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会计准则”的原则探求合理避税之道
2012-04-29邱伏兰吴卓为
邱伏兰 吴卓为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会计准则。新准则标志着会计领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是中国会计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本文作者围绕2011年商务财会理论研究重点参考题中的“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课题。通过学习和探讨新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的重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联系所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实际,就如何运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探求合理避税之道;列举了在财会实践中为企业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五个实例:提出了践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合理避税,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应该注意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理避税
一、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的重大变化及对税收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的重大变化
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具体会计准则中大量运用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二)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
会计是税收的基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税收筹划有三个空间,即:公允价值的利用空间,会计政策的利用空间,新业务的筹划空间。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5个方面:
1新会计准则规定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企业在纳税时,可以选择倾向有益于企业纳税和节税的会计政策。
2计量基础的多样化。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这会影响后期确认的成本、费用等损益结果,从而对税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收益计量的变化。《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建造合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对收益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企业的核算的收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收益计量的变化必然导致税收的变化。
4引入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二者选其一,改变为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所得税处理方法的改变,无疑会对所得税核算、企业纳税,企业内部管理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5新业务的税收影响。新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职工薪酬》、《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政府补助》、《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新的具体会计准则,这些新规定规范了新业务,同时新业务也会存在许多税收影响,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二、在实践中运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探求合理避税之道。为企业谋求利益最大化
(一)摸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核算模式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形式呈多样化发展,如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单一企业和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等,它们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兴市场逐步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重组、融资,特别是创新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要求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人员可以按照交易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
例1:1990年,笔者在一家大型进出口公司担任总会计师期间,根据公司经营机制的变化,明确了“统一领导、二级核算、集中对外”,变原来生产经营时的“一条鞭”管理、“一条龙”服务、“一口锅”吃饭,为“多元化经营、分块管理、综合服务”的核算形式。鉴于该公司工贸一体、内外贸综合经营的特殊性,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提出了“两有别”,“四同四不同”的“一司两制”核算模式。“两有别”即外贸与内贸有别、内地与特区有别。“四同四不同”即会计原理相同,核算方法不同;隶属关系相同,报账方式不同;开支范围相同,开支标准不同;提留内容相同,提留比例不同。如深圳当地规定不准提大修理基金,只准提折旧。我们就将设在深圳的分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率由5.2%提高到8.7%,既保证了分公司的核算符合特区要求,又使该公司固定资产修理与更新有足够的更新改造资金来源。
(二)秉承账实一致的要求,运用“谨慎原则”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减少资产虚账900多万元
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带有相当的主观性,所以新准则取消了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情况说明书。强化了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从某种意义上说,附注数字的真实性优于报表数字。
例2:1993年,我们在分析公司资产时发现,公司资产大,但应收账款不小。应收帐款中,两年以上的、失去诉讼时效的应收款达900多万元。成了“看起来有米,煮起来没有饭”的资产虚账。举一反三,我们针对进出口公司对外经营存在或有风险的客观情况,就毫不迟疑地把当今西方会计事务中被普遍采用的谨慎原则“拿来”并大胆实践。提出了对可能出现的亏损要提风险金;对库存商品要按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值孰低的原则调整实际成本:对固定资产快速折旧,汇差收入暂列往来,不急于进行利润分配,以规避因美元汇率下调带来的风险等构思与具体意见。经过与财政沟通,并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所在企业多年来挂在资产负债表上,实际收不回来的900多万元坏账得到处理。
(三)事先筹划签合同,减少税负241万元
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为了避免经济纠纷和法律责任,交易双方往往比较注重合同的格式,注重法律文书的表述方式,却经常忽略合同与税收的关系。其实,合同决定了业务过程,而业务过程又决定税收。可以说,合同是产生税收的经济根源。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税收筹划不是财务孤军作战,必须与业务洽谈同步进行。在合同标的基本确定的基础上,签订合同时就可以进入税收筹划的实质阶段。虽然税法是比较固定的,但交易方式、合同形式的选择是比较灵活的,它完全可以通过交易双方协商确定。
例3:2008年,通过激烈的竞争,笔者所在的其环保工程技术公司拿到了一个合同总额为4428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项下有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采购。一般情况下,税务认定类似总承包合同为混合销售。以占合同比例大的经济事项确定税种和税率。这个合同项目中,设备采购项目占的比重大于其他两项业务,肯定要按17%征收增值税。若按增值税计税,设计、土建安装没有进项抵扣,这样一来,整个项目将要承担419.12万元增值税额,增值税负率为11.07%;加上税金及附加41.912万元,综合税负率将达到12.18%,这个项目的税负太重。
签订合同时,笔者甲方提出,在总承包数字不变更的前提下,合同形式一分为三,即改总承包合同为分别按设计、土建安装、设备采购3个项目分开签订合同。因为项目不同税种不同,税负大小也不同。这一建议得到了甲方的支持与配合。该项目筹划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