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认冒险的李东生
2012-04-29孙瑜
孙瑜
翻开《鹰的重生》一书,红色扉页上“李东生”的手写签名并没有花俏的设计。
有时候,领奖台上频闪的镁光灯,会让人忽略到他质朴的实业家气质。其实,他对实业的狂热,超出想象。
30年前,惠州市人事局的同志颇为疑惑的看着李东生,心想这个“靓仔”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作为“文革”后第一批毕业的大学生,李东生在就业时放弃了科委和公安局通信科的政府单位,而是去TTK家庭电器公司做一名技术工。
TCL30载,在狙击国外彩电巨头入侵时,李东生扮演过“敢死队长”;在海外并购的探索之路上,李东生敢当“冲锋将军”;在国际化迷局中,他奔赴一线去“救火”;在液晶产业链布局上,他再一次走了别人不敢走的路。
一位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企业家曾经总结过这一代人的特点:敢于冒险、敢于承担责任,有顽强的毅力。
生于1957的李东生只同意后面两点,而拒绝承认第一点。
但是,在TCL追梦的30年间,我们看到的却是敢于冒险的李东生。没有生产线借一条生产线、“小马拉大车”彩电另辟蹊径也不怕、雏鹰敢带队行业老兵降价迎“外敌”、在国际化中吃下第一个螃蟹、自主建设国内最高世代TFT-LCD生产线……
如果这都不算冒险,那就是一种近乎渗透生命的进取与热爱。
在《英才》记者采访数天前,李东生在毕业30周年的纪念会上,和同学回忆起山上下乡以及创业的酸甜苦辣。
“就是有一种理想和信念,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他说,这正是在痛苦绝望时能咬牙撑住的关键力量。
两次经历让李东生近乎绝望。第一次在1996年,与TCL合作彩电的香港长城电子老板突遇车祸,上市公司高路华半路杀出,意图借力资本恶意收购长城电子股份,彻底断了T C L粮道。第二次在2006年收购汤姆逊时,财务上遭遇相当大的亏损。
第一次困境走出来,李东生当即住院了;第二次压力缓解时,李东生瘦了20多斤。
一位追随李东生多年的部将说,老板最大的性格特征是“坚韧”。如若不然,便不会有“鹰的重生”。
有所作为。是李东生寄望第一代企业家能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的精神财富。
李东生视曾国藩为偶像,曾经把曾氏格言写成条幅挂在办公室,最欣赏的一句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之”。
作为狂热的实业主义者,30年来,李东生未曾偏离,未曾投机,践行的只有实业振兴之道。
彼得-德鲁克说,只有经历过两次重大危机的企业,才算得上是成熟的企业。正如李东生所反思的,如果收购汤姆逊时不是太过自信,不从银行借钱而是增发募资,不至于害他那么苦。
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中穿梭,李东生好像演绎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为什么每一次李东生都能绝处逢生?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屡败屡战的坚韧。深谙曾国藩的用人之道,让李东生能汇集如云战将;诚信,让他在整合政府、银行、合作方资源时赢得信赖,让利益相关方肯为他投上关键一票。
30年过去,曾经四位彩电大佬,长虹倪润峰、康佳陈伟荣、创维黄宏生,或退休、或辞别、或隐居,如今,只有李东生还冲锋在一线。
“我还没到退休年龄”,他特实在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