“双引”语文教育思想。

新教材定一个什么名字呢,大家议来论去,还是同意洪宗礼提出的暂定名——单元合成型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其意思是:把基础知识、基本训练、培养能力、重视运用等整合在一个个珠式结构的单元里。

说来,编写家的史话很有趣,1935—1938年间,叶圣陶、夏丏尊编的初中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就是以写作为中心,后来就感到不妥。不久,叶圣陶在抗战期间提出语文课阅读应该与写作并重,同朱自清合写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两本书。不过,洪宗礼从写作到阅读的教材编写思路的转轨,来得比叶老要快得多,当今毕竟有一种“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啊。

熟悉他的同行、朋友为他捏了一把汗,悄悄找到他,要他止步:“你的语文教学研究功成了,名就了,还找那苦差事干啥?费力不讨好!”

洪宗礼大多时候只是微微一笑。

多少春秋的追求与梦想,一年多的紧张运筹和辛劳,都正在悄然化作一幅新的草图;一支初期拢聚过来的热血沸腾的尖兵小队,正焦急地渴盼着他宣布“出发”的战令。

此时此刻,舵手到位,船员上岗,人人紧拉心弓,目视远方。

听,汽笛已经拉响。

瞧,起锚溅起浪花一片。

洪氏新教材的大船,就从泰州中学“港”急匆匆起航了。

猜你喜欢

教材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