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的微物观点
2012-04-29朱宥勋
朱宥勋
“七年级世代”深受前代作家影响,写作题材的选择上有越写越微小的趋势。无须讳言,离开了感时忧国的“大时代”,这一代确实是大叙事崩解的时代,写作者将眼光从国族乡土一类大题目之中移走,转而注视个人情感的微小伤害。然而此“微物”之难处正在于,它总从自身经验出发,似乎人人能写,但除非有异于常人的敏锐感受,否则容易落入苍白呻吟的俗套之中。
神小风便是堪称此类写作者中,“纳米”级的好手。神小风已出版《背对背活下去》、《少女核》两种中、长篇小说,均小题大作,不与任何宏大叙述挂钩,而以情感的精细取胜。她惯用封闭、自溺的叙事观点,推展情节仿佛运笔刀在自身肤表雕镂刻画,血纹蔓延,感觉到痛的同时却又着迷于创伤造成的奇诡图景。“公民与道德”所灌输给我们的正面价值是“忍人所不能忍”,神小风的小说偏要反写这则律令,力图“痛别人所不能痛”,去为那些说来丢脸尴尬、微不足道但真切存在的情感伤害找到一个说法。
从个人出发,我们可以看见神小风小说常以私人空间的失守隐喻伤害的步步进逼。《爱情公寓》的女主角因为原生家庭的破碎,自己的房门挡不住父亲失败者的暴躁。她想尽办法结婚,为的便是能有一个“自己的家”,不料公婆迅即搬到隔邻,并且任意出入家里的所有房间,“在我们家门都是不锁的,下次要记住。”故事一开始,罹患了癌症的她终于决定不再忍耐,用尽方法去买一座“自己的房间”。然而看似快意的报复与豪迈,竟必须用自己被疾病掏空的身体去换,生命和自在的空间不能共存,小说的主角未曾流浪,却没有一个遮避伤害风雨的家。
因此,神小风书写的伤害场景总是“微”“物”的,既是微小得难以察觉,又依附在象征的空间物件上。那些物件我们如此熟悉,那些情感与家庭剧的场景也并不真的出人意表,似我们以前从未感觉到痛,直到小说被写出来,才赫然惊觉伤口已经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