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快递
2012-04-29
渐江《秋山双瀑图》
渐江的山水,并不强调山石的体积感,也不着眼于表现山石的向光或背光,他只是极力去营造画面的形式美,通过强化线性和抽象轮廓来表现韵律和节奏。他的绘画极少使用皴染,只用精致凝炼的笔触表现微妙的前后关系,由此避免了影响这种平面美的无关元素出现。画面中作为勾勒形体及轮廓的线条因缺少皴染的干扰而显得鲜明、醒豁,这些轮廓所围合的形远离了自然,表现出脱离凡俗的意象。果断坚毅的转折塑造出清朗简逸的方块,传递出渐江厌弃浑恶冗杂的俗世,向往纯净有序的理想境界的思想情感。毋庸置疑,渐江的画是纯粹的、诗意的。画里透出的那股清冷寒意,无法遮掩他内心对于美的热烈追寻。渐江《秋山双瀑图》原为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以“四僧”各一件与朱光换得南宋马远《十二水图册》,此为其中之一件。其著录于《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保利艺术博物馆。
石涛《剩水残山》
《剩水残山》无论笔墨技法,还是画中意境,都是石涛精心之作。且书法亦有较高造诣,与画面相得益彰。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国朝书法”中将其列入“逸品下”,可见赞誉之高。石涛早年学颜真卿,后又改攻汉隶,并于钟繇、二王功夫最深,兼工诸体。此画题画诗隶书用笔从容大度,灵活多变,多有韵致。石涛为图写景,题诗其上,诗画双绝,自然天成。此画历经名家收藏,并被多次著录。此画首被清代大收藏家尹简堂收藏,尹氏为“察四山馆”主人,曾跟随曾国荃攻克南京,之后在南京搜罗了大量的名人字画。入民国,即为张大干所藏。大干受恩师李瑞清影响,酷爱石涛,藏有石涛画作四十二幅,占其收藏总量的五分之一,所钤“大干居土供养百石之印”,亦为其常用印。又有著名鉴藏家周叔弢递藏,最难得是“夏山楼主”韩慎先的过眼。韩慎先是新中国早期书画鉴定权威之一,与张珩、启功、谢稚柳等同为1962年第一次书画巡回鉴定小组成员,任天津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另有谢稚柳、徐邦达、徐建鉴藏印,殊为可贵。此画历经著录,计有张大干《大风堂书画录》,郑拙庐《石涛研究》,汪世清《石涛诗录》,以及《历代书画录辑刊》,《历代书画录辑刊续编》,可谓流传有序的石涛名作,收藏石涛之至宝。
李可染《山岚松云》
《山岚松云》创作于1979年。而1978年5月,可染先生经历了黄山、九华山、三峡等地的巡回写生,大量的写生刺激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激情。从大量的写生稿中,提炼升华成创作,这正是可染提出的“采一炼十”。正是因为大量的提炼和升华,促成李可染先生山水画的成熟和成就。众所周知,李可染山水之画“黑”,曾不被理解,时时受到反对和指责,“文革”更甚,冠之以“黑画”祸首罪名。山水大师晚年经典之一为此《山岚松云》,笔墨如此端稳又如此大胆纵恣,用“墨”用“黑”,如此浓重又如此豁亮,是笔墨气度涵天盖地,宏大自由。
吴昌硕、齐白石《竹石双寿》
此幅《竹石双寿》,吴昌硕绘几竿劲竹,峭立风中;竹竿以淡墨绘之,又以浓墨点其竹节;竹叶几以浓墨绘之,劲俏爽利,似可见其创作时的潇洒和疾速;画面右下方立石头,与竹相伴。在传统语境中,竹、石均是长寿或君子的象征。齐白石在此画上巧妙添置两只绶带鸟,一者立于竹枝枝头,一者立于石头之上,一俯一仰、一唱一和,不仅在形制上给画面增添了无限乐趣,更在色彩上给画面增添了暖暖情意。齐白石题款中的啸天将军即为其友人杨虎。据相关资料得知,白石1946年底的宁沪之行,可能是两人认识之始。解放后,杨虎与白石的接触较为频繁,在1950年至1952年间,白石写给杨虎或杨虎伉丽的作品共有9帧,且质量皆精。杨虎的夫人陶圣安曾于1950年拜白石为师。
张大千《行舟图》
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江水四季澄碧,清澈见底,夹江两岸,群山蜿蜒,翠岗重叠,山势各殊万态,谷多飞瀑流泉。新安江复以多险著称,以上游地势高,河床峭削,节级而下,江流多与山脉走向垂直相交,构成峡谷,因此深潭与浅滩相接,静水与急流交替,俗传“新安江三百六十滩,一滩高一丈,新安在天上”,在公路开辟以前,商旅往来多经水路,新安江上木帆结队,逆水行滩,纤夫弓背,号子连天,艰辛万状。故古诗云:“下滩容易上滩难,行舟到此心胆寒。十夫纤挽寸步进,滩声人声入云端。”张大千此作即写新安江险水行舟之一节。此图大开大合,敷色清丽,既歌颂祖国之壮美,复怜悯纤夫之劳苦,此即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者,不可以普通之山水画观之,识者重之。此作曾于1993年5月1日至8日在香港集古斋三十五周年纪念展览展出。其著录于:《名家国画选英展》封面、封底,图2,集古斋三十五周年纪念主办展览之三。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梅瓶
