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及作物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的影响
2012-04-29杨秀荣,孙淑琴,田涛
杨秀荣,孙淑琴,田涛
摘要:对影响生防细菌B579生长的农药、化肥及作物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现存的农药及化肥不会影响B579的生长和繁殖,此外,番茄、黄瓜等植物能够明显促进该菌的生长。
关键词:生防细菌B579;农药;化肥;植物;影响
中图分类号:TQ440.1 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2.040
Effect of Pestcide, Fertilizer and Plant on Biocontrol Bacterium B579
YANG Xiu-rong,SUN Shu-qin,TIAN Tao
(Tianjin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Tianjin 300112,China)
Abstract: Influence of pesticide, fertilizer and plant on biocontrol bacterium B579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could not effect the growth and breed of B579, moreover, the plants such as potato and cucumber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B579.
Key words: biocontrol bacterium B579;pesticide;fertilizer;plants;effect
生防菌是植物病害防治中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对一些重要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但作为活体使用的生防菌也面临着生防效果不够稳定[3]、药效作用缓慢的困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壤中不可避免的农药、化肥等外来物质的添加及残留,对生防细菌是否有杀伤作用,生防细菌对不同寄主是否有选择性,寄主植物根、茎、叶不同部位对生防细菌的生长、繁殖又有何影响都不清楚。因此,探明非生物因素(如农药、化肥)及生物因素(不同寄主及寄主的不同部位)对生防细菌的影响,是阐明生防菌作用机制并提高作用效果的重要方面,为提高和稳定菌剂的生防效果、制订科学的施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生防细菌B579是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从天津地区土壤中筛选出来的,它对土传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笔者旨在利用适当的方法促进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和繁殖,达到操纵管理植株微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合理分布、恶化病原菌生存环境。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了解生防细菌施入土壤以后的微生态行为,它与宿主植物的关系,土壤中的农药化肥对该菌的影响,为生防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 料
1.1.1供试药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恶霉灵水剂、722 g· L-1霜霉威水剂,以上为防治土传病害常用药剂,均为市场上购买。
1.1.2供试化肥46%尿素、64%二铵、60%氯化钾、48%复混肥(16-16-16),均为农业生产上常用肥料,由天津市资源环境研究所提供。
1.1.3供试作物番茄、辣椒、黄瓜、甘蓝、茄子5种作物长至2~3片真叶时备用。
1.1.4供试菌株生防细菌B579,从天津地区土壤中筛选获得,现保存于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生防室。
1.2方 法
1.2.1化学农药对B579的影响采用平板涂布法测试化学药剂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的影响,将生防细菌在肉汁胨斜面培养基上28 ℃培养24~48 h后,加入无菌水摇匀,制备成菌悬液,分别在制备好的PDA带毒平板上滴加B579悬浮液100 μL,之后刮平、涂匀,以无药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置于28 ℃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菌落数与对照无差异为能正常生长,平板上只有少数菌落,与对照有显著差异为零星生长,平板上无菌落即为不能生长。
1.2.2 化学肥料对B579的影响 将化学肥料用研钵研磨,过0.15 mm筛,换算成有效浓度,称取一定质量溶于100 mL的无菌水中,制成100倍母液,另外用250 mL三角瓶配制100 mL LB培养基121 ℃灭菌20 min,按照不同比例将肥料母液加入到培养基中,混匀后按照1%接重量接种生防细菌B579,在180 r·min-1,29 ℃条件下震荡培养,24 h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培养液的OD值。
1.2.3植物对B579的影响将番茄、黄瓜、甘蓝、辣椒、茄子幼苗用清水洗净,放置于烘干箱内烘干,取出用研钵进行研磨,过筛,备用,配制LB培养基,按照要求称取一定量于培养基中,混匀后接种B579,在180 r·min-1,29 ℃条件下震荡培养,24 h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培养液的OD值。
1.2.4植物的根、茎、叶对生防细菌B579的影响方法同1.2.3。
2结果与分析
2.1化学药剂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只有福美双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影响较大,而福美双近年来由于比较容易出现药害,生产上作为土壤处理较少使用,而其他6种化学药剂在低浓度下对B579生长无任何影响,在高浓度下虽然出现抑制作用,但是生产上使用量根本达不到这么高的浓度,因此认为以上化学药剂(福美双除外)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无影响。
