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树下续写英雄谱
2012-04-29周至譓
周至譓
羊城初秋,叶绿花红,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2011年8月20日一早,来自广东各地的47支武术代表队的500多名武林英豪齐集广州市海珠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这座曾经的第十六届亚运会藤球比赛场馆里人声鼎沸,参赛选手们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在第四届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的赛场上大显身手。我的思路也随之而展开。
在《万里长城永不倒》的乐曲声中,广州市太极拳协会的集体陈式太极拳表演拉开了本次大赛的帷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遍布在广州市各大小公园内的太极拳辅导站,将武术的健身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这队热情饱满的耆英们,在收放自如、刚柔相济中展现着太极拳的风采,仿佛要告诉大家:虽然已是近黄昏,夕阳依旧无限好。
2005年,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广东省武术协会在珠海市举办了首届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2010年,为了发动广东省广大武术界同仁当好东道主,迎接在广州市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主办方特意将“迎亚运·2010年第三届广东省武术精英大赛”分别设在粤东的揭阳市和粤西的化州市两个赛区举行,数千名武术精英参与其中,连同在广州市举行的“迎亚运·2010年广东省首届洪拳精英赛”一道,燃起了人们的斗志和激情。
一群气宇轩昂的少年肩扛板凳大踏步入场,将我目光的焦点拉了回来。只见他们随着配乐的节奏,动作迅猛、刚劲有力,攻防有序、整齐划一,岭南的特色兵器在孩子们手中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佛山市石湾真武馆的镇馆功夫——蔡李佛拳“四门板凳”,它曾在2009年中国峨眉国际武术节、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2011年全国武术比赛上夺得金牌。
习武的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闪亮的表演服穿在他们身上,更显气势非凡。在一片飞舞的刀光中烘托出的武术特有的动感之美,让现场观众为之倾倒,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汕头市南方小学的这队集体朴刀表演同样在国际大赛和全国武术比赛上屡获佳绩。
在南粤大地上,有这么一群武术人在为传统武术默默地打拼着。他们不是武术工作者,却以武术营生,并与政府的武术管理部门关系密切;他们从小被传统文化熏陶,崇敬着他们的前辈英雄,期望着自己所继承的武术流派发展壮大,这种对武术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正是他们的动力;他们年富力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
这时,场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一群矫健的少年翻着跟斗凌空登场,集体刀术项目表演的高难度的翻腾跳跃动作和独特的套路编排征服了全场的观众。从这出场的阵势,就可以看出粤北少林连州武术学校这支代表队志在必得。在国内,高水平的武术学校相当于准专业队,封闭式的高强度系统训练让其他开放式的武术班难以望其项背,它们培养着现代武术发展的生力军。
出色的表现赢得广东省武术协会秘书长黄建刚的好评,看着逐年提高的武术竞赛水平和众多热情高涨的参与者,这位广东省武术队的总教头不无感慨。
黄建刚说:“看看座无虚席的看台,就能感受到传统武术超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们身上透着对传统武术的执著和热爱,正好体现了国家关于武术‘六进方针的正确性。竞技武术是专业的运动项目,有些难度动作需要专门的训练场地和保护措施,因此无法在普通大众中推广普及。但传统武术就不同了,‘拳打卧牛之地,所需场地不大,也不需要专门的训练时间,所以参与的人数众多。传统武术在广东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在基本的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更加关心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身到全民健身运动之中。现代人习武有很多选择。喜欢狂野的,可以练习南拳;喜欢舒展的,可以练习长拳;喜欢文静的,可以练习太极拳。风格各异的武术流派,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长者们除了太极拳,还可以尝试练习健身气功。”
随着健身气功运动在广东省的推广普及,练习健身气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本次大赛亦首次将健身气功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华丽的服饰,优雅的配乐,舒展的身姿,一切都是那么潇洒,让现场的观众陶醉。虽然这次参赛的健身气功队伍不多,但选手们都有上佳的表现,他们将易筋经、五禽戏和八段锦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广东省健身气功运动的总体水平,致力于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的华南师范大学老师牛晓梅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说:“乘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举办的东风,2010年12月5日至7日也是在这个场馆,广州市武术协会承办了全国健身气功辅导站总决赛,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促进了广东省健身气功运动的发展。在决赛上广州市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相比,广州市练习人群的规模和教学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所幸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已经形成共识,将加大对健身气功运动的支持和投入。”
牛晓梅老师一语中的,健身气功运动的推广普及不应只针对中、老年阶层,还需要像武术运动那样面向全社会,“从娃娃抓起”,发挥健身气功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柔韧性和舒缓心理压力的特点,与学校的广播体操相辅相成,提高广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少年选手们的出色表现成为赛场上耀目的亮点。在女子自选套路南拳B1组的比赛中,一位身穿粉红色闪亮武术服的女孩子分外抢眼。她步形稳固、步法矫健、桥手刚劲、拳风凌厉,旋风腿540°、腾空双侧踹、鲤鱼打挺、单叠步虎爪,“嗨!”伴着激越的发声催力,一套自选南拳以快慢相间的节奏和逼人的气势展示得无懈可击,博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她就是代表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参赛的选手梁宇茵。她8岁进入广州市武术馆业余体校接受系统武术训练,如一株小苗,在5年的汗水和泪水的浇灌下正茁壮成长。这次比赛之后,她将回到原籍,正式成为湛江市武术队的一员。
白鹤亮翅、水浪抛球、玉女投梭、麒麟步、大车身,步法灵活、身影飘逸、寒光四射、刀彩飞舞,不禁令人想起杜甫诗词中的名句“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邱骊安和周吉易澜这两个稚气未脱的小丫头,竟能将岭南洪拳名家黄达生老师真传的这套传统南派双匕首演绎得如此灵气十足。