瓶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颈饰宝相花,肩饰莲瓣纹,近足处饰蕉叶纹。腹部饰折枝花、果纹各三组,以青花绘枝叶、釉里红点花果。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件纹饰和此器相同的梅瓶,见200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图版231号,但目录中称之为青花胭脂红。此器带有原装日本木盒,上贴标签:“明治四十年十二月十日清国贝勒溥伦殿下赠进官窑加紫梅瓶一件。”明治四十年即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清雍正粉彩过枝花卉纹盘
清代雍正粉彩盘多见两种形制,一类尺寸达五十厘米,一类二十厘米,尺寸较小。此盘尺寸为中等器物,十分罕见。端庄秀丽,胎薄体轻,绘制技法娴熟,纹饰精美,色彩艳丽,尽展雍正瓷器隽秀尔雅的艺术风韵,为雍正粉彩器的上品。陈浏撰《陶雅》有“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的评价。又记有:“康窑画笔老横。雍正一出以峭丽。皆非寻常匠手所能几及。乾隆惟以工致擅场。”
清道光粉青釉描金福寿花卉纹荸荠瓶
直口,长颈,溜肩,鼓腹下渐收,圈足。瓶内施绿松石釉,瓶外通体施豆青釉地,釉色滋润如玉,器型端庄秀气,胎质细腻。通体多层装饰,颈部饰蝠衔八宝及缠枝莲纹,腹部金彩绘莲花拱寿字纹,颈腹衔接处以灵芝蝙蝠及几何纹相隔。底施绿松石釉书矾红“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此器色彩鲜艳,金碧辉煌,构图疏密得当,线条规整流畅。
元(印钮)/清雍正(印面)
雍正帝御宝镂雕龙钮白玉玺
白玉玺玉质透白及丰润纯美,令雍正皇帝爱不释手,并加刻“雍正御笔之宝”印面,钤印于其个人御书作上。盛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中,雍正之御玺制作及藏量均属至稀。印文:雍正御笔之宝来源:20世纪初约1907年购于巴黎著名画廊Galerie Langweil,爱米雨·吉美(Emile Guimet)收藏(编号EG2020)。
明宣德铜鎏金金刚萨萨
此像头戴花冠,顶结高发髻,余发垂肩,耳侧缯带飞扬,耳下垂圆
环,面相庄严,神态安详。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腰带下前后左右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双肩披大帔帛,手足处饰有钏躅。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自然。跏趺端坐于莲座宝座上,右手高举执金刚杵,左手当胸结期克印,体态优美大方。莲座为半月状束腰形式,上下边缘各饰周连珠纹,莲花瓣宽大饱满,周
明五贤墨宝
此本首有周悫摹明宋文宪公像,内有洪武六年宋濂款书《王君子与文集序》、刘楚手书《三槐王先生挽诗叙》、王达手书《单于出猎歌》、王宠楷书《阿房宫赋》、周光书《昔游卷叙_》。尾有梁同书观款、吴家璶长跋、严群跋。此件为侯官严氏旧藏之物。
岳敏君《希阿岛的屠杀》
岳敏君1994年的《希阿岛的屠杀》借用德拉克洛瓦作于1824年的《希阿岛的屠杀》。《希阿岛的屠杀》描绘希阿岛具争议性的事件,发生于鄂图曼侵略时期,造成超过W名希阿岛人死亡。德拉克洛瓦毫无保留地呈现残忍的情景,有别于般的历史画作,当中并无任何英雄主义,毫无希望,有的只是麻木不仁的民族屠杀。乍看之下,岳敏君是在反讽艺术史上的著名作品。岳敏君的个人形象已成为他艺术手法的中心思想,疯狂地入侵西方审美标准。他的“重写经典作品”系列较为忠实地呈现原作,《希阿岛的屠杀》则灵活地处理构图,将之转为横向,将马及骑师的方向调转,并修改了原作中的人物。
靳尚谊《梦》
《梦》表现了一位进入梦乡的侧身恬睡的女孩,动作随意、自然,予人以幸福而和谐的感觉。此幅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在于画家采用印象派点彩的技法,把由暖紫色为主调的颜色点交叉而活跃地布满整个画面,色彩冷暖组合与人体结构结合自然、谐调,整体形象精细而又生动,使画面中亮色柔和的人体笼罩在片暖紫灰色调下,在空灵而朦胧之中形成种十分美好而又温馨的气氛,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色彩修养和坚实的造型能力的协调结合,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美好情感的审美追求。
La Pere grina
传奇珍珠
La Peregrina珍珠分量惊人,重达203格令(相当于55克拉),是全球最为人熟悉的古董珍珠之。这颗水滴形珍珠于16世纪在巴拿马海湾寻获,最初为西班牙皇室所有,据载西班牙国王菲腊二世也曾拥有这颗美丽的珍珠。珍珠其后转赠予西班牙皇后玛格丽特及伊莎贝。画家委拉斯开兹在17世纪所画的伊莎贝皇后肖像中,也看到这颗珍珠的倩影。1969年,李察·波顿在拍卖会力挫一位西班牙皇室成员,以3.7万美元竞得该颗珍珠,赠予伊莉莎白·泰勒,她后来委托卡地亚按照一幅16世纪苏格兰玛丽女王的肖像,设计出以相配的天然珍珠及红宝石制成的项链,衬托这颗她称为“世上最完美的珍珠”。
天然翡翠配钻石项链、戒指及耳环套装
18K白金镶嵌天然翡翠套装,玻璃种帝王绿,翠色鲜阳正艳,色优而艳,色正而浓,通体荧光毕现,堪称罕见极品,配以钻石花叶及同款耳环与戒指。附香港玉石鉴定中心证书(各一份)。香港玉石鉴定中心编号KJ66027、KJ66028、KJ66029、KJ66030报告,鉴定其均为天然翡翠一A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