2.2化肥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的影响
如图1示,二铵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B579的生长,当浓度为40 mg·L-1时,B579的生长量达到最大。在一般土壤中氨态氮含量约为10 mg·L-1,因此土壤中存在的氨态氮可以促进B579定殖和生长。
氯化钾浓度在4~800 mg·L-1之间既不会促进也不会抑制生防细菌B579的生长,一般土壤中速效钾的最高含量约为700 mg·L-1[2],因此土壤中氯化钾的存在不会影响B579生长和繁殖。
尿素在一定浓度下可以促进B579的生长,浓度在40 mg·L-1时,B579的生长量达到最高,在400 mg·L-1时与未添加尿素时B579的生长量相当。一般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约为100 mg·L-1,因此不仅不会抑制B579的生长,相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复混肥在4~600 mg·L-1浓度下,B579菌量虽然有下降趋势,但是均高于未添加复混肥情况下的菌量,因此,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B579的生长,浓度在40 mg·L-1时B579的生长量达到最高,一般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为100 mg·L-1,氨态氮含量为10 mg·L-1,速效磷含量为300~500 mg·L-1,因此土壤中复混肥的存在不会影响B579定殖和生长,相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植物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5种作物对B579生长均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黄瓜、番茄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而茄子对B579影响最小。
2.4黄瓜、番茄的根、茎、叶对B579生长的影响
由图2可知黄瓜、番茄对B579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选用这两种作物的根、茎、叶对B579进行处理,结果见图3,黄瓜、番茄的根、茎、叶对B579生长影响不同,依次为黄瓜的茎、叶、根,番茄的叶、茎、根,不论哪个部位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因此,黄瓜及番茄的根茎叶均能促进生防细菌B579的生长和繁殖,可以为生防细菌B579施用方法如茎叶喷雾、土壤处理等提供依据。
3讨 论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蔬菜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使得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区系严重恶化(病原微生物逐年累积,有益微生物日益减少)。我们选用生产上频繁大量使用的防治土传病害的化学药剂及必不可少的化学肥料,明确了这些药剂、肥料对生防细菌B579影响的浓度范围,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并结合当地设施蔬菜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了解目前本地设施菜田土壤中农药化肥的含量,两者进行了比较,可以排除农药、化肥两个因素为影响生防细菌防效的主要因素。另外,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将化学药剂与生防菌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用,作为生防菌应用的一个指导。
通过不同蔬菜种类及同一种蔬菜不同部位对生防细菌B579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选用的5种蔬菜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该菌的生长,其中番茄、黄瓜最为明显,且番茄的叶子比根、茎促进作用更强,应用时可以考虑叶面喷雾防治番茄叶部病害,而黄瓜的茎、叶、根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考虑该菌株更适合应用在黄瓜上。
生防细菌在土壤中定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笔者所探讨的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希望为生防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葛红莲,纪秀娥,乔传英. 根围细菌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5(8):21-24.
[2] 高伟,朱静华,高宝岩,等.天津市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及地下水养分特征[J].华北农学报,2010,25(2):206-211.
[3] 杨秀荣,刘水芳,孙淑琴,等.生防细菌B579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8(3):91-94
[4] 杨秀荣,王雪莲,王敏,等.生防细菌B579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促长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S):59-61.
[5] 葛红莲,陈龙,纪秀娥,等. 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6(11):12-15.
[6] 郝保平,于志勇. 当前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07(1):58-60.
[7] 叶云峰,付岗,袁高庆,等. 植物土传病害安全防控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09(7):64-66.
[8] 张艳丽,刘春元,袁虹霞,等. 生防菌株对地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05(4):46-48.