担任本次大赛副总裁判长的黄达生老师是南粤武坛的常青树。他3岁习武,70年的武术生涯和辛勤耕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他为广东省的武术事业贡献良多,是为数不多的年过古稀依然活跃在南粤武坛的武术家。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这次派出了由广州、肇庆、中山、茂名、湛江等地数十名洪拳精英组成的5支代表队参赛。
在男子传统套路各类南拳E2组分组赛中,几位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选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虽然年过花甲,但人人老当益壮,以精湛的功力、慑人的气势、纯熟的技法,突出了粤西洪拳龙、蛇、虎、豹、鹤形手法灵活、刚劲勇猛、硬桥硬马的传统风格。
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湛江赤坎镇武堂这次派出的自己的精英,带来了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拳械套路,他们的精彩演练得到在场观赛的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梁艳华的赞赏。
梁艳华说:
“这次大赛的组织和参赛双方的水平都比较高,达到了推广普及、促进提高、挖掘整理和选拔人才的目的。广东省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强强联手,使武术进学校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广东省也涌现了一大批体育传统项目武术学校,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举办的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每年都吸引七八千人参赛,其中绝大多数参赛选手是在校的大、中、小学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市机电工人武术队、二轻局武术队、化工局武术队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群众组织,是武术进机关、武术进企业的典型。虽然很多单位、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复存在,但武术传统并未因此而改变,如广东榄菊集团成立的‘榄菊洪家拳会、在国内外武术大赛中屡获佳绩的广州市供电局醒狮武术队等就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者。
“我们一直都在创造机会,让省内的武术爱好者多一些交流切磋,这个大赛就是其中一个平台。大家在比赛的过程中观摩学习,相互借鉴,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通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也能够促进广东省武术运动总体水平的提高。这次参赛的选手带来了一些久违了的优秀传统器械和套路,让我们很受鼓舞。武术爱好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使这个大赛愈来愈得到大家的认同,民间的老拳师、老艺人也陆续进入这个平台活动,这对传统武术优秀套路的挖掘整理工作的持续深入很重要,也是举办这个大赛的目的之一。”
“娃娃很抢眼,这是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从娃娃抓起是广东省武术工作的一贯方针,只有从一大批苗子中挑选出拔尖的苗子加以精心培养,才能不断出现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我们也经常提醒教练们强化基本功的训练,避免拔苗助长。”
“近年国家对传统武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定期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全国传统武术比赛等高规格、高水平的赛事。我们透过这个大赛,选拔优秀的选手代表我们广东参赛,通过这些窗口对外展示岭南武术独具魅力的风采。”
从少年体校学员,经过国家的培养和自身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获得世界冠军的杰出运动员,梁艳华的成长经历就是广东省武术事业辉煌成就的缩影,因此她对广东省武术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通过举办这个大赛和‘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段位技术考评,我希望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参与其中的青少年增强竞争意识,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的竞争环境大有裨益。对于广大热爱武术的青少年而言,‘中国武术段位制也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荣誉的竞争机制。广东省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个体系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武术运动,培养他们把这项运动当成兴趣和爱好。我们今年就直接将中段位技术考评和大赛的成绩对接,把两项内容合二为一。”总裁判长卢建成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他的观点。
1998年,广东省武术协会指派卢建成、洪少霞到北京参与“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细则的制定,该制度于翌年在广东省全面组织实施。至今,“中国武术段位制”已在广东省普及,随着入段人数不断增加,段位晋升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广东省武术运动中坚力量的中段位武师们的武术运动技术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2011年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12年的时间节点,卢建成把它比喻为一个里程碑。经过新疆、山西、浙江、北京4次会议的研讨,2011年新颁布的《考评实施细则》将给“中国武术段位制”带来一次质的飞跃。
我再次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到比赛现场,二号场地太极拳械比赛的温文尔雅与一号场地传统南北拳械比赛的刚猛迅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儒雅的太极拳选手们在神闲气定中施展着浑身解数。
太极拳不是广东的本土拳种,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曾有太极拳名家吴鉴泉、吴公仪、吴公藻父子和杨澄甫、杨守中父子等南下广东教授太极拳。太极拳在广东省的推广普及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从国家组织推广普及简化太极拳,到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热身表演的大型太极拳集体演练,再到广州市组织干人多次在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体育运动会上表演太极拳、剑、扇,以及佛山市的万人太极拳演练等,广东省在全民健身运动中推广普及太极拳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先后涌现了邓锦涛、甘海明、简桂妍、李俊萍、丁海燕、陈洁贞、陈浓珍、朱碧云、陈子浩等一大批成绩显著的领军人物。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从一场比赛中也能看到岭南武术的现状,繁花似锦的背后依然存在着挥之不去的隐忧。例如,少年选手们的基本功普遍不扎实,拔尖的好苗子不多,参赛选手多是老面孔,新鲜血液补充的速度不快等,反映出现代都市里新生代的青少年娇生惯养、怕苦怕累,不肯下苦功习武,再加上学校和传媒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要让广大的青少年喜爱武术运动并投身其中,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