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
2012-04-29薄荷/赏析
薄荷/赏析
丁洪安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黄河口摄影家协会主席。
1997年开始摄影,擅长拍摄黄河口湿地风光和各种野生鸟类,其摄影作品百余幅先后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在国内外各类摄影比赛中屡次获奖。在目前发现的栖息在黄河口的317种野生鸟类中,丁洪安已经拍摄了270余种。丁洪安拍摄的黄河口湿地鸟类的上百幅作品,被山东省东营市及所辖区县政府用于制作宣传牌,对于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以保护母亲河为题材的《见证黄河,见证真情》六集电视专题片,第一集《入海》讲述了丁洪安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以拍摄黄河口湿地风光及野生鸟类向全社会呼吁保护自然环境的感人故事,节目在央视一频道、十频道和老故事频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自古以来人们说鱼跃吉祥,一举成龙,是飞黄腾达的好兆头。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拍摄到传说中的龙,所以冲天一跃的飞鱼就有了美好的寓意,这让这幅作品本身带有了祝福的色彩,既传统又喜庆。
独特精妙的构思和导演
摄影构思要求摄影人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精准的概括能力。这些能力反映着一个摄影人技艺成熟程度和摄影创作水平。
《飞鱼》这幅作品,作者丁洪安首先对拍摄“鱼”有一个初步设想,构思在先,根据拍摄元素再进行画面的构图。构思包括画面布局、表现方法,并根据主观创作思想来导演被摄对象。因此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有了这些想法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训练鱼了。
选哪一品种的鱼当“演员”也是学问。大多数种类的鱼都有跳跃能力,而且通常借助快速游向水表面时的冲力和惯性“飞”跃起来。古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但如今的鲤鱼野性不足,即使探出水面吃食物,也不能像预期的那样抓到奋力一跃的感觉。于是丁洪安选择了当地黄河入海口或者水库中一种能窜出水面餮吞栖息于近旁芦苇、草上昆虫的野生鱼。他将鱼养在鱼缸中慢慢地观察,训练其出水——除去每天换水
供氧之外,还要喂养它们活食,以便保持它们的灵活性和野性。
接下来该布置场景准备拍摄了,找一块黑布做背景,在鱼缸前布满花草做拍摄的前景,用来渲染气氛,烘托拍摄主体。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抓拍鱼跃捕食的画面。要使拍出的画面更加自然完美,丁洪安又费了些脑筋。他知道这种鱼很喜欢吃活蜻蜓,于是让朋友捉活蜻蜓来喂鱼。但在拍摄时就不行了,怎样让活蜻蜓暂时听话地停留在备好的花草上,等着鱼来吃呢?
丁洪安想到用棉球沾少许白酒在蜻蜓头部轻轻涂抹,这样蜻蜓就因“醉酒”在短时间内不会乱飞。
万事俱备的精彩一跃
有丁洪安这等耐心和细心,一切准备就绪,拍摄时机终于成熟了。
一天黑夜,丁洪安在鱼缸前2米处架好照相机、三脚架及快门线。为营造画面效果,他还合理地使用造型光线和补助光,除了相机装了一只指数为16的闪光灯外,另在鱼缸后两侧近两米处,还分别安装了两只指数为32的自动遥控同步闪光灯。
待鱼饿急,他将已经“喝醉”的蜻蜓放置在事前布好景的一丛芦苇上,向鱼缸内的鱼逗引。瞄准“喝醉”的蜻蜓对焦,同时又再调整好取景方案,丁洪安手握快门线躲避在一旁。在鱼窜出水面向蜻蜓扑食的一瞬间,按动快门,一正对和两侧逆角度的共3支闪光灯同步闪亮,飞鱼扑食的画面呈现得恰到好处,跳出水面时激起的晶莹水珠充满视觉冲击力,为之生动烘托,整个画面表现得情状新奇有趣且又美妙横生,《飞鱼》作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